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出一波一浪的缠绵
留人间多少爱,迎浮生千重变
跟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像柳丝像春风,伴着你过春天
就让你埋首烟波里,放出心中一切狂热
抱一身春雨绵绵。”
一曲唱罢,抬首凝望,他就是我的有情人,跟他在一起的每一刻,我都是快乐的,和他的这一段情,无论是情劫还是孽缘,我都不会后悔,自认不是一个在乎天长地久的人,曾经拥有的回忆也是美好的。
他凝视着我,情意绵绵,大概是以前没有哪个女子对他唱过这样的情歌,总之我在他眼中看到了火般的热情,不是平时对别人的冷淡,他是一个面冷心热的人,绝对知道谁才是真心的对他好。
我对他付出的是我纯真的初恋,但愿他也能将心比心的对待我,唱完歌,当然要问一下听众的意见,“好听吗?”他沉思了一会儿,才慢条斯理地道:“还可以,离绕梁三日还差一点。”这真的是气炸我了,四阿哥这张刀子嘴,不过我喜欢。
月中,康熙西巡回銮,大阿哥率领留京的其他皇子在乾清宫相迎,乾清宫的宫人随侍在旁,成年的阿哥按长幼,从右到左一字排开,四阿哥站在右首的第二位,在众多阿哥当中,是最笔直挺拔的。
我和其他宫人一样,站在了一旁,仰视着这一群天皇贵胄,他们自身就有一种逼人的贵气,从小就有天生的骄傲和自负,生在皇家,是他们至高无上的荣誉,在这里,他们本来就是高人一等的。
我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四阿哥的身上,幸好我喜欢的是他,他这个人虽然自负,但却不会瞧不起身份比他低的人,有时我都会给他灌输一些人人平等的思想,他虽然没有认同,但却没有反对。
也许是感觉到我的目光,他锐利的眼神向我扫来,眼神告诉我不要乱看,我也不甘示弱地瞪回去,不看就不看,反正也没有什么好看,他接受到我的讯息,无奈地抿嘴笑了笑,收回眼神继续认真的等待他的皇阿玛回来。
我收回目光的一瞬间,接触到一束不明的眼神,当我想再一次看清的时候,已经不能在他的眼中找到任何的痕迹了,无限纳闷中,这个十四阿哥真的是让人猜不透,变脸比翻书还快,都不知道该怎么应付他。
就在我浮想连编之际,一声“皇上回宫”响彻云霄,把我拉回到现实中来,循声望去,康熙正昂首阔步地走上了陛阶,尽显帝皇之风,太子、三阿哥和十三阿哥紧跟在后,后面长长的尾巴就是一众的文武大臣。
在场的阿哥给康熙让出了位置,随行的三位阿哥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站好,接下来就是康熙训话了,首先说了一句“众卿辛苦了。”有点像毛泽东的那句“同志们辛苦了。”然后下面就是士兵的回应,“不辛苦。”
不过现在可不是阅兵式,待康熙发表完了长篇大论后,终于肯放人走了,无意间看到底下有些官员终于松了一口气,看来康熙把他们也管得挺严的,康熙也算是御人有术,这也是一个皇帝不可缺少的。
康熙回来后,乾清宫的人也开始忙碌了起来,每天都要围着康熙这个地轴转,就连我这个清闲女官,也轮上了几天当值,康熙还给留京的阿哥们分配很多的工作,尽量要在过年前完成,让人过一个闲年。
这天不用当值,原本是想在床上睡一天的,睡到饿了就起床吃东西,幸好平时早就储蓄好了粮食,倒也不用去小厨房抢饭吃了,反正也不用出房间,所以头发也不疏,自然垂下,只穿着一件白衫在房里行动。
正吃着美味的自制零食,忽然一阵敲门声响起后,推门走进来了一个人,看到我这样子,不自然的红了脸,尴尬地转过身去,艰难地道:“还不快穿多件衣服。”我低头看了看自己,该遮的地方都遮了,只不过是胸前的两颗扣子松开了。
在我看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在十三阿哥这个古人看来,实在是开放了点,无奈地笑了笑,随便找了一件外衣穿上,把胸前的两颗扣子扣上,其他的都不扣,就是要作弄他一回,说了一句“好了。”
十三阿哥犹豫了一下,才转过了身来,看到我并没有比之前好到哪里去,含羞带怯地看着我,但始终都没有说我一句,就知道他也不好意思说我了,把手中拿的那袋东西放在桌子上,献宝地道:“喏,给你的手信。”
呵呵,没想到西巡前,我跟十三阿哥说的那句玩笑话“没手信就别回来见我。”他真的记住了,还真的给我带回来了手信,我一时激动过头,用手猛拍他的肩膀,大喊了一声,“好姐妹。”说完才觉失言,但话已出口就收不回来了。
十三阿哥抽了抽嘴角,脸上倒也没有什么变化,我就放下心来,认准他不会生我的气,急巴巴地解开了那包东西,瞧我看到了什么,竟然是一套精致的紫砂茶壶。
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集诗词、绘画、雕刻、手工制造于一体的陶土工艺品。
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字。
尧臣、蔡襄、苏东坡这些大文豪都留下了一些咏茶名篇、名句。其中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堪称千古绝唱,讲的就是用紫砂陶壶烹茶。当然最讲究、最有创造精神的要数苏东坡了。他总结出“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用活水、江流深水煎茶,味道会不同凡响,更加清醇清远。 到了明代饮茶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595年张源撰写的《茶录》对沏茶的程序,做了详尽的介绍: “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汤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不可过中失正……两壶后又用冷水汤涤,使壶凉洁,不则减茶香矣。” 这与今天的沏茶方法没有什么不同。 烹茶演变为沏茶,对茶壶的质地要求就相对高了,通过千百年来的实践,人们发现,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由于紫砂壶能吸收茶叶汁,用的时间愈长,泡出的茶水味道就愈好。 于是,紫砂壶也就应运而生,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也就一个个走到历史的前台,他们的名字和业绩与紫砂壶的兴衰交织在一起。
紫砂茶壶在这个古代是很金贵的,没想到十三阿哥竟然这么大方豪爽,我将套茶具重新包好,有点不好意思地说:“这么贵重的礼物,我不能收下。”毕竟拿人的手软,这份礼物太沉重了。
十三阿哥沉了沉脸,佯怒道:“不收我的礼物,太不给面子了吧!况且这也花不了我多少钱,你不要,岂不是浪费了我的一番心意。”他一说完,一屁股地坐到了凳子上,背对着我生闷气。
我也被十三阿哥说得不好意思了,上前扯着他的衣袖说:“别生气了好不好,我又没有说不收,只是……”他抢着道:“那现在就是肯收下咯!”他可真会钻空子,一下子就截住了我的话,看来不答应他都不行了。
“好吧!那我就勉为其难地收下吧!”我无奈地说,十三阿哥一听我说收下,得意地道:“这才是一个好孩子嘛!”还特意地摸摸我的头发,他竟然把我当成小孩子来逗乐,真的是气煞我了。
我一下子拍开十三阿哥的手,争议说:“什么孩子啊!你也不过比我大两岁,还不都是一个孩子,整一个小鬼。”他懒洋洋地道:“你也知道我比你大,那我还是一个比你大的孩子,怎么样啊?”
我忘了,跟这些自以为是的皇阿哥讲道理,是永远也讲不通的,所以我决定大人不记小人过,毕竟我的心理年龄比他大,不跟他斤斤计较,生气是很容易让人变老的,我才不会做亏本的事呢。
“哎,我的礼物呢?”十三阿哥突然问道,我一脸茫然地看着他,这什么跟什么啊?他赌气地道:“我去西巡前,你答应过我的。”恩,我想想想,好像有这么一回事,他给我带手信,我要给他回礼。
我想我真的忘了,不过还有得补救,立刻从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