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奘谴Γ拖窦扑慊换嵋蛭鱿忠桓龃砦蠖廖藜壑担蛘咭话研√崆僖蛭鲆桓瞿烟囊舴Ω门灼谎2灰蛭悴煌昝谰秃拮约海蛭慊褂幸淮蠖淹煌昝赖耐椤H宋尥耆耍切┦酝嘉弊罢嫖业娜耍钪罩荒芟萑胪纯嗟哪嗵丁?br />
自我接受与自我排斥
许多人都承认受不了别人排斥。比如说,精明能干的专业推销员就因为感情上无法接受与多数推销局面相关的固有事实,而在职业生涯中事事不遂心。因为作为一名推销员,多数情况下得到的是否定而非肯定的答复,是拒绝而非接受。作家、剧作家、演员、运动员、教练在媒体或公众潮水般的批评和否定下,都可能因为受不了巨大压力而遭受失败。不过,与自我拒绝的可怕破坏力相比,这种拒绝和否定的影响几乎微不足道。
人们自我排斥和自我贬低的方式有多种。女人之所以总是排斥自己,是因为她们达不到当前身体流行的三围尺寸和标准。20世纪20年代,许多女性由于胸部饱满而自惭形秽。男性化的体形风靡一时,而饱满的胸部让人讳莫如深。之后,流行趋势的方向开始颠倒,如今,许多年轻姑娘由于没有40英寸的浑圆胸部而徒增苦恼。在20世纪20年代,女士们经常跑过来找我说:“请将我胸部的尺寸减少一些,让我变得像某某人。”到了60年代,这种恳求变成“请将我胸部的尺寸增大一些,让我变得像某某人”。这种对于像“某某人”的追求带有普遍性,但是,当希望与某某人一致或者达到某某人的标准时,我们在犯错误。这种错误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说,追求苗条使许多女士得了厌食症,甚至由于厌食而死亡,在这方面,天才歌唱家克伦·卡蓬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只是例子之一。人们往往拿自己和某种人为标准对比,从而排斥和贬低自己。他们希望在眼前不输给某位同事、亲友或邻居。许多人其实在对自己说:“正因为太瘦、太胖、太矮或太高等等,所以我一无是处。”或者说:“正因为我没有她那么苗条、那么有钱,所以我只是一个零。”我认为,正如约克公爵夫人曾经说的那样,“你永远也不是最苗条或最有钱的人。”不过,那些得了厌食症(通过自我意象体现出来的一种生理疾病)的人可不这么看!
你不应该自我排斥,而应该努力争取自我接受。这意味着承认自己是一个复合的、唯一的存在物,既有强点也有弱点,既博学又无知,既老于世故又纯洁无邪,既已经有所建树又有潜力等待开发,而且,这个星球上每个其他人亦是如此。你也许嫉妒某些人,认为自己不如他们,但当你小心地剥去他们人生阅历最外面的几层表皮之后,就会发现他们也有不少与你不同的缺点和挫折。他们的缺点和挫折虽然与你的不一样,但绝对不比你的少和弱。唐纳德·特鲁普由于经营房地产发了横财,但是到目前为止,他却好像连个人的人际关系都维持不了。你钟爱的体育项目现在的“金童”也许不时在聚光灯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但他也会发现自己才三十多岁时职业生涯就面临终结,想再调整状态几乎不可能;而你三十多岁时也许事业才刚刚起步。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独有的方式去争取自我接受,哪怕只实现一点点也不会遗憾。
接受自己吧。无论如何,你都要通过自我引导、通过合理的方式实现自我提高。不过,你仍然要做你自己。你是特别的、唯一的,这就是你。如果背离了这种特质,为它感到羞愧,憎恨它,不公正地拿它与那些虚幻的偶像比,不承认它是你最大的财富、最忠实的盟友,那么你就无法认识到它身上固有的潜力和希望。
AQ——的秘诀
多少年来,IQ(智商)一直是学术界和思想界关注的中心,实际上,它的用途就是预先确定一个人在人生道路上能走多远。如今我们终于知道,界定一个人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的并非智商,而是自我意象(我们还知道,随着人步入成年的漫漫征途,智商是可以提高的)。
有一种东西可以通过科学来衡量,我将其称为自我的一部分,或者是自我意象的体现。1967年来,一位名叫保罗·斯托尔茨博士的管理顾问一直在研究人怎样应对逆境。
凭着与100多家公司深入合作过的经验,他对超过10万人进行了他所称的“逆商”(AQ)鉴定。“逆商”这一指标的目的,是为了衡量人们认识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本领。
斯托尔茨博士说,随着人步入社会时面临越来越难的处境,拥有高逆商显得日益重要。
他定期对自己的客户对象进行调查,看看他们每天面对的不利事件数量有多少,这些事件可能是某次航班延误或取消,也可能是某个关键客户投奔了所在公司竞争对手的麾下。他说,10年前,这一不利事件的平均数量是7,5年前这一数字为13,几乎为10年前的2倍,而在1999年这一数字则为23。
斯托尔茨博士从三个方面对拥有高逆商的人进行了界定:
1.他们在遇到逆境或挫折时不将责任归咎于别人。
2.他们不自责;不会将出现的挫折看成自身无能的表现。
3.他们相信自己面临的问题在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有限,而且可以应对。
如果将这些特性与我们刚才讨论的特点相比,即将成功的个性看成自动成功机制的触发器,就会发现我的观点与斯托尔茨博士的研究成果异曲同工。
你能提高自己的逆商吗?当然。在公司管理这一层次,斯托尔茨博士的全部工作就是提供培训课程,帮助各个组织的所有员工提高逆商。他的方法包括为那些自以为逆商低的人“减负”,这种人的情绪表现为无助、自我怀疑、觉得问题无法解决、自责或愧疚。这种做法与改变或强化自我意象如出一辙。“减负”或“解放”其实就是“强化”。你不一定非得通过“加法”进行强化,通过“减法”也可以达到强化的目的。
这种做法与我在诊断患有各类严重疾病的病号时观察到的结果完全一致。有些人不加判断地认为他们的问题太多太难、无法解决,以至于很无助。他们为此羞愧难当,责备自己太无能,而且还把身陷困境的原因归咎于别人、上帝或者命运。而另一些人在面临同样严重的疾病时,则遵守上面三条高逆商标准去做,非常积极地从各个方面改造自身环境,不仅主动研究、加强自我教育、注重自身的医疗保健,而且还想办法坚持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比如,据我观察,伊丽莎白·泰勒和克里斯托弗·里夫就具备高逆商。伊丽莎白·泰勒好几次与死亡擦肩而过,做过多次医疗手术,包括臀部置换外科手术。她曾先后两次在贝蒂·福特诊所戒除恶习,之后才将康复情况稳定下来。然而,她却信心百倍地始终为保持美貌、优雅和幽默感而奋斗。她坚持在娱乐界(直到2000年还在拍电视片)、商界(曾与一家成功的香水公司做生意)打拼,做慈善工作(成立了第一个为进行艾滋病研究进行大规模筹款的基金会)时也一直很活跃。克里斯托弗·里夫在一次骑马时发生事故使脊髓受伤导致瘫痪,但一直是个负责任的丈夫、父亲、作家、专业演讲家和电影导演,生活过得既成功又充实。但与此同时,他就连起床、穿衣这样的事也需要费很大劲、很长时间,而且需要护理人员的协助。
前往地狱的垂钓之旅
我曾经和几个刚刚钓鱼归来的朋友共进午餐。问到这次垂钓之旅时,他们七嘴八舌地描述说,这次旅行被一个接一个的天灾人祸搞得一团糟——天气不好、他们装满生活必需品的冰箱在河里漂浮、有个人还肚子疼,如此等等。“那么你们怎样评价这次旅行呢?”我问。
“再好不过的一次旅行,”其中一个人说,“我们经历了一次狂欢。”
他们在这次旅行中展示了自己的高逆商,成功地应对了一系列不利事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有这次垂钓之旅那样的表现,那么他们每个人在一年365天里都会更快乐、更成功,而不是只有5天。所有人都是一样。当然,与周末在草地上发生的一连串带有喜剧色彩的困难相比,生活中的事可能更加重要。无疑,生活中的灾难如重伤或重病、被人抛弃等等,要重要得多。不过,成功的取得与期望和反应不无关联。如果我们由于自身期望过高、不合理(从不公平地与别人攀比、固执地追求完美、对生活本身的期望不切实际,到出海航行之旅毫无波澜或者整个过程不满意)而压力重重,对一切事情都要讲究“黑白分明”,那么,这些人为的负担就会向我们施压并把我们压垮。
一则“减负”的神话
我将以一则神话或叫寓言来结束本章。我已经通过好几条途径听说过它。不妨想想它是怎样与你释放成功个性相联系的。
据说从前有个筋疲力尽的旅行者走在一条尘土飞扬的大路上,肩膀上扛着一块大石头,背上背着一个装满砖块的背包,头上晃晃悠悠地顶着一个大南瓜,腰上还缠着一捆干草和葡萄藤,以至于只能蹒跚地迈着碎步向前走。正如你想象的那样,此人像一匹驮着货物的马,步履不稳、腰不舒服地向下俯着,前进的速度缓慢而沉重,体力消耗很大。
一个坐在路边的人和他打招呼,问:“喂,伙计,为什么不把肩膀上那块又大又沉的石头卸下来,给自己减轻负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