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大唐神道 > 第118部分

第118部分(2 / 2)

大唐还有什么特点?民风开放?这一点黄俊明想都不想,这为什么大唐的民风是开放的?对于明清以后,这中华大地就是封闭发展。局部开放,外贸供给,自给自足。所以只能是“关起门来发展”的政策。结果就出现了这种封闭的时代的普遍现象。男女都不敢逾越爱情的鸿沟。除非结婚。

再加上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啧啧,那要是能开放的起来就怪了。而大唐呢。大唐的商人地位虽然还是不太高。但也算是一个重视商业的朝代了。再加上大唐积极与周边各国来往,基本上又可以称之为“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与路线不动摇。再加上国力比周边各国强盛,然后所带来的后果嘛,国人出国,就像是民国时期在中国的外国人一样。那待遇,好哇。外国人来中国呢,保不齐的将一些他们的文化风俗传进来,再被中华民族一同化,就变成了当时人们的一种很平常的想法。

话虽如此,可是让黄俊明去这东市西市和那些满身腥膻味,舌头都捋不直的外国人说话,聊天交流感情。黄俊明宁可去看上几本书,除了这个,那流连于青楼之间,也不是黄俊明这个脑子里缺少女人的道士能做的出来的事。所以,这从民风开放一点来看,也只能告吹了。

这样一来怎么融入唐朝,黄俊明可是一点也找不到头绪,可以说唐朝人都以为,黄俊明已经是一个唐朝的道士了。但黄俊明偏偏在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自己和这唐朝有所隔阂。可是做这不会做,作那**分,还真找不到一个好方法。

难道说,真像是李世民所说的,在这大唐,找个女人娶妻生子之后,就有了牵挂,彻彻底底的融入到大唐?黄俊明是打心底对这种‘融入’到大唐的方式表示厌恶的,不说其他的,天仙宫也是黄俊明的一大牵挂,可是为什么黄俊明还是有那么一丝隔阂呢?难道非要找个女人来拴住自己?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黄俊明不想找女人还有几点,第一是怕麻烦。这第二嘛,就是黄俊明穿越这也两年多了,无论容貌还是其他,都和这现代时没有半点变化!甚至黄俊明觉着,当初在现代为了‘装’的更像是道士一点而特意留的胡须,在这大唐竟然没有再长的迹象!是穿越带来的福利,“永葆青春”?还是其他的什么?当然黄俊明知道自己那活还是好用的,起码这两年不近女色,内裤可是换过了不止一次了。

——————————————————————————————————————————————————————

最近几天都是暂且一天一更,等西南捋顺了思路在加快速度。现在的思维有点乱。另外,要不要女人?要不要女人?要不要女人?

提前剧透,千金公主会挂掉。而且不想安排身份地位高的女人。但是这都马上七十万字了,没有个女人撑场面也不是回事啊。郁闷。

261 大雪封山,道藏近半(一)

261

大雪封山,道藏近半

贞观元年的日子过得飞快,似乎是因为这全唐上下都紧绷着神经预备着明年的蝗灾吧?农人早都将一年的收成储备了起来。在官府鼓励开垦和曲辕犁的使用之下每家每户的田产至少翻了两番,虽然今年有些小的旱情,但在筒车的使用下还是无伤大雅。自隋末战乱到现在,今年一年的收成顶的上往常两三年的。。

更重要的是朝廷为了让农人在明年蝗灾来临时有粮食饱腹,今年特地只收取一成的收成作为税收,这对于农人来说可是从未有过的状况,不过就算如此这今年的税收比起武德年间也要丰厚许多,毕竟这田地的亩数在那呢。

对于士子来说,今年也算是得了天大的消息,李世民颁定旨意,声称要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高度来进行考试,除了原本沿袭隋制的明经、进士两科来说,更添加了明法、明书、明算、俊士、一史、三史、童子、道举、孺师。可以说从原本的通习经典,诗词文赋到了更加注重专业知识,以及精通历史的人才、天才儿童、道门人士、和教师。其中这道举和儒师算是让人摸不到头脑的科目了。这孺师,孺就是小孩子,师就是老师。合起来就是小孩子的老师,这可以说是秉承了黄俊明思想新开的一门科目,通过考试的也只是有了资格进修而已,最后还是要在学习完毕后再次考试的。同样的这孺师不要求你会什么,只要会写字,只要有一技之长就可以。不过明确规定要么懂得格物致知,要么懂得诗词歌赋,算学、历史、可以说录取的机会比考进士、明经方便的多。

至于道举,这则是一个开创性的科目,道举自然说的是道人了。毕竟在天仙宫修习的道人只有三百多人。而这整个大唐朝,道人就不知道有几万了。只要是没有授予品阶的道人,只要是得到了身有品阶或是地方官府开据的推荐信,就可以前来考试。考试过后按照等地授予品阶,最高位五品下,最低为九品。再次为道吏。至于那些考不过的则被勒令前往道观修习,凡参加道举考试不过的。必须在十年内通过考试,至少获得道吏品阶。否则永久剥夺道士度牒,强令还俗。而获得道吏的也不安稳,得到称号之后十五年内,必须考取九品下及以上的品阶,否则永远不能再次参加考试。

至于其他的科目,明法就是通晓法律,明书是通晓文字。也就是将来用作抄录或者是撰文的。明算则是精通算术。这俊士算是进士科的前一科,只有考完了俊士才可以考进士。

一史、三史分别代表着史记以及前、后汉书。童子试在俊士之前,只有通过了童子试,才可以考取进士。这科目之全,涵盖面之广确确实实的惊的大唐士子们一顿活蹦乱跳,纷纷猜测打听考试范围。

不过这科举本就是大事,怎能这么轻易的就泄露了试题。所以士子们经过短暂的慌张之后便沉浸在书本之中,应对即将来临的考试。

人都说,士、农、工、商、兵,这士农说完了。工、商、兵在这一年可也没闲着,工匠在这初秋还看的到,不过到了深秋,除了一些学徒之外,其他的铁匠、木匠早都被衙门请了去。不用多说,全去制造军备去了。李世民虽然和黄俊明想的一样放弃了今年反攻突厥的计划,可未雨绸缪还是懂的,自然提前预备了起来。商人自从朝廷慢慢放宽与突厥的交易限制之后。也是大赚一笔。这牛马归由国家所有,但补偿还是照常的给予商人的。不过羊、皮革和其他突厥人的东西,那可是商人们自己赚的。不说别的就说自从商人们与突厥通商之后。整个大唐的羊肉价格可是不知道下调了多少倍,几乎这平日里的寻常人家也敢十天半拉月的去割上半斤羊肉回家打打牙祭。还好现在大唐就算是养羊的也只是几头而已,并未出现羊贱伤农的状况,否则的话这些廉价的羊对于原本的养羊业可是会带来不少的冲击。

兵这个阶层虽然根据社会状况在地位上浮动较大,并不像是前五个阶层那样固定。但在这贞观元年,还真没人敢小瞧了这些兵丁,突厥虽然开了商城,但总有些听宣不听令的小部族在边境打秋风的,而在国内,更有那些军阀余孽占山为王,这些兵丁可是对付突厥人和山贼的一把手,一年的时间过去,那些显得蛋疼,穷的发晃的突厥人算是终于离开了边境,大唐境内的大股山贼也都被消灭干净,剩下的三两只小猫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总的来说这一年,可以说是在高压的威逼下政通人和的一年。对于这种状况,朝中一干大臣还是相当满意的。起码对于这新帝改元的第一年,无过便是有功,更何况这一年所获颇丰呢?

当然这一年对于黄俊明来说也是个忙碌的一年,前半年的自然不用多说。这后半年可以说是相当的枯燥,在那日黄俊明左思右想也琢磨不出怎样才能彻底的将自己融入大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