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淳风。给贫道说说,是贫道哪里理解错了?”黄俊明也不是那种一意孤行的人。又不是什么圣贤。自然是听得进去理由的。
“仙师,咱们所谓的农历,并非是太阴历,而是阴阳历啊。既包含了太阴,又包含了太阳。难道仙师您没注意到嘛?”李淳风提点道。
“听你这么说,贫道还真没怎么注意到。来,来,来。淳风,坐。快给贫道讲讲。”黄俊明现在的兴趣可是一下子被勾起来了。或许,身为现代人还真是曲解了许多古人传承下来的东西。直到阴历等同于农历这个话题一深入每个人的脑海,这古代的本身意义恐怕便没几个人知道了。而黄俊明正是有机会听到这还没被曲解之前的解答。
李淳风原本还真没把这话当回事。在他眼里这农历和阴历不等同,并且农历是阴阳历这一点就算黄俊明当时有些发懵没记起来,这现在也应该反应过来了。可是看着黄俊明现在这个样子,还真不是知道的样子。这历法一事并不是什么秘密啊,李淳风虽然不懂,还是开口解释道。“早在黄帝时代,先人们便开始研究历法。那时候讲求的是迎日推测。到了后来的帝尧时期,又出现了置闰的方法。《尚书。尧典》上有很明确的记载。帝尧命令当时的观天官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昂,以正仲冬’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所以说自那时起,咱们所用的历法就已经是阴阳历了。”
黄俊明还真没研究过尚书。在黄俊明的心里,这尚书嘛,完完全全的儒家典籍,有那时间还不如去看两眼道经来的舒服。没成想这农历还真是阴阳历。黄俊明本来就是道士,比起现代的普通人来说古文底子可是好的不得了,而到了唐朝之后又没有机会‘品读’白话文。对古文的理解可以说更进一步。
‘日中’‘仲春’这两个字指的就是春分的时候昼夜平分,‘日永’‘仲夏’指的是夏至的时候白昼最长。‘日短’‘仲冬’则又说的是冬至的时候白昼最短。然而这些理解,全都是基于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位置上的。所以说这节气一说就可以称之为阳历了。而古人了解了这几个节气,也就基本上,敬授人时了。更为惊奇的是这古人竟然发现了每四年会多出来一天。所以每到发生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的时候就准备出一个闰月,来消除时差,而这一天又多半加在了这些节气上。这样一来便又是一个新的历法,而与太阴历结合之后,变成了农历。所以说这农历是阴阳历倒也是一句大实话。
要知道中国古代的历法虽然一遍再变,也是逐渐由简陋变得更加的丰满实用。就像最早以前的四令,到了后来发展的十二令。以及流传到现代的二十四节气。这些都是阳历在中华历法中的一个体现。而阴历的作用则是确定日子。太阳历主管农事民时,太阴历主管记日数天之举。二者互相联系。又相互有些距离。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完美的历法了。黄俊明琢磨明白之后,就又开始纳闷,这农历这么好。为什么到了现代之后,又被西方的公历所取代了呢?
起码黄俊明可以确信。现在这贞观元年,世界上除了大唐恐怕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好的历法,要知道现在所用的公历,也只是欧洲进入到教皇时代,望远镜和日心说逐渐形成之后才完善出来的答案。这时间上,完美度。使用价值,没有一样赶得上现在的农历,黄俊明还真搞不懂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黄俊明自己在内心深处喊了一阵子,随即又换了副面孔对着李淳风说道:“淳风,多谢。要不是你给贫道讲解,恐怕贫道还真小瞧了这农历。而听到你这么一点拨,瞬间全明白了。这农历啊就是比那单一的阳历好。其实贫道一开始本打算让你找出太阳历,然后将太阳历和太阴历合二为一来着,结果,还是贫道失算了。没想到,先民们竟然早就将此历法创出。惭愧啊。”黄俊明就是这样,别人在外表看起黄俊明来经常会有种莫不透的感觉,甚至有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清楚黄俊明的每一句话的真伪性,只是后来黄俊明的名声大了。也不需要别人怀疑了。就是黄俊明自己夸耀再多,再怎么说话,恐怕也是有很多人愿意去相信的。
——————————————————————————————————————————————————————
二零一三年第一个月的全勤又没了,又卡文了。郁闷。(未完待续)
260 融入唐朝?难啊!
260
融入唐朝?难啊!
关于谋定阳历这一件事上,黄俊明可是败给了古代先贤的智慧,这一点黄俊明并没有感到沮丧,反而觉得很是自豪,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得知这农历便是阴阳历的结合体,比那原本的西元纪年更早,更系统更实用。这一种民族自豪感,还真不是说笑而已。。
来也怪,黄俊明本来是觉得农历太过繁琐才会想让李淳风编纂一个一目了然通俗易懂的阳历的。可是自从知道了这农历的内涵深厚,却又觉得农历看上去没有那么难了,而那原本简单的西元纪年也不知道被黄俊明丢到了哪个爪哇国去。彻彻底底的忘在了脑后。
都说入乡随俗,黄俊明既然来到了大唐这个时代。更是要将自己融入到这个时代,上次李世民虽然是有目的的说些玩笑话,却也不可否认,黄俊明还真的在心里将自己当成了一个过客。而如今,知道自己的心态有问题之后。黄俊明便定下心来,思索着怎样才能融入到这个社会当中来。
想融入到大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但是还得找到一个切入点才行,这初唐时期,重文,重武,崇尚自由,民风开放。但是对于黄俊明一个道士来说,怎么把自己融入进去呢?文学方面,诗词歌赋?这早就被黄俊明否决了,绘画?黄俊明倒是可以信手涂鸦,不过要是弄出个什么小鸡啄米图,恐怕倒又是和自己的身份大相径庭了。不是每个穿越者都会素描,起码。。。黄俊明不会。
武力方面,黄俊明会的武功多数也就是一个个的套路而已,唯一实用一些的算是当年在军队里学得那些,不过起码黄俊明看来,在现代军队里学的那些对于现在的唐朝来说。其实也就是一种小小的力量罢了。毕竟现代是热武器时代,拳脚功夫早都退下了舞台。而唐朝,这可是真刀真枪的肉搏时代,为了减少伤亡,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功夫,又加上历经多年的战乱,从战火中存活下来的。又大多是杀人不眨眼的军汉。早都自己悟出了最好的杀人方法。所以这大唐个人的拳脚功夫可不比那现世的军体拳什么的差到哪去。说完了个人再说说领兵。黄俊明现代当兵三年,平头兵一个。最多就算是个副班长,这日常训练什么的,黄俊明能做,但是要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恐怕那也得要给打上个‘呵呵’二字了。
这文不成武不就,再说说自由,这自由嘛。人人都喜欢,西方某位大贤不还说了么,不自由,毋宁死。不过大唐还真的很自由啊,只要交完了赋税,不犯法就基本上没人管你。想去哪就去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句话说,就是没那么多事e
,再加上道士本就是各逍遥自在,自由对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家常便饭,黄俊明也是如此,让他从自由当中去融入这个时代。还不如让他找个菜市口,蒸馒头买菜来的强点。没准e
会有几个人跑过来,趁着开刀问斩的时候买个馒头沾了血,拿回去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