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大唐虎贲 > 第205部分

第205部分(1 / 2)

>  作为大唐的开创者,李渊不想步入前朝的后尘,将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下,将好不容易铸就的李唐王朝二世而亡。

李世民有着不亚于杨广的壮志雄心,有着只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才气,李渊最怕的也是李世民会走杨广的道路,因为他的野心才气将唐朝推入深渊。

拥有杨坚遗留下来的财富都禁不起杨广的折腾,大唐接手了隋末动荡的烂摊子,底气差杨广何止十倍,更加禁不起折腾。

也是因为有了这种想法,李渊才一直坚持李建成为大唐太子,他看中李建成在政治上的天赋能力,认为大唐需要修身养性需要发展,而李建成的性子干略能力正适合巩固唐王朝的根基,让唐朝更加强大。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事情的发展超乎李渊的预料,李世民策划仁智宫事件,李建成在用人上出现严重错误。

为了稳定局面。李渊不得不废李建成而改立李世民。

随后李渊继续当起了甩手掌柜……

李渊性子好享受,但这只是当甩手掌柜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锻炼查看后继者的执政能力,看他是不是有能力有资格成为未来的大唐国君。若李世民如他想的一样,真的跟杨广类似,他会毫不犹豫的站出来,废除李世民的太子之位。重新考虑太子人选。

在这关乎江山社稷的大局,李渊是不含糊的。

所以李世民当任太子之后的两年时光,李渊一直在背后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儿子站在太子的位子上。施展着皇帝的权力……

他一直担心李世民的性格为步入杨广的后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自己完全低估了自己这个二儿子。

李世民这执政的两年来,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他的目的是什么。李渊作为父亲。作为重新了解孩子的父亲,再是清楚不过了:他还是一样的好胜,这是意图证明自己,证明自己比大哥李建成强,证明自己比李建成更适合当任大唐的皇帝。他要干出李建成做不到的事情,做李建成做不到的丰功伟业。

大唐的劲敌突厥则是他的目标。

李渊也在这个时候重新认识了自己这个二儿子,他发现李世民在拥有可比汉武的雄心壮志的同时,并没有杨广的急躁心态。他确实急于证明自己。早有与突厥一战之意。但是这个急切并没有给他带来负面影响,反而成为激励他的动力。他非但没有穷兵黩武。反之非常重视百姓,重视经济发展。

他竟然能够耐着性子,休养生息了两年一边依仗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的智略操控着北方的局面,远交近攻,拉拢薛延陀,暗自布局,扶持突利以对颉利,以阴谋阳谋超控着北方的局面;令一边扶持魏征、王珪、岑文本等政务人才治理大唐,恢复大唐经济,在最终在突厥最虚弱的时候调派三路大军,一战而定突厥。

此战大唐取得辉煌战果的同时也没有给大唐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创伤,这一切与李世民在这两年里兢兢业业的发展经济有着莫大的关系。

今日今日,他有听到李世民这君舟民水的金石良言,心中的顾虑全消了:他知道能够说出这番话的李世民,不可能成为第二个杨广。

可以将大唐托付……

“咳咳!”李渊突然皱了皱眉头,咳了两声,缓了缓气道:“这一次就算父皇捡了一个现成的便宜。此事过后,我会传位于你,大唐的未来就交给你了。”

“什么!”饶是李世民的城府,听到李渊这话也忍不住的大惊失色,带着几分不可置信的看了李渊一眼,随即跪伏下来道:“父皇这是为何?儿臣年岁尚浅,怕不足以当此大任。”

李渊摇头叹道:“父皇年过甲子,经历身体早已大不如前。自从四郎失踪之后,父皇的身子就每况愈下。当年幸得士信开导,也想开了一些。这每每思念,总抱着点点希望。如今看来,只怕是凶多吉少了。前段时间,平阳特地请孙神医入宫为父皇就诊。孙神医说父皇年事已高,身体不如以前。需要戒酒忌口,不能过于操劳,安心养生,方能益寿延年,不然恐有生命危险。父皇却是不信,觉得老家伙危言耸听。近日因为高兴,特地早起上朝,处理政务。最初一两日还好,时间一久却也察觉有心无力。这年纪大了,不服老也不行。你总不忍心,看着父皇病倒在太极殿上,才答应继承大统吧?”

李世民无言以对。

“就这么定下了!”李渊表情变得严肃,沉声道:“你近年来的表现不外乎想向我证明,你比建成强,你更有资格当任我大唐太子,成为大唐未来的皇帝。今日你用实际成果让父皇明白,你确确实实具备当任我大唐国君的能力,在某些方面,也确实胜过你大哥许多。父皇现在认可了你,你却不敢当此大任?”

李世民跪伏在地,斩钉截铁的道:“儿臣绝对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到了此时此刻,以李世民的智慧焉能看不出李渊的目的:他是在传位之前给他上最后一课,让自己意识到有野心有雄心并不是坏事,但是过渡的野心过了量的雄心,绝不是好事,很可能产生反面效果:杨广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李渊弯下身子,将李世民搀扶起来,握着他的手,慎重的拍了拍他的手掌:“大唐就交给你了。”(未完待续。。)

ps:  第二更到了!!!

第五十一章 凯旋归朝

大唐一战而定突厥,导致草原上数十部落一并上书臣服,并且推举大唐皇帝为天可汗,以号令北地草原所有部落。

如此胜利如此战果不仅是大唐立国以来最大的外战胜利,还是百年来外战最大的胜果。

突厥自从崛起之后便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利用北周和北齐之间的矛盾,就不断极尽纵横之能事,或出兵北齐谋北周,或联合北周攻打北齐,从中渔利,干扰中原的统一进程。

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说是目光长远之士,即便是百姓也知道突厥的险恶用心,将之视为世仇。

隋朝的崛起,中原人扬眉吐气了一把,但终究时日太短,因杨广的穷兵黩武,突厥再度崛起,甚至兵围雁门关,险些将杨广生擒。

百年的仇恨,就如汉与匈奴一样,就算是百姓也将彼此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但是这一次大唐竟然一战灭了东突厥,将罪大恶极的突厥可汗都生擒住了,如此辉煌的大胜是所有百姓都料想不到的。

大唐字立国起也不过九年,真正一统天下更是近日之事。

对于新起的王朝,尽管制度政策都给百姓带来了安定的生活,但真正意义上的归属心并不是很重。他们认可大唐的统治,却未必会因为大唐的荣辱而感同身受,上下一心。

要做到民心所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为此朝堂上下对于此次辉煌的胜利风向一致,异口同声的大势宣扬。让天下百姓知道自己所在国家的强大,自己所在的国家已经今非昔比,成为能够威震四夷的强大国度。以此来增加大唐的凝聚力。向心力。

也是因为唐王朝的宣扬,一路上的凯旋大军都受到了热情的招待,热切的围观。

尤其是进入朔方之后,饱受突围危害的大唐子民更是自发的夹道迎接,都欢呼的恭迎着得胜的凯旋之师。

就在一路的欢呼声中,罗士信跟着李靖来到了关中地界。

这一入关中,礼部尚书便来到了大军前。着令他们就地休整待命,与他们商议接下来的礼节问题。

为了表示唐王朝对于这一战的重视,为了表示王朝对功勋的嘉奖。李渊在得胜之后,已经下定决心要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长安城迎接。

皇帝亲自出城迎接,这在古代叫做降阶之礼:一般只有见少数民族首领或外国重要使者时候才会以降阶之礼对待,彰显大国礼仪风采。但是如李靖、罗士信、李世绩这样立得旷世大功的功臣。也可以得到相同的待遇。

这皇帝亲自出城迎接。自然是非同小可。

礼节什么的需要面面俱到,不能马虎出错。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这一切礼节上的细节问题都是由他负责掌管制定的。

李渊那边的流程早已经拟定好了,就等着李靖、罗士信、李世绩这边凯旋大军的配合。

礼部尚书亲自赶来,为得便是提醒李靖、罗士信他们凯旋之后的各处要注意的礼节,以及凯旋之后的整个流程。

罗士信在一旁听的是头晕目眩,从最开始的城外迎接到最后的庆功宴会,中间掺杂着太庙、太社告奠天地祖先。以及献俘仪式,整个流程几乎要花费一整天的瞬间。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