看书味 > > 三个世界 > 第5部分

第5部分(1 / 2)

>晓晓沉默了一下,望着湖水,忽然说:“我饿了。”

他们在就近一家小饭店里用过餐,已经是十二点多了。从晓晓身上散发的纯纯的气质不止一次地感动着沈伟忠,她那柔和的动作,静谧的沉思,欢快地微笑,在他心里像微风那样肆意散步开来,伏在他心上。

又是那一段火一般的舌头,还有那红的发紫的嘴唇,多么另人神往!不知道那段舌头在接吻的时候会是如何运做的呢?把我的舌头当作舌头一样翻来覆去,然后经过她洁白如玉的脖子吞进肚子里!我的舌头是平淡的,没有辣椒的味道,能刺激起她吞食的欲望吗?

晓晓那对乳房可真吸引人啊。沈伟忠不止一次地把视线落在上面,在他心里,不只是干巴巴的两个肉球,而是一种更神秘的更高深莫测的向往和爱护,还有期待!这身体不是男子能抵挡的住的。爱慕!无限止的涨大,膨胀,膨胀,膨胀!在沈伟忠心里,完完全全被爱情和神秘的感觉充满了。欲望,贪求的欲望蠢蠢欲动,然而,连这种欲望都是清澈透明的,因为里面充满了爱。

“我已经疯狂地爱上了晓晓啦!”沈伟忠想,“我一定要等待一个时机,向她诉说!”

在接下去的一整天里,沈伟忠又投入了这种无止境的狂想中,他的思维浮想联翩,蠢蠢欲动,他很吃力地克制自己,又想迅速爆发自己。这就是我们这个敏感的大人物今天全部的任务,把自己折磨的筋疲力尽,世界上大概再也没有像他那样胡思乱想的人了。他胆量微弱,从没向任何女生有过表白的念头,在这方面也缺乏经验,而这念头的产生是突然的,他害怕被拒绝,他经受不住考验,这可算是他最大的一个优点,不容易出错!

晓晓总像个天使似的在他身边微笑,跳跃,牵动着他的每跟神经,而晓晓的活泼单纯,更加深了沈伟忠难以逾越的心里障碍的苦痛。即使沈伟忠打定主意,今天对晓晓的爱守口如瓶,但他的心情是无法轻松的,正因为他什么都不会,所以他才更会折磨自己。

晓晓的一个举动,都会使沈伟忠对自己说:“我无法克制啦。”他无法克制也克制了一整天,在这股无法克制的心态下,他们走过了苏堤,去了雷峰塔,最后还难以克制的分别。直到分别后,这场战争才因为晓晓的消失而宣告暂时停歇。敏感的大人物才得以喘息和自我反省的机会。

如何自我反省却是沈伟忠最隐秘的事情,我们就无从得知了,不过,他此刻想了解晓晓。

第四章

沈伟忠可谓是善于把自己推向战场的斗士,在这样的战斗中,他身心疲惫,而每次战斗,却总悻悻而归,然后自我反省一翻。

那场可怜西西的战斗已经是几个礼拜以前的事情了,今天正好大年初一,沈伟忠随父母去了老家。

他老家是在菱湖镇的某个村庄,还没通公路,只有狭小的宽约一米半的扬长小道。道路两旁是一片片桑树地,桑树的树枝被修剪掉了,只剩下一段粗壮矮小的身子。这原是个河道众多的小镇,80年代,菱湖镇是个相对来说是非常富裕的镇子,自给自足,大力发展养蚕养鱼业,当地政府才力雄厚,领导人员有先见之明,看到了发展是硬道理的真理,因此政策就放在了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上,把所有七七八八的小河全部填平,建设公路,开办工厂,可事与愿违,菱湖这块地方,本身就只是个柔媚妖娆的姑娘,身居幽谷,一下子要她锻炼出精强的肌肉,跟上那些空想者的宏伟步伐,自然阳痿。结果,众多贯穿小镇的细小支流全部被填平了,所有老式木屋被征用拆除,当地政府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一切都停罢下来。这个美丽妖娆,身居幽谷的水姑娘,被弄的遍体鳞伤,阴不阴,阳不阳,完全被毁容,变成一个丑八怪了。

如果当时的政策是发展这个水乡姑娘的本质美,在旅游上面做文章,结果自然不会是这样,因为那时确实是个美丽的水中城镇,全镇的河道密集交错,有威尼斯的美称。

这个城镇周边的乡民,都以种植水稻,养鱼和养蚕为业,菱湖早期就有鱼米之乡,丝绸之俯的美称,可这农业上的三大产业在80年代以前还算可以,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没落了,从90年代开始,许多村民都纷纷踏出了这个小镇,去江苏,嘉兴等地搞养殖。其主要原因是本地的那些小鱼塘,差不多都是一两亩的小水潭而已,每年都会实行招标一次,最后基本上是一户人家一个坑,本来自给自足,后来渐渐地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地村民的需要,而村民的欲望不知道什么原因也开始迅速膨胀,那一个小池塘养家的收入在他们眼里变的卑微可怜起来,人们都在某股旋风下都往致富上想,因此,村民就把目光盯住更外面的天地。去外面搞承包养殖,由一个家庭两亩的小天地改变成一个二十亩甚至四十亩的养殖规模。

80年代时期,正是一个由贫穷到致富思想过度的最关键的时期,沈伟忠的父亲是其中一员,也是村里最早去外地搞承包的第一批人。在1988年的时候,就放开了在老家的一切事物,在江苏昆山的一个地方承包起了三十亩鱼塘,而江苏地区的鱼塘租价要比本地便宜一倍,养殖环境和销路又好,临近上海和一些大城市,因此,他家就在江苏安定下来。

这样一晃也就过了十几年,去年年底,沈伟忠的父亲将鱼塘里可出售的鱼都卖光以后,就动身回老家,打算在老家舒舒服服地过年。

他个子不高,身型精瘦,蓄着点小胡子。他的手因为长期重体力劳作,手指关节粗大,皮肤黝黑泛红。手臂上青经暴起,一个粗大的血管从手腕处一直延伸到肩膀,不过被他一套黑色西服的袖子遮住了。

他现在俨如一副小老板的神情,脸上充满了自信的微笑。这几年来,他用观望的眼光看这村庄,一直处于沉默状态,一点变化都没有,甚至还有些衰落,心里竟然产生了一丝伤感!他觉得幸亏当初选择了出去,这倒使他有理由看不起死守着村子的那些人了。他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有一种优越感在心里萌发,觉得自己变成上等人了!

他是一个努力劳动,不怕劳累的辛勤份子,拖螺蛳,挖泥,样样能干,那时候他只有十几岁,可他已经扛起了‘一分半’的活计,百斤泥土挑在肩膀上走上一里路绝对不在话下。他有几个兄弟,分家以后各自生活。他分得的家产甚微,凭着他超常的体力,才使的自己娶了个能干的妻子,养了一个孩子。妻子也是个能干的女人,两人省吃俭用,让孩子好好读书,把心力全部放在了孩子身上。

过早的重体力劳动使的沈伟忠的父亲苍老的很快,明显要比同龄人要长上好几岁。可生活现在越来越好,这是对他最好的回报。现在他总以为自己了不起,有点小钱了,扬眉吐气,觉得自己是个人物。在他的天地,他的思想里,他是站在本村守旧安逸的村民立场上对比的,这自然有他自傲的理由。

大年初一的,他穿戴西服,手里捧着个保暖杯,在小桥头(村民聚集聊天的地方)和人们聊天。

一个满脸胡扎的中年男子喝了一口水,两眼干涩的目光盯着阿杜说:“去年青鱼价格这么好,小子又捞上又笔了吧?”

“青鱼价格前几天才涨上去,我沉不住气,卖的太早了,没卖到口子上啊。”阿杜无奈地甩甩手,“我卖的时候才620一担,现在都涨到680了。”

旁边几个人又掺和进来:“我也没卖到啊,你还好,620一担,我卖的时候才600。”

“谁知道啊,和去年一样,囤的太久,到最后没人要了,还不贱卖了。”

“诶,这个讲不定的,林东这家伙今年卖到了噶。”

接着有人附和着说:“是啊,他有200担呢,去年青鱼好,被他卖到了。”

“我往没这个运气的!”那满脸胡扎的中年人说。

“你今年算好的,我么不好的闹。”一个小个子从人群里钻出来,一上来就叹苦水,“前年青鱼价格卖不上去,所以去年我没养青鱼,就去年剩下的一些‘过池青鱼’,一共都没三十担。夏天的时候,草鱼又‘熬’死了,我去年么亏掉不知道多少呢。”说话的时候,他脸色很不好,一脸怨气。

“去年夏天真热,很多人家的鱼都‘熬’死了,夏天最热的几天里,我晚上十点就起来开增氧机了,到白天八点才关,一个月电费就要两千多,饲料么这么贵,一年下来,我也是亏本的。”

“诶,去年的饲料真贵,吃都吃不起。鱼价这么便宜,能拉个平的算不错了。”

“现在养鱼越来越不好养了。”

“早几年出去养的能捞到点的,近几年出去的那些人都是亏本的。”

确实,现在养殖的人越来越多,近几年来养鱼业也越来越不平稳,尤其是苏北那边养殖泛滥,市场供过于求,造成鱼价的迅速走低,而且因为搞养殖的人越来越多,鱼饲料这一块又是供不应求,因此饲料价格一路攀升,鱼吃饲料就像是在吃大米一样。

他更是庆幸自己养的早,在昆山那边站定了脚,这几年养鱼市场的不好他也发现了,他认识的人多了,因此顺便还兼职做起了鱼贩子的生意。

他们有的叹苦经,有的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这里我且不去赘述更多脱离风花雪月的事情损害某些读者的神经,我们的敏感的大人物也成为了人们谈论的对象。

那是沈伟忠的母亲正和一群妇女在谈论。

“你儿子去年退伍了吧?”

沈伟忠的母亲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的典型,皮肤黝黑,腰围粗大,结实有力,她的腿像两跟廊柱。城市里妖娆的少妇是绝对不可能想象到一个妇女也能挑起一百几十斤的担子,可在这位母亲肩膀上却游刃有余,她是为劳动出生的妇女,她们是为美丽,为女性该表达的美出生的妇女,在这一点上,秀兰也从不梦想自己能像他们那样腰干纤细柔软,皮肤细腻光泽。她有一个姐姐,也跟随丈夫在外地养鱼,可她的性格和姐姐完全不同,她姐姐爱表面的虚荣美爱到极至,见着太阳就要打伞。可作为一个农民姑娘,下地干活,接受烈日的洗礼是最起码的事情,因此,她姐姐不得不也被晒成了焦碳,在烈日下割草,施肥,把自己的腰锻炼的跟柴油桶似的,这也许是她最伟大的付出了,因此,一工作完毕,回到家,就大啃西瓜,香瓜(自己种植的),补充流失的水分。在淡季或闲季,就用紧身束腰的装备虐待自己,在脸上扑上胭脂水分,从最大程度上减少美的流失,熟不知这样做却把她的外在劳动美显露无疑,仿佛是给一头猪束上紧身衣。她有一个习惯,就是对着自己的女儿问:“妈妈是不是又黑了?妈妈的腰是不是又粗了!哎呦作孽!”然后对着食物一整天吃不下。秀兰常常为姐姐这些幼稚可笑的举动说过她无数次,可没效果,反到让姐姐回头数落自己一翻,身为女性,连最起码的美都不去追求!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