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2)

陈筱的疑问,切中了整个案件中最关键的地方,正如我先前所说的,如果郭子谦要自杀,他完全可以选择更为安静的、更没有痛苦的方式。同时,他应该留下一封正常的遗书,告诉众人,他为什么死去。但是,郭子谦没有这么做,他选择了最为不自然的方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你说的没错,这也是让我一直以来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我将目光转到刘永强身上,继续分析这些疑团。

“到这里,我就要问这么一个问题:如果说,子谦在我们面前自杀,是他自己一手策划安排的,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为什么要选择陈筱和我,来作为他死亡的见证人呢?然而,我并没有把握回答这两个问题。我只能尽可能地按照子谦的思维进行分析,试图获得一丝线索。

于是,我回想起大学时与子谦的接触。我们都是推理研究社的成员,经常开展侦探解谜的活动,而我总是有幸比众人抢先一步推算出答案,而子谦也因此,经常取笑我为周大侦探。想到这里,我便做了一个相当大胆的假设!”

“什么假设?”陈筱问道。

“我在想,子谦是不是希望我能够透过他的死亡,发现某种特别的信息呢?子谦自杀的背后是不是有着更深的秘密?而这个秘密,是否可以解释子谦自杀的原因,以及刘永强那两份奇怪的遗嘱呢?”我停留在刘永强身上的眼光越来越锐利,嘴角微微上扬,我发现自己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要将这秘密公诸于众,“幸好我不辱使命,终于发现了这个惊人的秘密。”

书房中顿时一片骚动,在场的诸位似乎都无法相信我所说的一切。但我依然充满了自信,我相信我的推理,是不会错误的。

“我刚才曾经说过,侦破案件最关键的突破口,就是要找到第一块碎片。而这个案件中的第一块碎片,就藏在子谦的这封奇怪的遗书中。”我从口袋中取出一张白纸,慢慢读到,

“在广阔无垠的星空下,

请掘好我的坟墓,让我安息!

我快乐地活过,我无憾地死去,

生命的最初,已是终结。

起初,我怀疑这是有人以子谦的名义留下来的假遗书。但是当我确定了子谦的死是自杀后,我立刻想到,这首诗是子谦留给我的重要线索。当我回头再次将重心放在这首诗上时,终于发现了它的含义。”

“这首诗说明了什么?我一定都不明白。”陈筱疑惑地摇了摇头。

“你再仔细想想,其实这一点都不难。”我看着陈筱陷入沉思,不等她想出答案,立刻说道,“这首诗,分为上下两句,让我们从上句开始分析。

在广阔无垠的星空下,请掘好我的坟墓,让我安息!

很显然,后半句从坟墓、安息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得到死亡这个信息。那前半句呢?在广阔无垠的星空下,指的又是什么?如果我猜测得没有错的话,这指的是死亡的地点。但是,这个地点是在哪里?在哪里能够看到广阔无垠的星空呢?”

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我想答案应该是海上。”

我看见陈筱的眼光放出了光芒,我知道她已经判断出了答案,于是对着她微微一笑。

“至于下半句就简单了,它表明了时间。我快乐地活过,我无憾地死去,生命的最初,已是终结。在生命的最初,是什么时候呢?郭子谦出生于1976年,我想,生命的最初指的正是这个时间。

现在,我们将1976年,海上,死亡这三个关键词语联系在一起,麻烦张先生,你能不能告诉我,你想到了什么?”

我突然将问题丢给了张志耀,这位脸色苍白的老头全身震动着,我听见他的声音已经颤抖:“我没想出来是什么事情……”

这当然是一个无力的谎言,但我并不急于拆穿他。

“既然张先生想不起来,那就由我代为回答吧。”我又将目光移回刘永福身上,他的身躯依然屹立不动,我暗自赞叹道:这是一位多么坚强的男子汉。

“郭子谦这封看似奇怪的遗书,是想告诉我们,他选择自杀离开人世的原因,这一切不可思议事件的最初起源,就在1976年8月21日夜里,发生的一场海难。而发生海难的船只,正是当年他的父亲、船长郭桓仁、大副刘永强、二副陈科文、船医张志耀所在的闽福号客轮。我记得,正是张先生告诉我这场海难的。怎么现在你反而想不起来了呢?”

“一时间没想起来。”张志耀的额头,渗出了几滴汗珠,沿着脸颊向下滑落,为了不让人发现他的手足无措,张志耀不敢拿手去擦。

“我以为张先生的记忆力一直非常出色,因为你清清楚楚地记得,海难发生的时候,子谦只有6个月大。然而,几天后,当王警官问起陈科文先生闽福号海难一事时,却发现陈先生对此次海难的记忆显得非常的模糊,甚至连海难发生的时间都含糊其词。先是说1978年前后,后又说是刘先生到鼓浪屿定居的那一年,似乎是因为年代过于久远而记忆不清。可是,身为船上二副,像闽福号海难如此重大的事件都会记忆模糊,似乎有些说不过去。”

陈科文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一言不发。

“于是,为了能够查清楚闽福号海难的真相,我和陈筱专程到档案馆,翻阅了当年的旧报纸,不料,却从报纸的报导中,发现了一件更加不可思议的事情。”

“什么事情,怎么我没有发现?”陈筱惊道。

我没有理会陈筱的问题,只是缓缓从口袋中,取出了几张旧报纸。

“这几张报纸,都刊登了当年闽福号海难的报导,让我简单朗读一遍。”我翻开第一张《晚报》,“这是8月22日,就是闽福号发生海难的第二天的《厦门日报》。‘惊天海难,闽福号深海触礁’,只有简短的海难情形描述。”

我读罢第一则报导,又翻开第二张:“这是8月22日的《晚报》,作了进一步的报导。‘闽福号触礁沉没,船长下落不明’,各位请注意这篇,还有下一篇报道。”

我又翻开了第三张报纸:“这是8月24日的《厦门日报》,这篇报道,讲述的是刘永强先生,在海难时英勇抢救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光荣事迹。”

我将三张报纸朗读完毕,然后将其交给王警官,让众人传阅。

“正是这三篇报导,令我对这次海难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疑惑,也对张先生、陈先生关于海难的叙述,产生了怀疑。我记得,张先生曾经跟我和王警官提起过,郭桓仁夫妇将子谦交给刘永强后,一起跳入海中的壮烈情形,相信王警官和我在听了您的叙述之后,都深深地记住了那一幕。”我回头,问了一直以来默默不语的王警官,“是不是,王警官?”

王警官依然没有说话,只是点头表示认可。

“按理说,当时在最后一艘救生船上的乘客,都将清清楚楚地看到这动人的一幕,而这郭桓仁的壮举,将成为正面的英雄素材,被报纸传颂。然而,在这一系列闽福号海难的相关报导中,除了第二篇报导中涉及到船长郭桓仁下落不明一句话,却丝毫没有提及郭桓仁。这不免让人心生怀疑。

然后是第三张报纸,请大家注意这篇报导上所用到的字眼。首先是‘……中国*员刘永强,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带领闽福号船组人员……“,请注意这里的‘带领闽福号船组人员’,还有后面‘……正是在他的正确指挥下……’,‘……刘永强夫人一直在船上陪伴着他……’

报导上所提到的,全都是刘永强,而张志耀先生,只不过是把刘永强的光?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