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琬虽然出生五姓家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性格却少见的叛逆,没有一点世家女的贤良淑德,对于礼法并不是很重视。尤其是爱情观特别的顽固蛮横,认准了就一根筋转不过弯来,是有了情郎忘了爹娘的典型人物。她早已将自己视为罗家人了,对于跟罗士信的亲热并不排斥,反而格外的欢喜。
很多时候已经嫁给罗士信的平阳都不好意思在下人面前搂搂抱抱,郑丽琬却能从容对待,大大方方的跟他黏在一起,就如二十一世纪陷入热恋中的男女一样。
虽然他们还没有成亲结婚,但是除了临门一步,亲搂抱什么的都干过了。
就算郑丽琬在如何的开放,也坚守着自己新婚夜这个传统,罗士信自当尊重她的态度。
“当然是怕再出现问题!”郑丽琬受过一次命运的摆弄,面对这短短的五天,意外变得忐忑起来。一个“再”字,也能体现她的忐忑之心。
罗士信听了“嘿嘿嘿”的笑出声来。
“笑什么?”郑丽琬不满的用手肘向身后顶了顶。
罗士信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是说在睿智的女人,一但喝下爱情这毒药,智商就会变为负数,这人越聪明,越是厉害。”
“讨厌,就会取笑我!”郑丽琬跟罗士信相处久了也知道爱情、智商、负数这些跨时代的字词,听的懂意思。
“哪有!”罗士信振振有词的道:“这是夸你聪明呢,你可是我遇到的最聪慧的女子……诸葛亮跟你比起来都变成诸葛不亮了……我罗士信是个粗人,这辈子最怕的就算动脑子。从小呢,最大的愿望就是取一个女中诸葛当媳妇。这样就不用我来动脑子了,一切伤脑筋的事情都由媳妇来,我来卖苦力。这叫什么来着……我想象,琴瑟和鸣,天生一对。”
“噗嗤!”郑丽琬见他说的有趣,忍不住的笑出了声来,白眼道:“哪有这种和鸣的?”
“怎么没有!我们不就是了……所以啊,你大胆放心。我罗士信可不会放着长得怎么漂亮有那么聪慧的媳妇的……怎么样也要抓着你的手。一起到老,就跟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两个人一起变老。”罗士信深情款款的说着。
郑丽琬媚眼迷离,感动得一塌糊涂。。。(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中秋夜宴
在唐朝女子大多十三四岁成亲,十五岁为法定年岁。郑丽琬虽说是超过法定结婚多年,事实上还是一个十七**不足二十的姑娘,在后世看来就是一个刚刚过了发育期的美少女,完全没有情爱方面的经验,面对罗士信跨时代的甜言蜜语,没有半点的抵抗力,更加期待他们成亲之日的到来。
在八月十八来到之前,还有一个节日需要慎重对待。
“父皇派人传来消息,让我们在中秋这一天去宫里一同赏月,他设宴招待。我为郎君选了套衣服,你看合不合适!”
这日从刑部回到屋舍,罗士信从口中得到了李渊请他们一家去赴宴的消息。
这一听赏月,罗士信也意识到中秋节到了,想到二十一世纪健在的双亲,徒然伤感起来,心道:“爸妈身体应该好吧,你们身体那么壮实,一定能够长命百岁的……小弟今天应该陪着你们一起过节吧,有他在,我这里也能安心了。我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不分彼此。带上我的那份孝心,一起敬了吧。”
平阳见罗士信徒然伤感,心中担忧,忙道:“怎么了?是不是想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
罗士信长叹道:“这团圆节,我也想我爹娘了!”
平阳眼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即笑道:“郎君的老家是齐州历城吧,抽时间我们一起去看看。嫁给郎君多年,还未曾祭拜过两位老人家呢。”
罗士信含笑的点了点头。随即想到一事,疑问道:“你们也过中秋?”他记起来了,中秋节在后世是法定节假日。是与春节、端午齐名第二大传统节日,是一个合家团圆吃月饼看月亮值得喜庆日子。但是这个时代有八月十五赏月的说法,却没有中秋团聚一说,固然早在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拜月”的活动,然而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明清时期才发展为成为能与春节相比的重要节日。
罗士信来唐朝已有数年,就没有过过中秋节。绝大多数的中秋节都是自己一人对月思念着千百年后的父母双亲。
平阳解释道:“八月十五对于我父皇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每一年的八月十五,只要朝中没有重大事件。或者诸事繁忙,父皇他老人家都会在皇宫里小小庆祝一下,邀请钟爱的儿子女儿还有几位贴心的老朋友一同相聚,吃饭赏月。也就是十数人而已。父皇对郎君青眼有加。自然少不了郎君。”
原来当年李渊太原起兵,因实力不济,最初进展的并不顺利,受到隋朝的强烈反抗,内外交困,粮草不济,军心思归。面对这种情形,李渊的好兄弟裴寂在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了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以解相思,成功为唐王朝解决了崛起道路上的一大难题。
登基一统天下之后,李渊极为怀念当初的日子。每当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大小小的都要举办一个小型宴会,追忆往昔。也是因月亮的一切一切,月饼带有着相思之意。正是有了这个起点才有了宋朝的对月吃月饼,以至于明清时期,中秋节发展成为与春节、端午其名的传统节日。
这一年的李渊一如既往的准备了宴会,邀请了诸人小聚:人数依旧不多,罗士信却是其中一个,也是一直以来唯一一个唐王朝的驸马爷。
面对泰山大人的邀请,罗士信也没有任何迟疑换上了平阳精心准备的衣服一同去赴宴了。
进了皇宫,正巧遇上同行的萧瑀,作为李渊心中的“萧郎”这次小宴会,自少不了他。
萧瑀原本对罗士信能够掌控刑部并没有报很大的希望,可结果让他大掉眼镜,惊叹不止。尤其是庐江王谋反案中的表现,更有种名臣的气度风范,远超乎他的预料。刑部正是他所管辖的六部之一,罗士信将刑部整治的如此成功,他这位顶头上司也倍感轻松。
两人的关系相处的不错。
一路来到太极殿西堂的精致露天别院,陈叔达、宇文士及两人已经在别院等候了。
陈叔达是侍中、宇文士及是中书令,前者执掌门下省,后者执掌中书省都是唐王朝的宰相。
罗士信在唐朝地位虽高,与他们这些宰相比起来还逊色一二,上前问好。
等不多时,裴寂也后脚抵达,就在裴寂到了不久之后,李渊与李世民一前一后,一同而至。侍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