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撤销交趾省。
这个新省回到中国只二十一年,到此再度脱离,直到二十世纪的今天。
可是,等到中国官员和武装部队撤退之后,黎利上奏章说陈(上日下高)已死,请求改封他自己。
中国明知道他在耍花样,但已无力再发动战争,只好册封黎利当安南国王。
不过黎利并无意与中国对抗,他在被封之后,对中国继续执行传统的事奉大国政策,邦交更为敦睦。
——马骐以激变番邦罪,处斩抄家,然而已无补于大局。
历史沉痛的证实,贪污对中国的伤害太大了,无数民变兵变,辱国失地,政权覆灭,以及大屠杀大流血,几乎全都起因于官员贪污,和由贪污而引发的暴虐。
四北方边患中国的外患总是来自北方,明王朝不能例外。
蒙古统治阶层入据中国一个世纪,并没有吸收太多的中国文化。
他们进入中国时是什么样子,在被逐出中国,回到蒙古本土时,几乎仍是什么样子。
事实上蒙古帝国政府在撤出大都(北京)后,帝国即行瓦解。
它所属的五个子国,窝阔台汗国早已被察合台汗国并吞(一三○八)元帝国亡于中国(一三八一)吐蕃宗教国自然脱幅(一三八一)察合台汗国(一三六九)与伊尔汗国(一三八六)先后于帖木儿汗国。
只剩下一个一向疏淡,而又远在六千公里之外的钦察汗国,到了本世纪(十五)八十年代,也被俄国消灭(一四八○)帝国的瓦解,中央政府组织,也跟着瓦解。
不知道什么缘故,它没有回到它所来自的故都和林(蒙古哈尔和林)大汗反而跟一个部落酋长一样,逐水草而居,在沙漠上飘忽不定。
总而言之,一切都恢复到十三世纪铁木真崛起前那种游牧生活方式,部落林立,互相战争。
二百年帝国的伟大光荣,全成为历史陈迹。
蒙古十八任大汗脱欢铁木儿于逃出大都(北京)后,即行逝世,他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
之后,自二十任大汗起、二十一任大汗、二十二任大汗(其实只是酋长)无不死于谋杀。
本世纪(十五)○○年代一四○三年,二十三任大汗坤铁木儿又被他的部下鬼力赤刺死,蒙古更混乱不堪。
鬼力赤以后蒙古地区政治情况的发展,我们用下表示意:上表包括本世纪(十五)之后,三个世纪间蒙古地区和中国有关的主要政治领袖人物的关系位置。
蒙古地区上有很多民族和很多部落,除了蒙古民族本身诸部落外,主要的还有突厥民族的两个部落:一是鞑靼部落,一是瓦拉部落。
鞑靼部落即十三世纪的塔塔尔部落,跟蒙古诸部落是世仇,几乎被屠杀绝种。
因为他们的牧地夹在蒙古跟中国之间的缘故,中国遂把蒙古人也称为鞑靼,对蒙古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
但鬼力赤却是鞑靼血统,他夺取政权后,使中国更振振有词地把蒙古当作鞑靼。
可是鞑靼人无法作蒙古人的主人,鬼力赤不久就被蒙古一位强有力的酋长阿鲁台杀掉;。
另立本雅失里继位大汗。
就在同时,一直屈服在蒙古统治之下的瓦拉部落,已经强大,在阿尔泰山(蒙古与新疆分界)一带游牧。
现在乘着蒙古本土内乱,向东移动。
有时跟蒙古诸部落合作,拥立一个傀儡可汗;有时跟蒙古诸部落对抗,互相攻杀。
有时跟中国通商亲善,有时又向中国袭击劫掠。
由于蒙古支离破碎,对中国的威胁,也相对减轻。
缺少一个强大的政府支持,使他们不能有通盘计划和通盘行动。
野心勃勃的一些酋长不过只贪图抢夺财物女子,并没有政治上的远大抱负。
比过去匈奴、突厥、契丹、女真,所发出的沉重压力,现在的北方敌人,只能算作一些小小扰乱。
然而明政府仍为此倾全国之力,重新兴筑万里长城和疏氵睿南北运河。
前者防止北方蛮族再度南下,后者加强江南军粮运输。
万里长城自十世纪燕云十六州割给辽帝国后,便丧失作用。
四百年来,几乎全部倒塌。
明王朝建立,又恢复十世纪前中国与北方蛮族对抗的局势,兴筑长城,自属必要。
于是从东方山海关,直筑到河西走廊嘉峪关。
山海关至黄河一段,在本世纪(十五)初期完成。
黄河至嘉峪关一段,于下世纪(十六)完成。
这个长达二千三百余公里的全部新建工程,比起纪元前三世纪秦王朝所修筑的只数百公里的连接工程,巨大难苦,达百倍以上。
明政府又沿着长城,设立九个边疆军区,称为九边:南北运河是蒙古帝国的工程(七世纪时杨广开的那些运河,九世纪后都湮没了)但会通河(山东食内之南北运河)与清江浦(黄河与淮河合流处,江苏淮阴)已全部淤塞。
本世纪(十五)初,重加挖凿。
第三任皇帝朱棣又于一四二一年,把首都自南京迁到北京,这是一个进取性的措施。
朱棣是中国亲自深入漠北地区攻击北方蛮族的皇帝之一,曾经五次亲征。
第一次一四一○年,亲征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到达成吉思可汗铁木真即位的干难河(鄂嫩河)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大败,本雅失里溃不成军后,投奔瓦拉部落。
瓦拉王马哈木最初表示尊奉他,后来当自己的势力迅速向东挺进时,他不再接受蒙古的统治,就把本雅失里杀掉。
于是瓦拉代替蒙古,跟中国为邻。
第二次一四一四年,朱棣亲征瓦拉,到达土拉河(蒙古乌兰巴托南)马哈木大败。
第三次一四二二年,亲征阿鲁台,到达阔深海(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湖)不见敌踪。
第四次一四二三年,再亲征阿鲁台,到达上庄堡(河北万全北)又不见敌踪。
第五次一四二四年,再亲征阿鲁台,到达答兰纳木儿河(蒙古最东部哈拉哈河上游)派兵搜索,仍不见敌踪。
回军途中,至榆木川(内蒙古正蓝旗北)朱棣病死。
朱棣虽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但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人才,五次亲征,都不能捕捉到对方主力,予以决定性打击。
除了第一次亲征有收获外,其他四次亲征,大军未发,四方皆知,敌人早已坚壁清野。
然而,朱棣死后不久,中国进入第三次宦官时代,当权人物,相继竞赛昏暴,对北方蛮族,便只有挨打的份,再无力还击。
五中国第三次宦官时代明王朝自靖难之役后,国内安定三十余年。
此三十余年位于本世纪(十五)初期,是中国人民在明王朝统治三百年中,唯一的比较幸福的日子。
郑和下西洋,交趾省(越南北部)设立和朱棣五次亲征,以及长城运河的建设工程,也都在这三十余年中完成。
宦官的灾难虽然已经萌芽,像交趾监军马骐竟逼使交趾脱离祖国,即是一个恶兆。
可是马骐终于受到惩罚,社会还有一线光明。
而三十年代之后,宦官时代降临,连这一线光明也都消失,而终于完全黑暗。
这是中国第三次宦官时代,距第一次宦官时代(二世纪)一三百年,距第二次宦官时代(九世纪)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