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紫禁清萍 > 第3部分

第3部分(1 / 2)

>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梅花香,香气沁人心脾,仿佛可以驱走冬日的寒冷。

忘我地游走在梅花林中,纷纷飘落的花瓣,也好像感染了我的好心情,翩翩旋舞,我想这样的人间美景,只能在御花园里看到吧!用双手接住了飘落下来的花瓣,双手一抛,又翩翩起舞了,自己在原地观看着这花雨。

“啊!”却不料,我在稍微后退的时候,好像撞到了什么东西,双脚站不稳,由于地心引力,身体向后倒去,“啊!”这次不是我叫,可能是做了我垫背的人的惨叫,“哪个不长眼的奴才?”

他边骂边把我从他的身上推了开来,我顺势坐在了地上,双手正好撑在了地面上,才免于被推个四脚朝天,但地上的雪冷死我了,花瓣还在飘落着,朦胧中,看到了一个穿着蓝色蟒袍的小子。

他首先站了起来,看到我是一个女的,明显有一下子的愣神,状似关心地问道:“你没事吧?”语气还挺冲的,我就冲他说:“死不了的。”然后索性坐在地上,用手拍了拍身上的雪屑,这时眼前出现了一只白嫩嫩的手。

抬起头来看,是那小子的手,但由于他刚才恶劣的态度,我选择无视他,径自站了起来,还顺带“哼”了一声,他顿时气得牙痒痒的,“你这个不知好歹的……”手颤巍巍地指着我,后面的恶言他也说不出口吧!

站起来后才看清了他的长相,剑眉,清澈的眼睛,白嫩的脸庞,和我差不多高,整体说来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但他好像跟某人挺像的,我一时也想不起是谁,而他却被我瞧得很不自在。

“咳。”他故意咳嗽了一声道,“看在今天是十四爷我的生辰,就放了你一马吧!”说得好像做了什么好事似的,等等,十四爷?他不会就是十四阿哥,将来的抚远大将军胤祯吧?难怪觉得他像某人。既然他可能就是十四阿哥,避免惹祸上身,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正打算开溜,却不料被人抓住了双手,禁锢在他的身前,“这么快就想走。”他得意道,“那你想怎样?是你说放过我的。”我挣扎着说。“至少告诉我你的名字。”他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我眼前道,我笑了笑说:“完颜萍舒。”然后大力地用脚踩在了他的脚上,他喊痛时放开了我的手,我趁机逃命去了。

面圣

六月,康熙帝制《训饬士子文》,颁发直省,勒石学宫。

不知不觉地,又过了半年了,我在御茶房的生活平静而又安逸,经过半年的努力,熟读了御茶房里关于各地名茶的笔记,得到了这里的管事容嬷嬷的赏识,我已经升到了御茶房二品女官的位置了,现在康熙每天喝什么茶都归我管了。

至于御花园,现在我已经很少去了,因为每次都是怀着希望而去,然而都是失望而回,再也没有看到过他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从我踩了那个可能是十四阿哥的人后,话说他到现在还在寻找那个踩他的宫女。

这半年里,好几次我去御花园的时候,都看到那个可能是十四阿哥的人,带着几个小太监,在亭子里一坐就是一整天,肯定是在守株待兔,准备抓我的,看到这样的阵势,我还哪敢去啊!逃还来不及呢。

现在啊!每天的生活就是对着茶水,用什么水来泡茶,水的温度是多少,选择哪些茶叶来泡,茶叶要过滤几次,诸如此类的,我已经滚瓜烂熟了,就算是闭上双眼,也能泡出一壶好茶来了。

前几天,从各地上贡了一批顶级的茶叶,一半分给了康熙后宫的妃嫔,一半就送来了御茶房,我在里面发现了被现代人评出来的十大名茶,好奇之下想泡泡新茶,就全部都拿出来试验了。

首先泡的是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因产于杭州西湖山区的龙井而得名。习惯上称为西湖龙井; 简化称为龙井。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到龙井狮峰下的胡公庙品尝龙井茶,饮后赞口不绝,并将庙前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经过茶农世世代代的辛勤培育,精益求精,龙井茶产量不断增加,品质日益改进,如今已香飘万里,誉满全球。 龙井茶区分布于“春夏秋冬皆好景,雨雪晴阴各显奇”的西湖风景区,山青水秀,景色绮丽。东依西子湖,南濒钱塘江,西邻转塘,北连古荡的林木茂盛的山丘坡地之中,植被保护完好。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缓缓伸向钱塘江和西子湖畔,西北部有北山、北高峰、天竺峰作屏障,阴挡寒流侵袭,南部受钱塘江湿润季风的调节,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富于漫射光,土壤微酸,土层深厚,排水性好,小区气候条件其优越。在狮峰山上,梅家坞里,云栖道旁,虎跑泉边,满觉陇中,灵隐寺周围,九溪十八涧沿岸,翠岗起伏,绿树婆娑。更是产区如画,得天独厚。

清明采制的龙井茶,称为“明前龙井”为龙井茶上极品,产量很少,珍贵。按照茶芽萌发状况和采下的芽叶大小,制成的龙井菜,历史上又分“莲心”“旗枪”“雀舌”等花色。 现代高档龙井茶以一芽一叶为标准。鲜叶经摊放一青锅一理条整形“回湖”(二青叶筛分和摊凉)一辉锅、干茶筛分、归堆、收灰等工序加工而成。成品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于世,素“国茶”之称。形似碗钉光扁平直,色略黄似糙米色,滋味甘鲜醇和,香气幽雅清高,汤色碧绿清莹,叶底细嫩成朵。龙井茶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誉,所以有“三名巧合,四绝俱佳”之喻。

龙井茶泡好之后,为豆花香、清香味甘,色清,看着那袅袅轻烟徐徐升起,弄得我也想喝上一口了,就在这时,乾清宫的太监小梁子来了,要领茶给康熙品尝了,我只好端起了刚泡的龙井茶递给他。

他笑着接过后,转身就走了,我也回到了御茶房里,无意间看到了刚才的龙井茶叶刚好有剩,估摸着没有人发现,就泡了它准备自己喝,泡完之后,想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拿去了和我的上司容嬷嬷一起品尝。

容嬷嬷闻着茶香,看了我一眼道:“你这丫头真够胆的。”我干笑了一声,她在这御茶房已经十几年了,哪会闻不出这些就是贡茶呢,贡茶是皇族才能喝的,不过我们这些泡茶之人也需要慰劳的,我和她用眼神交流了一下,心照不宣吧!

这十几天啊!所有的贡茶都几乎被我全泡过、喝过了,当然喝的不只我一人,还有必须孝敬的容嬷嬷,有好茶可喝,哪能不算上她一份呢,她也是一等一的品茶高手,跟着她,学的东西可多着呢。

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这些茶我都泡过了,看了看茶柜里陈列的贡茶,还有哪种茶没泡过呢?嗯,祁门红茶,就泡你了。

祁门红茶又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茶叶的自然品质以祁门的历口、闪里、平里一带最优。

祁门一带历史上很早就盛产绿茶,从事茶业者人数众多,唐咸通三年(862年), 司马途《祁门县新修阊江溪记》称: 祁门一带“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祁之茗,色黄而香”。祁门在清光绪以前并不生产红茶。据传,光绪元年(1875年),有个黟县人叫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籍经商,因羡福建红茶(闽红)畅销利厚,想就地试产红茶,于是在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获得成功。次年就到祁门县的历口、闪里设立分茶庄,始制祁红成功。与此同时,当时祁门人胡元龙在祁门南乡贵溪进行“绿改红”,设立“日顺茶厂”试生产红茶也获成功。从此“祁红”不断扩大生产,形成了我国的重要红茶产区。

祁红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雨量充沛,云雾多,很适宜于茶树生长,加之当地茶树的主体品种——槠叶种内含物丰富,酶活性高,很适合于工夫红茶的制造。

祁红采制工艺精细,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复杂花工夫,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拼和、装箱而制成。

高档祁红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甜香,有时带有玫瑰花香。祁红的这种特有的香味,被国外不少消费者称之为“祁门香”。祁红在国际市场上被称之为“高档红茶”,特别是在英国伦敦市场上,祁红被列为茶中“英豪”,每当祁红新茶上市,人人争相竞购,他们认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

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祁红在英国受到了皇家贵族的宠爱,赞美祁红是“群芳之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