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178部分

第178部分(2 / 2)

所以路振飞在大势之下,也果断的改换门庭,将南京朝廷扔在了一边表示拥立太子了。

淮安迎驾的官一到,杨潮立刻命令大军出发。

不止是大军,还有临清聚集的三十万难民。

杨潮收到消息自然比淮安的官员早到了几天,因此提前张贴告示告诉难民,表示太子即将南下,愿意跟随的,路上会给粮米。

这些难民大多数都是京畿一带的,少部分是山东的,但是这段时间越来越乱的情况,让他们回家的希望很渺茫,绝望之下,相当一部分当即就表示愿意跟着太子走。

有人出头之后,其他人也不在观望,最后绝大多数都愿意走。

杨潮派人将这些人编队,希望路上不引起麻烦。

还好这些人都是有首领的,人是群体动物,聚集在一起后,自然而然的会出现一些头领,或者是某个强壮的人,或者是某个德高望重的人,然后其他人就主动依附,当然更多的则是各个家族为核心的逃难队伍,就以大家族的族长为核心,最后聚集起一乡、一县的小团体。

杨潮默认了这些头领的权力,告诉他们,让他们带着百姓跟着,不要乱,给他们的好处是额外送一些粮食。

五月初,杨潮以许多男千总部为前驱,上千民夫拉纤,打出徐州和济宁送来的皇太子依仗,大张旗鼓的南下,后面跟随着几十万百姓,发现大多数愿意跟太子走后,最后那些犹豫的难民也跟着走了,最后压阵的则是吕末新组建的一万新兵加上胡全的炮队。

精兵保护太子在前,而老百姓跟在中间,最后有吕末压阵,三个队伍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不允许老百姓靠近太子,保持了一百丈,而老百姓跟吕末的军队也保持了这个距离。

但是长长的行军队伍硬是拉出了十里开外,毕竟是三十多万人的队伍。

结果到了济宁,又有几万难民跟随,这些都是山东的难民,是因为刘泽清和高杰的军队国境以及李自成军队的征伐而逃难的。

一路上都有难民汇集,幸好有运河沿线不断送来的漕粮,才勉强能够支持几十万人每天最低等的热量供应,没有出现饿死人的情况,但是死人还是时有发生,都是病死的。

这些病死的人,杨潮立刻组织民夫填埋,以免发生瘟疫。

虽然有死人,但是人数依然飞速扩张,到了徐州的时候,已经有五十万人跟随。

虽然难民造成的供给压力很大,但是杨潮依然全力接受这些难民,不是杨潮有什么特别的用心,而是杨潮出于人道情怀,他顾虑如果自己不能在几个月时间内稳定住江南形式,并且立刻北上的话,山东甚至长江以北地区,势必会被入关的满清侵略,到时候这些人恐怕没有几个能活下来。

杨潮能带走一个,就多救活一个人,所以尽人事听天命了。

但是如此规模的庞大队伍,却把沿途州县吓坏了。

每个州县都是严阵以待,兵丁蹬城,披甲执锐。

杨潮则是让人去传达皇太子旨意,告诉这些州县,难民不入城,希望州县能提供一些物资,粮食、柴火以及干净的水。

虽然淮安徐州等地已经投效,但是靠淮安等地的财力物力,支持五十多万人的吃喝就已经是极限了,上千艘漕船冒着被溃兵、土匪劫掠的风险在运河上穿梭,也勉强能够维持五十多万人一天的粮食供应而已。

以淮安等州府的能力,陡然增加的这么多供应,本来就很困难,又以王家、杜家的财力,购买这些粮食其实也很心痛,他们也不可能破家,所以杨潮带这些人确实很困难,因此无论是增加漕船数量,还是增加货物数量都不可能了。

不过困难得到了一个额外补偿,沿途州县看到几十万百姓秩序井然的跟随皇太子南下,而皇太子也想尽办法给他们提供庇护,百姓们对皇太子感恩戴德,沿途州县顿时就开始歌颂皇太子的仁义。

只是皇太子一次都没有露面,就躲在船里,并没有半分慰问关怀难民的意思,倒是杨潮累的跟狗一样,大多数功绩却都算在了太子身上,让杨潮有些哭笑不得。

越接近淮安,运输的风险越小,需要的时间也越少,后勤状况就越好,难民们的粮食供应也增加了一些,从过去的每人每天平均半斤米粮,到了十两,增加了二两。

因此杨潮的情况是越来越好的。

但是杨潮越接近淮安,就越是让南京福王集团感到危机。(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节江北四镇

“大人高杰的人求见!”

五月中旬,杨潮的前锋刚到宿迁,在城外开始扎营休整。热门。…

四镇之一的高杰派人来求见。

“请进来!”

杨潮很客气。

因为他不想跟四镇发生冲突。

老实说这一路上,他最担心的就是这四镇,自己带了那么多百姓,如果四镇偷袭他的话,恐怕会造成巨大的混乱。

但是四镇一直都很谨慎,尤其是高杰部,高杰部战斗力较强,而且纪律性最差。

最关键的是,高杰就驻防在徐州、泗州一带。

福王监国后,立刻就开始给帮他争位的四镇封官和划分防区,或者说势力范围。

封高杰为兴平伯,镇守徐州、泗州地区;刘良佐封广昌伯,镇守凤阳、寿州地区;刘泽清封东平伯,镇守淮安、扬州地区;靖南伯黄得功加封侯爵,镇守滁州、和州一带。

杨潮一路南下,正是从高杰的防区经过,因此最担心这个高杰偷袭他,而且这次自己北上,援兵许多男和王璞都受到过高杰部的骚扰,杨潮不得不防,所以一路上才步步为营,速度极慢,半个月时间都没有走到淮安。

很快高杰派来的人就到了。

“末将李本深参见杨都督!”

来人见面就单漆跪地。

杨潮客气的亲自扶他起来。

此人身材魁梧,身高比杨潮略高,杨潮就已经是大汉了,在军中也算是高人,可是竟比不上此人。

杨潮不知道的是,李本深是高杰的外甥,本身就是西北人,身材高大也不足奇。

“李将军辛苦了,待本官安排酒席!”

杨潮接着道。

李本深却抱拳躬身:“不劳杨大人了,舅父派末将前来。想拜见太子殿下!”

李本深倒是一个急性子,直来直去,直接就说要见太子。

杨潮心知这是高杰不放心,听李本深口气。他是高杰的外甥,派这样的心腹来见太子,要么是探听太子真假,要么就是来投诚的。

杨潮也不必拒绝,但也不能让他轻易见到太子。不然高杰恐怕会错判他的势力了。

因此得让他见太子,但是也得让太子摆足了架子。

杨潮立马道:“李将军稍待,本官去请示太子。”

留李本深在营帐中,杨潮出去转了一圈,确实是去见了太子一面,却不是请示,而是对太子交代了一下。

回到帐中后,杨潮告诉李本深:“李将军恕罪,太子劳顿,刚刚歇息。”

李本深脸上稍有焦躁。但随即就回话:“太子天潢贵胄,自然不像我等皮糙肉厚,一路走来想是辛苦了。末将可以等!”

杨潮点点头:“那有劳李将军等候了。”

然后喊人带李本深去休息,还招呼给李本深张罗一些酒肉。

一直让李本深等到了第二天,才让他见了太子。

李本深一进去就大礼跪拜,太子端坐帐中,任由他行完了三拜九叩的大礼,才冷冷让他起身。

李本深讷讷的站在一旁,颇有一些拘谨,哪怕这些造反出身的武将。见了皇太子,也有些紧张。后世吴三桂抓到永历皇帝的时候,在牢房中见面一下子就跪倒在地,浑身颤抖。哪怕最终他杀死了永历,但是没杀之前,他对皇帝这种身份还是充满敬畏的。

皇太子等了许久,才开口:“李本深,孤王问你,高杰怎么不来?莫非是藐视本王!”

李本深身子一颤。又一次跪倒在地:“殿下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