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微微一怔,而后解释道:“他们发兵前,确实有请示朝廷,只是当时王上身在青州与孙坚会谈,于是各部院表决后就予以通过了。而且……王上返回洛阳后,攸也曾将公文呈请王上过目……”
我咳嗽了一声:“原来如此……”我总不能说因为我不喜欢看公文,所以对那些内容冗长而且大多意义晦涩的文章,我根本没有精力去逐一细看,这也是我更习惯听人一件事情一件事情地来亲口汇报的原因。
不过在近期,我已经再一次要求尚书台向各部院和各地规范公文格式与内容,减少不必要的废话与虚文,不得乱表忠心乱扣大帽,尽量不用晦涩难懂的典故,提倡近似于口语的白话文,并推行最简单的标点符号,从而减少字词的歧义。
但在贾诩和其他所有人看来,推广白话文式的书面用文实在有些难登大雅之堂,因为他们认为能进入仕途的人,在文言文上的功底大概都要比我强,没有必要非得改写过于浅显没有档次的白话文,但在我的一再坚持下,他们只好妥协。
因为我最后搬出了我最后一个理由:“你们要说不改过来……老子看不懂!”
荀攸也咳嗽了一声,将我又拉回了正题:“现在,他们请示下一步该如何行动,不知王上的意思是……?”
“先等一下,”我扬起手打断了他的询问,“有没有汉中之战的详细报告?”
“杨将军在捷报中写得已经很是清楚,王上请看。”他将手中的缣帛递给了我。
我一目十行地看了一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程仲德真乃良臣也。虽然我从来没说过近期要考虑从三辅出兵攻取益州,他却一早就将长期在汉中做官的苏固安排到了紧邻汉中的武都做太守,这一招,就比我想得要有预见性得多啊……”
在战报中,杨奉虽是率军主将,但将获胜的功劳全部推给了四方:其一自然是托了我的洪福,这个属于扯淡;其二是庞柔与邴原后勤得力,保证了联军没有后患;其三是武都太守苏固熟悉汉中各地,为联军提供了大量的前期准备情报,包括了汉中到三辅和武都的几条山道的详细地势;其四是监军刘政,其整肃军纪,赏罚分明,对自己不算熟悉的领域却没有过多地指手画脚,保证了高层军令一致,才能使上下同心协力,一战而克新郑城。
“这些人的功绩你们兵部先记下,”我沉吟道,“转告给吏部,我的意思是让杨奉暂任汉中太守,并从中原各郡给他配备一两个年轻一辈的人才辅助他。对了,”我看了一样法正,想起了和他一同向我效力的另外一个人物,“可以把孟达调过去。”
法正点了点头:“孟子敬实有乐毅之量,王上用之,其当能有大功。”
我笑了笑:“乐毅堪称战国一流的名将,孟达区区小子,尚未崭露头角,如何能称得上。”虽然我对这位超级远古时期大神的认识只停留在知道他为燕国攻克了赵国还是齐国七十余座城池,打得对方几乎灭国这个级别。
法正也没坚持,只微微笑道:“那……或是属下妄言了。”
“王上!”这时戏君的声音也从校场外传来,“王上!”
“喂,戏司长,”他身后一个懒洋洋的声音传了过来,“你好歹也是朝中重臣,怎么如此大呼小叫,这样成何体统,若是让祢院长看到,定然要重重弹劾你一本。”
“你这个做副职的,如此指摘长官的不是,是不是更加不合礼仪?”戏君叱道。
“那你把我开除吧。”郭嘉笑嘻嘻的声音又响了起来,“小弟正想回家探望一下家眷。”
“家眷个屁!”戏君爆了粗口,“老子还不知道你七岁就父母双亡,现在已经二十七岁,还是连个老婆都讨不上!”
“你……啊,”郭嘉的声音忽然一顿,“典将军,王上在里面吗?”
典韦闷声应了一声“是”,而后又道:“两位真是好吵。”
戏君哈哈笑了笑,跨步进了校场。
“你们两位确实好吵。”法正似乎有些怒其不争的感觉,“在王宫重地也能吵得乱七八糟。”
荀攸只是摇头微笑:“你们还能吵得这么开心,说明至少不是坏消息吧?”
“公达先生料事如神,”戏君将另外一卷缣帛递给了我,“南郡太守甘宁来报,月内荆州连降大雨,江水暴涨,其与黄祖征调快船,各自溯江而下,昼夜不停,连下江边三座县城,现今已将江夏治所西陵城团团围住,相信很快就能攻克。”
“妈的。”我忍不住骂了一句。
荀攸、戏君、法正、郭嘉四人都是一怔。
“别误会,”我哈哈而笑,“我只是有感而发。”
之前我曾说过,放张辽、太史慈、李典、徐晃等治理地方,他们所取得的成绩都远超了我的预计,这次连杨奉与甘宁都分别立下了不小的战功。
看来……我身上的削弱光环实在有些强。
88新中国后继乏力
我紧接着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了一次军事会议,主要是探讨接下来三路战线该如何行动。
“孝直刚刚已经作了说明,各位都有什么建议?”我之所以选择法正来解说而不是戏君或是郭嘉,就是怕这两个人废话太多,而且也担心他们因为拌嘴而被铁面无私的祢衡抽嘴巴。
“西面的行动有些过早了。”最先摇头的却是程昱。
我有些吃惊地看着他。
“虽然苏固转任武都太守,确实是考虑到他对汉中最为熟悉,为后来的军事行动做个准备,但老夫还是以为,如今还不是对益州动兵的最佳时机。”他看了贾诩一眼,“文和老弟这边大概要头疼了吧?”
贾诩苦笑道:“秦岭何其险峻,以三辅与凉州之力,根本不足以支撑杨奉攻取整个益州,而若要牵连中原,则必然导致东面力不从心,未免舍本逐末,即使杨奉不再南下而是屯守汉中,这粮草与物资的运送就不是一笔小开销啊……”
“是啊……”司隶校尉卫觊也道,“我朝初建不到一年,版图扩张近乎两倍,钱粮物资已是捉襟见肘,同时应付三四个方向,实在有些吃力啊。”
“等等、等等,”我忙伸手示意他们稍停片刻,“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你们都同意了杨奉的行动吧?现在却一个个都表示反对?你们在逗我?”
贾诩解释道:“我们当日确实同意了他的请示,但杨将军在请示上说的是‘若汉中有变,可先发兵而后使朝廷以闻’,却没料到他刚刚收了请示就立刻发兵南下。”
“那听你们刚才所说……打下汉中我们的花费可能会更多?”我耸了耸肩,“所以还不如不要了?”
“老夫可没这么说。”程昱立刻予以了否定,“事实上,汉中土地肥沃,若能大力开垦,未尝不是粮仓之处……不过,这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
国渊点头表示同意:“仲礼(刘政)先生也给我来文,希望从凉州及三辅地区采购一批耕牛或骡马,以及一些农具,并拨付兴修水利的费用,用来劝勉当地百姓进行耕种,想必王上不会反对吧?”
“这些都是你职内之事,你们农部和工部自己处理,不要烦我。”我摆了摆手,“今天讨论的主要是军事。”
国渊笑着应了。
荀攸走到了侧壁边的全国地图下,缓缓说道:“汉中距离成都尚远,且山路崎岖,补给极为不便,以当下的国力,益州暂时是不能再有所行动了,便请杨奉太守督导全郡吏民做好农耕之事便好。”
我点头笑道:“原本让杨奉去长安,只是让他去带带部队管管治安,也没指望靠他就能替我打下益州,这次已是意外之喜。”
荀攸又道:“荆州这里……由于连降暴雨,多处河流涨溢,道路更是泥泞,中央即使想支援恐怕也有心无力,就让黄祖、甘宁两位太守去全力施为吧。”
对此我也没有异议:若是派骑兵,恐怕会陷在纵横四向的泥潭之中,若是改派步兵,只怕根本赶不及。
“至于徐州……”他停顿了片刻,伸手在地图上敲了敲,“汉朝迟迟没有与我们发生冲突,因而除了皇甫嵩的近万人之外,徐州上下至少有超过五万精兵以逸待劳,兖州、豫州兵士已有疲态,恐怕短期内无力强行东进,因而,能动者……只有青州一部,这就是攸与元皓先生的意见。”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副手田丰。
我眯着眼睛看着地图,忽然一笑:“让太史慈和孙策去大战刘关张?倒也有趣!军事院的意见呢?”
戏君、郭嘉、法正三人互看了一眼,却同时又将目光聚集在了沮授的身上。
身为军事院副院长的沮授咳嗽了一声,略显嘶哑地开了口:“老朽愚昧,敢问兵部两位部长,青州有多少可用之兵?”
“公与先生,青州总兵力约为四万余人,其中骑兵近五千人,另有王上直属的虎豹飞军中孙策一营四千人。”荀攸缓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