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新鸦片战争 > 第83部分

第83部分(1 / 2)

>    不久后他们所搭乘的货船在广州上了货,紧接着又航行到了新加坡。

通过这段时间的练习,刘翰三人的英语在温莎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展。

到了新加坡郭嵩焘和宋迈伦带着四个孩子下了中华远洋货运公司的货船,重新登上了一艘英国人的货船。

这艘货船显然有人事先打点过,对船上的郭嵩焘等人照顾的十分周到。  船只驶离新加坡港口后,在热带的海风中穿越马六甲海峡经过印度洋,沿着非洲东海岸航行。

数个月后船只越过了好望角,顺着非洲西海岸到达欧洲。  船只在里斯本作了短暂的补给后往北到达英吉利海峡,这趟漫长地旅行终于即将结束了。

中华四年(1846年)的三月,郭嵩焘等人经过近五个月的航行终于到达伦敦。  在伦敦稍事休息后,一行人乘坐着四轮马车往西北方向走了近200里路,进入了古老的牛津城,一座因为学校而闻名的城市。

郭嵩焘在这里很顺利的居住下来,在他们到来之前。  已经有人打理好一切。  不仅是居住的地方,便连孩子们上学地事宜也都有人安排好了。  郭嵩焘待一切安定下来。  便在当地的报纸上发出了寻人广告,为温莎找寻英国地亲人。  这些事情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在等候的时间里,郭嵩焘安排温莎和刘翰等人一起上学。

不久郭嵩焘他们便收到国内的来信,信是郭嵩焘的好友23岁的李鸿章写来的。  李鸿章在信中将排洋起义的剿灭详细地叙述了一遍。

排洋起义在爆发后不久便被镇压了下来。  起义为首的人是上海哥老会的瓢把子周耽达,周耽达利用了当地下层劳工对工厂主剥削的不满,发展了许多劳工加入哥老会。  恰好英国商人希尔曼在自己的工厂里强行让劳工加班。  最终引起了一场骚动。  周耽达借着这场骚动原本想混水摸鱼,趁机抢劫洋商的财产。  出乎周耽达意料之外的是,当地百姓对洋人的不满情绪一点便燃,终于引发成一场暴动。  周耽达硬着头皮成为了起义地头领。  这场起义很好的检验了新的徵兵制,起义爆发不久,各地的武装部在正规军到来之前将当地预备役组织成民兵,这些临时募集的部队阻挡了起义的蔓延,在正规军到来后又配合正规部队将起义剿灭在小范围内。  起义在短短地半月内便被镇压了下去。  首犯周耽达及一干人等被斩首示众。  其他参加起义的人大都被流放到了外蒙、新疆等地。  这场起义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使得政府的目光开始重视民众的利益,同时也更加注重宣传教育工作。  礼部在改组了各省各地的学政,加强了宣传教育方面的工作,组建了属于政府的戏班子。  这些戏班子除了长期在城镇里演出,还定期免费到乡下巡回演出。  其内容都是寓教于乐,除了普及一些科学常识,也进行爱国主义地宣传。

***************************

这是一座古老的大山村,叫杨家村。  杨家村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土楼,其外形就像一个巨型地圆盆,外围用泥灰抹实高数丈,只在正北地位置开了一道门,门用铁皮包裹。  土楼靠着一座大山,大山巍峨庞大的身躯若一只大鹏展翅地形象,又像用两翼卫护着土楼。  村前一条小河。  一年四季。  长流不息,使得这座山村后山前水得天地之造化。

村子外的道路上行走着一个英姿勃勃的青年人。  这人剑眉大眼,穿着一身青色的长褂,胳膊下夹着一本蓝皮的书本,一身洗的发白的大褂干干净净,显示出主人的整洁。

这人大步流星到了村口,看起来他是村子里的常客,刚一走进村子。  正要下地干活的三叔便向他招呼道:“阿龙来了,今日不授课了。  ”

青年人笑呵呵的冲着三叔点点头说道:“三叔上山砍柴呀,秀清在吗?”

“这兔崽子刚从山上回来,正在家里。  ”

青年人道了声谢,进了村子的大门。

夏天已经不知不觉到了,可在走在杨家土楼里,走廊上凉风习习。  走在走廊上的青年人叫做冯云山,24岁的冯云山到这里已经快一年,来到杨家村也不是一次了。

冯云山很快找到了杨秀清的住处,他拉起杨秀清家门口的拉环扣了扣,屋里传来问话:“谁。  ”

“是我冯云山。  ”

听到冯云山的回答,屋里传来一阵响,吱呀一声,房门打开了来,从里面走出来一个结实的小伙子。  这人一身短褂,脚下一双草鞋,头上裹着头巾,此人正是杨秀清。  杨秀清向冯云山抱拳说道:“冯先生来的正好,从南宁府过来的贵客正在屋里。  ”

冯云山随着杨秀清进入屋里,见到四方桌旁坐着一名面皮白净的青年人。  这人见到冯云山进来说道:“在下久闻冯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才得见尊容,果然名不虚传,不知道洪先生可否安好。  ”

冯云山问道:“这位先生是?”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八天国使者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零八天国使者

“在下广州人氏姓张名峰,乃是中国民主自由党南方分会的书记。  ”

冯云山脸带惊喜的说道:“张先生原来就是秀清口中所言的**党人,有你们进入紫荆山就好了。  ”

“不知道拜上帝会的情况发展的如何?一些国外的友人托我这次来了解情况,若是合适,他们会给予大家无偿的帮助。  ”

“朝廷不是和那些洋狗打的火热,去年在上海为了洋狗杀了多少人。  ”

“话不能这么说,洋人中也有反对朝廷的人。  何况你们信奉的上帝,就是从洋人那边传过来的,他们对于中国境内有人信奉上帝十分高兴。  愿意帮助和他们信仰相同的人。  ”

冯云山对此虽然有些不喜,可毕竟人家是来帮忙的,他也没有多说。

杨秀清在一旁插嘴说道:“冯先生,张大哥是来帮助我们的,你就不要想多了,咱们是不是联系洪先生到这里来一趟。  ”

稍微考虑了片刻,冯云山点了点头。

十天后洪秀全到达了紫荆山,紫荆山位于桂平县东北部,介于桂平、平南、武宣、象州和金秀瑶山之间,分属桂平、武宣两县管辖。  全境宽广五百余里,四面高山矗立,中间丘陵错杂,沟壑纵横,林菁繁茂,汉村、壮乡、瑶寨散落其间。  在六千左右的居民中,广东迁来的客家人占多数,而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占优势。

这一带因为田少人多。  居民除开荒种山外,多兼以砍柴烧炭辅助生活,饱受地主、山霸地压迫和盘剥,生活十分贫困,因而为洪秀全、冯云山的传教工作带来了便利。

经过一年多的传教,冯云山已经在这里聚集了两千多人的教徒。  然而与另一个时空的历史相比,洪秀全现在遇到的局势已经截然不同。

自从1841年开始建立武装部以来。  紫荆山原本盗匪为患的局势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到1843年广西将军衙门派遣军官到桂平、平南、武宣、象州各地的武装部,将各地地民兵组织起来进行了大扫荡。  紫荆山的匪徒被剿灭干净。  匪徒一除,商贩复至,山路畅通,原本市粮渐贵的局面也随之改善。  这大大的缓减了当地不稳的形势。  到1845年,修通从梧州通往南宁府的铁路,这条铁路途径桂平。  铁路的出现使得桂平更加繁荣,当地土特产也可以通过铁路运往全国各地。  除了早已经出现地银行。  在铁路修通后学校、邮局、中医院也相继在桂平出现。  这些因素无疑改善了当地的生存环境,可是洪秀全等人的拜上帝会依旧在这种不同的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  而且随着交通方便起来,一些不同的势力开始相互接触串联。

洪秀全在冯云山的私塾中和张峰见了面,两双犀利的眼睛相互交锋着,一翻客套后双方落了座。  张峰习惯性的捏着自己西式服装地上襟说道:“不知洪先生希望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