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九十一章 立功
自此之后,准噶尔人再未能入藏,这次军事胜利,稳定了西藏地区,使清朝能集中力量,全力对付准部本土,掐断了准噶尔与达 赖喇嘛的联系,使他们不能利用黄教煽动对清朝的叛乱,这次胜利,十四立了大功。
这次出兵分南、中、北路三支部队。也各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北路军约2万人,目的是骚扰、牵制策旺的后援部队,指挥官分别是傅尔丹与富宁安。战绩是歼、俘、降3000敌人。中路是护送新达 赖入藏的主力仪仗部队,约2万人,最高指挥官是皇十四子胤祯,实际前线司令是正蓝旗满洲都统、平逆将军延信。战绩是在另一支军队拿下拉萨后浩浩荡荡护送□入布达拉宫;此外就是在哈喇乌苏附近扎营时遇到大策凌的夜半劫营,双方各有伤亡数千。南路是本次战役中真正用来打仗的部队,约7000人,一说一万三以上,可谓人最少、功最巨,估计连康熙都没想到这支部队的能力,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是年羹尧,实际前线司令是四川护军统领、定西将军噶尔弼,副将军先锋为原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永宁协副将岳钟琪。战绩是先期拿下打箭炉、里塘等战略要地,杀散藏兵总共约10000,可能其战斗力很差,飞夺三巴桥,强渡拉萨河奇袭拉萨,截断大策凌部队的粮道,由于进兵太迅速、出乎大策凌的预计,直接导致大策凌和仅剩的500人逃回伊犁。需要说一句的是岳钟琪此役大放光彩,以至战后被授左都督、四川提督。此人亦将是雍正以后的得力臣下之一,我已经提醒十四留意这个人了,如果能把他收到麾下那是更好,不能的话,就不能让他的仕途一路顺畅了。
在康熙五十七后开始筹备规划的这场战役中,胤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意义和后援保障上。
胤祯在战役中的总调度、临时人事升降的问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记得十四曾经给康熙上过一道奏折,要求在拉里前线到木鲁乌苏还是哪个地方间设立兵站;而中路军的后勤是由巡抚噶什图负责、南路军的后勤是由总督年羹尧负责。胤祯的作用是居中调度更加合适。
几路大军必须严格按照作战计划、时刻关注本军和其他友军的动向,因此情报系统、后勤及人事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而大家又不可能一有问题就请示康熙,所以胤祯就有前线多少品级以下官员战将的人事大权,最起码是临时的,最后的决策由北京来定,因为很多地方官兵部无权管、户部等又插不进乱七八糟的军队,满汉各旗又各自有都统……总之,这是一支联合的部队,里头必然有各色牵扯、矛盾、争端。而所有人中又以胤祯的地位,皇帝的儿子最高,弹压力最大。所以胤祯的第一大功劳就是为大家解决实际困难,而又不给京师里那些官僚们耍大爷派头的机会。这对前线军官们而言是件好事。
在达 赖的问题上,解决西藏问题首先得解决达 赖的问题。于是,大清帝国皇帝的儿子,举着皇帝专用的正黄色旗帜,来到青海塔尔寺,代表皇帝封噶桑嘉措为弘法觉众第六世达 赖喇嘛,当地各族的普通民众开始觉得清朝皇帝是个不错的人,兴许比统治藏区的蒙古人要好一点,特别是清朝皇帝拥有相比之下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最重要的是,大清皇帝说支持要派大军保护达 赖入藏坐床,赶走蒙古人、藏人治藏。此时,皇十四子大将军是个最能代表皇帝诚意的人物,对各族都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可见,胤祯的第二大功劳是直接代表大清的皇帝拉拢达 赖及上层喇嘛宗教势力。
在青海蒙古部的问题上,厄鲁特分四部: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准噶尔的势力强大,必然影响到其他部落的利益,但大家又都不乐意看到皇帝的势力深入厄鲁特,所以其他的青海蒙古军队基本上是站在一边看好戏,他们一共应该有十万以上的兵力,但他们绝对、绝对不会真的替清朝打仗,更可怕的是,如果他们倒打一耙,会让清兵吃不了兜着走。第二次入藏战役,中路军的路线是自塔尔寺经湟源、日月山、切吉草原,渡过通天河到七渡口,然后从青海西南到那曲、当雄,一路至拉萨……大半都是在厄鲁特的地盘里。
因此,胤祯的第三大功劳是坐镇青海大本营,弹压与笼络并济,防范青海的蒙古厄鲁特贵族起异心。
十月,延信击败准噶尔将策零敦多卜等于卜克河诸地。十四一直都想趁胜追击,把准噶尔部的人彻底地消灭,但康熙前不久给了他一道密旨,穷寇莫追,这就让他不得不停下了战事,为此,他还消沉了一阵子。同一个月里,诏抚远大将军胤祯会议明年师期。皇三子胤祉之子弘晟被封为世子,皇五子胤祺之子弘升为世子,班俸均视贝子。定外藩朝觐年例。
朝廷里,康熙已召集大臣们商议十四明年回师的日子了,那就是说,我们至少还有一年的时间才可以回到京城,我想康熙应该是觉得前线不能没有一个领导人物,所以就让十四留在军中多一点时间了。
西藏的战事终于告一段落了,自十四从西宁出兵以来,我又得以回到了军中,扮着他的小厮,守候在他的身边,和他一起经历过战场上的厮杀,战后面对伤员的痛楚,还有和他一起分享了战事胜利后的喜悦。
现在,十四所带领的大军仍驻守在穆鲁斯乌苏,时刻关注着西藏的动静,以防准噶尔部的人去而复返,这一次战事的胜利,使每一个士兵都感觉到了无限的愉悦,所以,即使在仍然紧张的气氛下,大家还是带着点轻松的心情。
今晚,军中的士兵们举办了一个篝火大会,他们已经几次来邀请十四去参加,他都是推脱,宁愿在军帐中看书都不去,但是我想去啊!也不想自己一个人去,就加入了劝说的行列,最后,他还是拗不过我,和我一起去了。
在广阔的空地上,中间烘烘燃烧着一堆篝火,四周都围绕着狂欢的士兵们,或唱歌,或跳舞,或饮酒吃肉,好不畅快,十四出来了以后,心情也跟着舒畅了起来,渐渐地融入到那其中去了。
带十四出来玩玩,让他开心开心,真没有做错,这时,士兵们玩起了一个游戏,大家围成了一个圆圈,有一个绣球,当鼓声响起时,绣球就开始传递,当鼓声停下时,绣球落在谁的手上,那个人就要表演一个节目,不会表演的就要自罚一坛酒。
游戏进行了一会儿,就已经有几个士兵上场表演了,有的舞剑,有的耍刀,有的还表演起了醉拳,看得大家是轰然大笑,新一轮的传递又开始了,我刚想把绣球丢给十四,鼓声戛然而止了。
士兵们又开始起哄,因为又有表演看了嘛!我站了起来想了想要表演些什么,有些人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我罚酒了,十四扯了扯我的衣袖,担忧地看着我,我回之一笑,让他不要担心,这表演有什么难的。
低头看到了自己一身的男装打扮,灵机一动,就唱一首男人的歌吧!唱一首符合大军出征的歌曲,故意咳嗽了几声,士兵们的起哄慢慢地停了下来,我尽量压低了嗓音,唱出了那一首熟悉的歌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大清要让四方,来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