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214部分

第214部分(1 / 2)

>

杨潮心中暗想着。

李五六却已经出发,一天时间到瓜州,接着顺流东下。

瓜州到吴淞江,水路不过五百里,顺流而下,以现在水手的操帆技术,最多五天而已,如果风向给力,三天就能到达。

李五六运气很好,显然杨潮总不能遇到坏运气,江风总不能老跟他过不去。

李五六第四天顺利抵达吴淞江。

在这里传达了杨潮的命令,让在这一代巡防的十条大海船一起出动,帮他们运载物资,人马前往海州。

从吴淞江到海州路途更远,接近一千里。

坐江船,李五六已经坐惯了,就是他手下来自山东的兵,也都是经过上个月那场江上大风浪,都没有把坐海船当回事,船长对他们的提醒,他们完全不在乎,嗤之以鼻。

结果出了长江口,没多久,一个个就色变。

李五六运气太好了,在长江上风向就好,到了海上风向也好,刮的是正北偏东风,风力也合适。

这样的风向、风力,三桅帆船跑个十三四节都不算难,船长已经压低到了十二节,可是李五六他们还是吐得天昏地暗。

十二节,也相当于时速四十多里了,而且海面可不是长江的水面那么平稳。

李五六觉得自己好像是被人直接抛起来,然后扔到地上一样,忽上忽下他感觉到身上一股股热流一会向上,一会儿向下,不但脚下感觉到虚,那哪儿都虚。

但是这速度真的没的说,大概中午从吴淞口启程,经过半天一夜颠簸,第二天傍晚,他们就看到了海州的海岸线。

不到两昼一夜的时间,他们横跨一千里!

“起来,起来,都起来!”

当船抛锚在海州城外一个小渔船的时候,一个个士兵都虚脱一般躺在船舱里,享受难得的安稳,李五六却大声喝骂,将他们一个个揣起来,但是刚刚把这个拉起来,那个又躺下去了。

“下船!不下船的,就留在船上吧。”

这个威胁很管用,这群人打死都不想在做一回海船了。

但是士兵们确实异常疲惫,不止是旅途的辛苦,还有条件的恶劣。

这些海船都是荷兰人卖给杨潮的四千担大船,最大一艘旗舰是八千担,也就是四百吨和八百吨的样子。

这样的船每一艘塞进去一千人,还要带着相应的物资,可想而知该多么的拥挤。

狭小的空间,不适应的旅途,许多人不仅仅是疲惫,而且生病了,此时军队的健康状况十分不好。

如果杨潮在这里,肯定不会催促立刻进攻的,但是李五六却很着急,因为他已经看到有骑兵朝他们跑过来了,人数在三千人左右,如果不立刻下去结阵,就只能等着被俘虏了。

就这样,一艘艘船上的士兵被驱赶着下了船,在渔村上的一片碎石摊上列阵。

而海州方向的骑兵距离他们已经不到三里了。

海船却已经离开渔村,慢慢的划入深水区。

李五六不由着急起来,自己的士兵一个个竟然东倒西歪,脚下仿佛踩着弹簧。

平时严格训练的队形,此时就是排不好。

站都站不住,更不用说装填鸟铳了,这种状态被人打过来,只有输一条路了。

李五六的催促都没用,就连他自己现在都感觉腿上不得劲,站着都摇摇晃晃。

李五六着急,甚至有些惊慌,这时候他突然感觉到大地震动,身后传来轰隆隆的声音。

原来刚刚驶入近海的海船并没有走,而是调转位置,船舷对准了海州方向,朝着逼近的鞑子来了一轮齐射!(未完待续。)

第三百六十八节挑战

十艘大海船,其中九艘四百吨的每艘二十门大炮,八百吨旗舰上,五十门大炮,总共两百三十门大炮,一次齐射就是两百多发炮弹。

这大炮可不是一般的炮弹,正是在大明朝名头最响亮的红衣大炮,其实红衣大炮正是大明朝仿制的英国人的舰炮,而这些舰炮是沉默在广东海岸,被荷兰人捞起来卖给大明的。

两百多门红衣大炮同时开火,下不提杀伤,光是那气势就够吓人了,只见一门门大炮一次响过,海面上冒起一股股白烟,战舰被反作用力推的稍稍后退。

接着就是巨响传来,真的大地都在摇晃。

两百多发炮弹打过来,而清军骑兵以紧密阵型进军,这么大的目标,如果没有一发炮弹打中,那简直就是奇迹了,当然奇迹没有发生,足足三是多发炮弹打中了他们,如同三十道铁犁,犁出了三十道血沟,死伤不下百人。

这场景,让自认为见惯了炮战的李五六都不由感觉到震惊。

李五六都感觉震惊了,更不用说那些骑马的民族了。

不说骑马的民族,就是他们座下的战马,也都傻眼了。

这些战马也许见过大炮,但是绝对没有见过船,看着这一只只房子一般的东西,突然喷突出一股股白烟,然后响起巨大的声响,战马还当是什么怪物呢,当即就有几十匹战马受到惊吓把上面的主人扔了下去,然后嘶鸣不已,任凭主人喝骂责打就是不肯前进一步。

那些战马没有惊的清军,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的主人也吓了个够呛,这是什么玩意啊。怎么这么多大炮,声势还这么吓人,听声音仿佛是红衣大炮啊。

关键是损失太惨重了。距离对方还有几里地呢,这直接就打死了自己一百人。这要是冲过去还能活几个人?

于是在炮击之后,只是在惯性作用下前进了几丈远后,清军骑兵不约而同的停了下来,军官犹豫了片刻,调转马头逃出了这片区域。

看着眼前的清军逃走,李五六不由送了一口气,真是太惊险了,要不是舰炮吓走了这些清军。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时候也顾不得结阵了,立刻休整,分派人手立刻扎营。

这是一个渔村,不知道造物用多少年堆积起来的沙石和贝壳残骸小丘上,几栋小房子,房前屋后挂着几张破渔网,人早就没有了踪影,恐怕是清军一来,他们就躲进了海州城中。

李五六立刻让人进村,在村中各个出入口都布设障碍物。渔民家中的桌椅板凳,甚至废弃的破船都成了有用的道具,做完这些。让人轮换戒备和休息。

这时候李五六才发现,刚刚帮了他们的海船竟然还没有走,就在渔村外面抛锚。

连云港后世是苏北最好的天然良港,背靠云山,面向连岛,外海众多岛屿能遮蔽风浪,在后世是中国十大海港,世界百强之一。

足以证明这里的地理条件有多么优越了,大明王朝虽然没有利用这里作为海港。但是对于船只避风来说,简直太合适了。

说实话这些水手也已经很累了。两天一夜疾驰千里,这种事情他们以前可不敢做。这次是军事行动,这才不惜冒着风险,在夜间也全速前进。

不过这也证实了一个传说,唐朝有记载说,从明州(宁波)开船到日本,三天时间就能到,日本的长崎距离长江口一带其实也就是两三千里,如果风向合适,又敢玩命的话,他们这三桅船其实也能做到。

不过无论是郑家还是荷兰人,每年去日本基本都要花十天左右,风向、海情都合适,最快也得六七天,因为没人愿意没日没夜的全速前进,人累不说,关键是伤船,船又是水手在海上唯一的依靠,没人敢在这种事上开玩笑。

水手抛锚之后,李五六已经带人过来了,自然是感谢了一番。

旗舰上的船把头告诉李五六,让他们放心休整一番,如果鞑子还敢来,他们的舰炮不会客气的。

李五六也不矫情,这些水手其实也算是水营的士兵,你就算是袍泽兄弟了。

此时清军大营中,将领们面面相觑,有些不知所措。

他们来打海州只是出于调动杨潮的目的,杨潮如果敢不顾一切北进,那自然是豫亲王多铎在淮安跟他较量,如果杨潮不为所动,那么他们就攻下海州。

从淮安出来的消息是,让他们稍安勿躁,杨潮有上钩的迹象,让他们多等片刻。

因此这几日清军都只是在骚扰,并没有动真格的攻打海州城,甚至都没有完全包围海州,只在海州南边朐山上面扎营。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