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久王雄才笑了下:“陈大人是去受降,哪里用得着杨大人这样的猛将,杨大人去了反而不好,荼蘼粮饷不说,若是那贼军见疑,反而对陈大人不利。”
杨潮却坚持道:“王大人所言诧异,若是陈大人孤身前往,身陷匪军,那该如何是好。有本官五千精兵护送,当能保得陈大人无碍。”
王雄继续道:“只是金华府实在缺粮,辛苦杨大人千里来援,都无法拨下军粮。大军调动,人吃马喂这可怎么承担的了啊。”
杨潮铁了心了:“大人不用在意,本官出征向来自带军粮,足可饱食仨月!”
王雄张了张嘴,也太夸张了吧,随军携带三月军粮,几万人的吃喝,这得多少钱?
但是他依然不死心:“可是那紫薇山是许家老宅,经营日久,又据险而守,怕是三个月是打不下来的。”
杨潮自信道:“大人放心。本官在海州不到一月,斩杀虏兵一万。自认那白头军虽强,本官也可三月破贼。”
王雄嗯了一声,露出不悦神色,这就是在暗示杨潮别搀和了,只是不能明说,未免落人口实,毕竟他从史可法的私信中也知道,杨潮其实是奉了皇帝的中旨来的,虽然这种圣旨文官可以驳回,但是证明皇上是知道此事的,皇上在盯着金华呢,所以没有合理的理由,他根本就阻挡不了杨潮,也不敢强行拦阻杨潮。
“就算三月内破贼,杨大人之后怎么办,回程也总得需要粮草吧。”
王雄刚刚说完,杨潮就哈哈大笑起来。
“本官听闻那许家是东阳豪族,在金华府也是一等一的人家,白头军据说有十万众,本官斩杀了白头军就吃他们的粮!”
杨潮说的凶悍十足,让这些人彻底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什么玩意,你要杀光人家的人,还要吃人家的粮,那不用说了,许家的财产你肯定也不会放过。
但是杨潮说完这句话,突然王雄就明白了,原来杨潮早就看透了他们的幕后交易,故意这么说,意思很明显了。
那就是:你们不能吃独食!
而且杨潮胃口很大,开价很高,那就是:许家的财产。
或者说许家得拿出他们家产等同的东西才能买通杨潮。
王雄等人不由捏了一把汗,暗叹一声,这才是大鳄啊。(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四节比想象的复杂的多
最后王雄等人是在无法阻拦住杨潮,只能答应让杨潮跟着保护,但是暗示杨潮一切得以陈子龙的意见为重,不得擅自行动,否则再次逼反了许都,杨潮要担责任。
但也有人不这么想。
第二日出发的时候,立刻就有几个人找上杨潮。
其中之一是东阳知县姚孙棐。
姚孙棐是东阳知县,陈子龙前往东阳受降,杨潮随同保护,姚孙棐表示他身为东阳知县责无旁贷,死活要跟着带路。
大军尚未开拔,姚孙棐就悄悄找到杨潮,暗示了一下告诉杨潮许都曾经操纵支持过括苍山叛乱消息的,就是他的人。
接着姚孙棐跟杨潮说了很多许都的事情,大意就是说这个许都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家里招纳了上万的亡命之徒,囤积了不知道多少兵器,向来不安分,就算招降了,以后肯定也要反,明里暗里的意思就是希望杨潮立刻就绞杀了许都。
第二个找到杨潮的是一个叫做朱万华的,此人也有些来头,他是朱大典的儿子。
朱大典也是一个朝廷大员,而且颇为知兵,在福建做按察使的时候,因为抵御荷兰红毛的劫掠,立下过功劳升到了布政司参政,后来调到山东,结果遇到孔有德叛乱,他临危受命组织兵力,将叛乱镇压,因功升任山东巡抚。
后来调到淮安做漕运总督兼任凤阳巡抚,结果在任上先是被弹劾坐失州县,评贼逾期等罪名,被罢免了漕运总督职务,但依然坐镇凤阳抵御农民军,可是依然被弹劾。这次弹劾他不能持廉,竟然直接被革职候审。
在大明被弹劾不能持廉,说他贪污**。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得罪人了。或者说是政治斗争,因为真的找不到一个清廉的官吏,被人安上这个罪名,只能说明是政治斗争,而不是真的贪污**,因为谁都是一扒拉一坨屎,都不干净。
但是平心而论朱大典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带兵的水平老实说比史可法要高。带兵经验也更丰富,此时实在是不该把他调走,他走后继任的就是马士英。
大概是朱家有传统,朱大典的儿子朱万华竟然也颇为有种,许都带兵攻打金华的时候,朱万华以自家家丁为核心组织了三千义军,帮助金华城防守,这才在周围县城都被攻陷的情况下,守住了金华,应该说是有功的。
他来找杨潮。也是希望跟着杨潮一起去紫薇山。
杨潮很能理解朱万华的心思,他想立功,不是为了做官。而是希望通过立功解救父亲朱大典,此时朱大典还在北京的诏狱里呢,如果朱万华能立下一个功劳,那么皇帝一高兴也许就释放了他父亲。
杨潮安抚了一下朱万华,允许他跟着一起去,朱万华千恩万谢的组织他的义军去了。
跟这两人一番谈话,加上手下在城中悄悄打探来的一些情况,杨潮突然觉得,事情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此次许都造反。肯定是地方豪强跟官府角力无疑,许都自然是代表地方豪强。而他的对立方却有些模糊,姚孙棐肯定是对立方之一。但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怕是没有资格跟这样的豪族对抗的,背后肯定有人。
杨潮又打听到一个消息,许都造反的时机,除了是金华知府空缺的时候,而且还是在两浙巡按御史左光先刚刚调任离开的空当,这不得不让人怀疑。
更让人怀疑的是,左光先已经调任,刚刚离开听到消息后,半路折返回来,立刻指挥起来对许都的剿灭工作中。
如果换一个文官,自己已经离任,遇到故地叛乱,怕是正该庆幸,才不会去管后继者的麻烦呢,可是这个左光先却立刻折返,看起来颇有责任。
但是弄清楚左光先的身份后,杨潮就感到其中有鬼,左光先是东林巨头左光斗的七弟,安徽桐城人,显然他的身份肯定是东林党人,而且是东林党中一个大员。
同时跟许都直接冲突的东阳县了姚孙棐也是安徽桐城人,左光先去职折返,谁敢说不是来给姚孙棐撑腰呢。
而且杨潮还联系到,也许正是左光先在浙江做巡按御史,所以姚孙棐才敢跟豪族叫板。
《明史》记载:“而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籓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显然巡按御史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员,有左光先在上面压着,姚孙棐还真有足够的底气跟这些豪族对抗。
否则杨潮是不相信地方县令会得罪地方豪族的,护官符的道理曹雪芹都懂,没道理姚孙棐这个做了好几任县官的家伙不懂。
杨潮想到后世一部电影让子弹飞,葛优在里面说做县长的门道:“要拉拢豪绅,巧立名目,豪绅交了税百姓才会跟着交,最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百姓的钱二八分成,豪绅得八。”
许家是东阳豪族,家里有三世尚书的牌坊,御赐三代尚书,这样的地位,显然是那种有资格分到八成的豪族。
可是看看县令姚孙棐的所作所为,张献忠军队攻入江西,浙江人心惶惶,地方官员借机要练兵,到处筹集钱粮,说是真想练兵也好,说是借机敛财也罢,但是怎么也不可能敲诈到地方豪族身上,可是姚孙棐还真的盯住了这个许家,许家是东阳第一家,姚孙棐就要求许家交最多的钱,让他们出一万两银子。
一万两银子,许家出不起吗?
这是开玩笑,许家养了一万多家丁,每年光是这些家丁的吃喝怕都不止十万两。
那么他们舍不得吗?能舍得花钱养亡命之徒,会舍不得给县令一万两银子。
只能说许家不想给,为什么不想给,因为这不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