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道:“沛公军务繁忙,马上就会过来,请诸君稍待。”
他话音刚落,外面就响起了一阵喧哗,一个士兵的声音说:“同志,请出示代表证,谢谢!”代表们齐齐转过头,看着大门,只见一个身高一米七三,五十岁左右,胡须长得比较漂亮,穿着楚式短服的人,正在凝神思考什么问题,听到士兵的询问,他站住了,和蔼地说:“噢,代表证,我就拿,请等等。”然后他急忙伸手在自己全身上下一阵乱摸,但一无所获,之后抬起头,抱歉地说:“对不起,小同志,冬天衣服穿得厚,代表证不知塞哪了。兄弟便是刘邦,今天是开会来的,你放我进去罢。”那士兵把手中的戈一横,说:“对不起,没有证件,谁也不能进去,这是纪律。”
代表们面面相觑,都惊呆了。刘邦,这不就是未来的秦王吗?这是不是真的,他们把脑袋转向张良,张良跑下主席台,对那士兵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确实是我们的沛公!”
啊,原来真的是刘邦,这卫兵完蛋了,敢拦刘邦。卫兵也有些局促不安,嘴里还嘟囔着说:“我怕坏人混进来。”刘邦这时却摸到了代表证,递给卫兵。卫兵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刘邦,他非常恐惧,赶忙跪下请罪:“沛公,请原谅,我耽误了你的时间,罪该万死。”
刘邦马上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把他拉起来,高兴地说:“你做的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他又回过头来对张良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就算是沛公,也不能例外。”
代表们愣了一下,突然响起了一下掌声,紧接着掌声齐鸣,他们都被刘邦平易近人,讲道理的作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从古到今,在中国都是靠拳头说话,谁这么讲理过啊!看来这个新秦王不错。
刘邦在掌声中冉冉走上主席台,开始发表他留名青史的演说。
同志们,朋友们,乡亲们:
兄弟在关东的时候,就知道你们被秦国的暴政压迫得很苦了。兄弟一参加革命的时候,就和楚怀王订立了盟约,谁先进入关中,谁就当秦王。现在兄弟来了,看到了,将来就是你们的父母官,你们有什么不平,都可以找兄弟诉冤,兄弟一定不遗余力地帮助你们。秦国的苛政比猪油还密,严重束缚了大家的自由,兄弟很反感,乡亲们肯定也很反感。所以兄弟很早就下了决心,一点进入关中,就立刻废除那该死的苛政,恢复你们的自由。兄弟现在正式宣布:秦法无效,新法只有三章:杀人者死,伤人者承担相应的医疗和赔偿费用,盗窃的按照所盗窃的钱财数量定罪。诸位有财产的,一切如旧,兄弟不许任何人去强拆你们的房屋,如果有,及时告诉兄弟,申冤在我,我必报应。诸位有做官的,官职如故,兄弟不许任何人褫夺你们的官职,如果有,及时告诉兄弟,申冤在我,我必报应。诸位有女儿的,兄弟不许任何人强抢你们的女儿,如果有,及时告诉兄弟,申冤在我,我必报应。兄弟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目的,就是为了主持正义,你们不用有丝毫的害怕。兄弟之所以不进咸阳,而驻扎到霸上,就是想等诸侯来了,再约定边界。代表们回去,可以把兄弟的意思告诉你们的父老乡亲。
更大的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了招待所大院。
刘邦深受鼓舞,举臂高呼:“让秦国旧反动同志者在自由面前发抖罢,全关中的乡亲们,联合起来!”
百姓听说了刘邦这么伟大,尤其是代表证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关中,大家都感动得热泪盈眶,人家沛公统帅十万兵马,对一个普通士兵却这么讲原则,上哪去找这么好的王啊,比二世那个人渣强得太多了,都相约牵着牛羊,拉着酒食去霸上劳军,一路上唱道:
(女)正月里来呀是新春,
(男)赶上那猪羊出呀了门。
(女)牛啊羊呀送到哪里去?
(男)送给那伟大的沛呀沛公。
(齐)哎勒梅翠花,海呀海棠花,
送给那伟大的沛呀沛公。
(男)沛公来是自家人,
(女)他和咱们是一呀条心。
(男)诛灭了暴秦有功劳,
(女)赫赫大名天呀下闻。
(齐)哎勒梅翠花,嗨呀海棠花,
赫赫大名天呀下闻。
(女)天下闻名的刘将军,
(男)一心爱咱们老呀百姓。
(女)士兵问他呀要代表证,
(男)他一点也没有呀不高兴。
(哎)哎勒梅翠花,海呀海棠花,
他一点也没有呀不高兴。
刘邦在院子里听到群众都唱这首歌,满意地捶了张良一拳:“你这家伙真是有两下子,还能排出那么场戏?怎么想出来的?”张良笑了笑:“不瞒大哥说,我完全是套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的故事。”刘邦叹了口气:“名字这么长,苏联人吧,你丫真是学富五车啊。”张良道:“打天下,必须糊弄老百姓,古今中外的经验都得学习啊。你出去对那帮傻瓜说,我们粮食够用了,不想扰民,他们肯定更开心,这个秦王啊,你是当定了,谁来也夺不走。”
刘邦亲昵地拍了拍张良,说:“你真是上帝送给我的贵重礼物。”
第40章 项羽愤怒了
就在刘邦召开关中黔首大会的时候,项羽已经降伏了名将章邯,率领诸侯一起入关。章邯投降的军队足足有二十万之多,如果在巨鹿之战的时候,章邯不畏惧怯战,而是和王离一起并力,很难说结果会怎么样。当时项羽从楚国带出来的军队,绝对不可能有二十万。项羽再勇悍,只怕也很难抵挡。现在当了人家俘虏,他本人和几个高级将领倒没什么,普通士兵就倒霉了。义军中的士兵都把投降的秦兵当奴仆般看待,动辄打骂,讽刺嘲笑算是轻的。这也难怪,当年秦初并天下,关东的民工到关中秦地去应差,也经常被秦人羞辱,被征服者嘛,能有什么好待遇。现在秦人成了被征服者,虐待当然要轮流来。
秦士卒开始还脑袋有点转不过弯来,私下里抱怨道:“早先他们都是劣等民族,我们随便可以捉弄他们,现在我们却成了劣等民族,不服气啊。都怪章邯将军,骗我们投降,这苦日子真没法过。”有人纷纷附和:“是啊,这次入关,要是能顺利攻下还好;要是不能,皇帝陛下一定会按照户口簿搞大清洗,把我们这些叛国者的家属杀个精光。”有人怒道:“你这竖子,就是列宁那种巴不得自己祖国失败的人,虽然他们打不进关中,我们的家属将会遭到祖国政府的清洗,但是和祖国的安危比起来,我们的父母妻子算得了什么呢,我弃之如弊屣耳。”那人有些羞愧,讷讷地说:“你说的对,祖国是至高无上的,就算我们全家死光,只要祖国还在,我们就可以含笑九泉。”
这些话当然多多少少会传开,飞入项羽的耳朵。项羽在油灯下陷入了沉思,他虽然文化不高,但中国通史还是学过的,知道在中国打仗,一般情况下,投降(或者称“起义”)的主将最好不杀,因为有引诱别人投降的作用,普通士兵则要控制使用,一旦新朝建立,凡是参加过反动军队的,都是历史反革命,就算不死,活着也很痛苦。项羽想了半夜,痛苦地对英布、蒲将军等部下说:“难啊,与其革命胜利后,再把他们打为历史反革命,让他们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不如现在就结果了他们,方便他们早点投胎,下辈子别再站错队……我的意见就是这样,诸位有什么意见没有?”
老大一发话,就算其他将领有意见,也不敢说啊,他们又不像当今国朝,常委每个人一票;是集体领导,有充分制衡的民主机制。在那时,项羽的话就是命令,表面上征求你的意见,你要是真顺着竿子往上爬,那就叫给脸不要脸了,死了都不知道怎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