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2 / 2)

问:李敖先生对爱情和婚姻好像曾有比较奇特的看法……

李敖:现在“作废了!”(李敖忙不迭地声明,引得大家乱哄哄的怪笑了一阵。)

胡茵梦:也许他写文章给人的感觉和以空虚人的真实存在不太一样,他的确有

许多传统的“美德”。在他们的感觉里,他可能是个很顽固的人,其实他很有理性,

在遇到难题时,我想我比他顽固得多。他虽然不会抛弃他的立场,但他会在技术上

予以改进。但是他是个“大男人主义者”

李敖:我觉得这应该分开,男人与女人是不一样的,是整个思维方式不同的两

类。

胡茵梦:我们之间很多争执都是从这个基点产生的,因为我恰好是个大女人主

义者!但是他认识我以后,他的世界开阔得很,以前完全活在他的书堆里。

问:李敖先生是否从胡茵梦这儿独得一些人格的充实?

李敖:当然!当然!

胡茵梦:譬如音乐,我可以多提供他一些音乐上的知识和兴趣。至于电影,他

只看过我拍《六朝怪谈》的三分之一部分,他已经八年没有看电影了。这部电影正

是我态度转为积极的第一部戏,因为我觉得这是比较新的构想。

问:这个问题很不礼貌,但它也许可以澄清一些纠缠,那就是我通过报章杂志

的报道,知道了您和胡小姐这一段非常感人的爱情事迹,其中我曾经看到两则消息,

一是胡小姐知识李敖先生身上有几颗痣;一是胡茵梦从新加坡打电话给您,可以花

上十几万。胡小姐刚刚在谈到电影时,曾不断强调经世救民;那么这十几万足够一

家贫困人家数月生活的开销,与国计民生有什么关系?

李敖:我觉得你看问题太注意它最后的效果,比如说胡茵梦花十几万打电话,

为什么不捐出去呢?我可以坦白地讲,要影响社会,首先必须要有发言权,这是一

般知识分子所最不能了解的,他们以为只要自己有才,就可以推销出去,推销不出

去怎么办呢?就“怀才不遇”了?为什么要遇呢?遇有许多条件,包括一切运气与

媒介,光有才是不够的,因此一个人要取得发言权,就必须制造一个为群众所注意

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你所说的商业气息。你讲话他不看,我讲话他看了,为什么

看?注意我的动态,他要注意我说些什么。哦,说李敖身上有几颗痣。他看到了这

句话以后,底下可能看到真的话了。

问:看到了这句话之后,即使底下所说都是真话,读者也很可能会打个折扣。

李敖:那是你,有些人并不这样,譬如说你只看到她花十几万元打电话,却没

有看到她一个人跑到广慈博爱院去访问那些小雏妓,并一一写出她们的血泪生活。

如果说她平时没有那些耸人听闻的事,她不会为大众所瞩目,谁要把真相讲给她听

呢?所以这是一个利弊相椅的情形。

胡茵梦:我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你这些问题,你太相信记者了,记者有时

并不可信。我们打电话的钱并没有十几万,只有几万。但那时因为我必须与他沟通

一个观点,所以占用了六十分钟的长途电话;恋爱中的男女,还有什么理可讲,我

也做了许多有益社会的事,但记者不太理会,他们只喜欢报道一些有趣而耸人听闻

的事。所以我现在要写“胡言乱语”,我要争取发言权!

问:如果有一天您跟胡小姐吹了,喜欢胡茵梦的高雄加工出口区的女工也不看

你的书了,谁来看呢?

李敖:那就没人看了,只好回家睡觉去了……

夜幕在笑声中垂翳四合,台北的夜,已沉沉睡去,李敖仍爽朗而戏谑地笑着,

胡茵梦则仍娴雅多姿地坐在一旁吞着深雾。青年人看到这一幅生动的图画,无不流

露出羡慕之情。

龃龉

在李敖和胡茵梦同居并大踏步向前“复出”的过程里,国民党官方也大踏步笼

罩下阴影,这一阴影,显然是对封杀李敖的卷土重来。

当时李敖在《中国时报》推出《李敖特写》系列专栏,在社会上引起反响,国

民党以军方和情治方面为主轴的人马,从王升到白万样,都一再向《中国时报》的

老总余纪忠表达了“愤怒”的立场,余纪忠面对高压,左右为难,他请李敖和国民

党“文工会”主任楚崧秋吃了一次饭,饭局中余纪忠既希望先取得党方谅解,又要

求李敖收敛锋芒。

李敖觉得,不论是军方和情治部门或是党方,其实都是吃不消他李敖的,只要

写下去,他们没有不反感的,要收敛,不是他李敖的作派,所以,这一专栏是不会

长久的,与其如此,还不如早些偃旗息鼓罢了。

12月6日李敖写信给《中国时报》副刊部的高信疆,决定结束在该报上的专栏。

国民党不但封杀李敖,还连带封杀胡茵梦。

自胡茵梦和李敖同居后,她的星路开始出现了挫折。“中央电影公司”带头封

杀她,不给她片约,不让她在媒体露面。宋楚瑜主持的“新闻局”也不请胡茵梦主

持金马奖等集会了。

胡茵梦是电影明星,哪里受得了长期的封杀和冷落,尽管她表面上没有抱怨李

敖,但心里面还是很不快乐的,于是常常背着李敖唉声叹气。

胡老太知道女儿被当局封杀,心里比谁都急,女儿爬滚跌打若干年,好不容易

才有的名利,如今就因为李敖而毁于一旦,值吗?胡老太开始对李敖反感了。

胡茵梦因受自己的连累被封杀,李敖心里的愤怒也就别提了,他只有用更多的

爱来弥补胡茵梦内心的创伤。但是有时事情总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与愿违还是常有

的。

天长日久,胡茵梦看到,李敖的生活方式就像一部精确的机器,在例行公事中

规律地运作着,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听音乐、不看电视、不打麻将,可以说没有

任何娱乐活动,只有工作。

李敖说:“我的职业跟屠户有一点相似,就是每天要杀许多猪,只是他用刀、

我用笔而已。”

胡茵梦瞄了李敖一眼,对他的话不作评价。

李敖笑着说:“一个人要会那么多干什么呢,对我来说,上床能运动,下床能

暴动,如此而已。”

胡茵梦由于是电影明星,和外界的交往仍然频繁,好静的李敖因为胡茵梦的关

系,生活圈也越来越大了。但是久而久之,李敖还是厌倦得很。

李敖的自囚、封闭最使胡茵梦不可理解,胡茵梦曾不止一次地问过李敖:“为

什么不多交一些朋友?”

李敖说:“我对人性是抱持着悲观的态度,即使最亲近的人,也可能在背地里

暗算我。”

胡茵梦直摇头。

其实李敖不乏朋友,认识的人很多,但与之深交的人却很少。李敖对自己画像

是:“为人外宽内深,既坦白又阴蛰,既热情又冰冷,既与人相谐又喜欢恶作剧。”

又说:“我为人很够朋友,也喜欢交朋友,可是我却愈来愈抑制自己,不大交朋友。

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怕自己的时间过于浪费在朋友身上。有些人整天游手好闲、喜欢

跟你聊天,我最怕交到这种朋友,因为实在没工夫陪他神聊,但这种人往往又极热

情、极够朋友,你不分些时间给他,他将大受打击。所以一交上这种朋友,就不能

等闲视之。这种朋友会出现在你面前,以怜悯的姿态劝你少一点工作,多享受一点

人生。”

到李敖家作客的朋友,都知道他有一个奇怪的“待客之道”,就是绝不专心待

客,而是要一边工作一边同客人谈话。朋友们也知道李敖这个特别的待客之道,也

就不以为忤,有的甚至跟他一起做起活来,贴呀,剪呀,抄呀,捆呀,由客人降为

苦工。

老友骆明道有一次拜访李敖,李敖也是采用了这个“待客之道”,后来骆明道

向胡茵梦怒诉道:“李敖是一个苦人,有福不会享,整天做工,你跟他谈话,他五

分之四的时间都不抬头看你,?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