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中医内科学 > 第41部分

第41部分(1 / 2)

>

第九节便秘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的病证。

《内经》认为便秘与脾、肾关系密切,如《灵枢·杂病》“腹满,大便不利……取足少阴;腹满,食不化,腹响响然,不能大便,取足太阴。”《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阐明胃热过盛,脾阴不足所致便秘的病机与证治。《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提出用蜜制药挺“内谷道中”及用猪胆汁和醋“以灌谷道内”治疗便秘的方法,是最早应用外导法和灌肠疗法的记载。宋代《圣济总录·大便秘涩》指出:“大便秘涩,盖非一证,皆荣卫不调,阴阳之气相持也。若风气壅滞,肠胃干涩,是谓风秘;胃蕴客热,口糜体黄,是谓热秘;下焦虚冷,窘迫后重,是谓冷秘。或肾虚小水过多,大肠枯竭,渴而多秘者,亡津液也。或胃燥结,时作寒热者,中有宿食也。”从病因病机的角度,将便秘分为风、热、冷、虚、宿食等证侯类型。金元时期,刘完素首倡实秘、虚秘之别,《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泻痢论》说:“凡脏腑之秘,不可一例治疗,有虚秘,有实秘,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这种虚实分类法,经后世医家不断充实归纳,成为便秘临床辨证的纲领,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

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属本病范畴,同时肠道激惹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引起的便秘、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便秘发病的原因归纳起来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病机主要是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肠道传导失常。

一、病因

1。饮食不节

饮酒过多,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肠胃积热,大便干结;或恣食生冷,致阴寒凝滞,肠胃传导失司,造成便秘。

2。情志失调

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致大便不畅。

3。年老体虚

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阴阳气血亏虚,阳气虚则温煦传送无力,阴血虚则润泽荣养不足,皆可导A选AA书A网xuanshu^。c^o^m致大便不通。

4。感受外邪

外感寒邪可导致阴寒内盛,凝滞胃肠,失于传导;或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燥热,耗伤津液,大肠失润,都可致大便秘结。

二、病机

便秘的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病位主要在大肠,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胃热过盛,津伤液耗,肠失濡润;脾肺气虚,大肠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气机壅滞,或气郁化火伤津,腑失通利;肾阴不足,肠道失润,或肾阳不足,阴寒凝滞,津液不通,皆可影响大肠的传导,发为本病。

便秘的病性可概括为虚、实两方面。热秘、气秘、冷秘属实,燥热内结于肠胃者为热秘,气机郁滞者为气秘,阴寒积滞者为冷秘;气血阴阳亏虚所致者属虚。而虚实之间,常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如热秘久延不愈,津液渐耗,损及肾阴,致阴津亏虚,肠失濡润,病情由实转虚。气血不足者,多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刺激,而虚实相兼。另外实秘、虚秘各证型之间,也可兼夹出现或相互转化。如气秘日久,久而化火,则可转化为热秘。阳虚秘者,如温燥太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频有便意,但排便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头眩心悸等症。

3。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年老体虚等病史。

二、病证鉴别

便秘与肠结:两者皆有大便秘结。但肠结多为急病,因大肠通降受阻所致,表现为腹部疼痛拒按,大便完全不通,且无矢气和肠鸣音,严重者可吐出粪便。便秘多为慢性久病,因大肠传导失常所致,表现为大便干结难行,偶伴腹胀,饮食减少,恶心欲吐,有矢气和肠鸣音。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便秘分虚实论治,实者当辨热秘、气秘和冷秘,虚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的不同。

二、治疗原则

便秘的治疗以恢复大肠传导功能,保持大便通畅为原则,应力避单纯应用泻下药,而应针对不同的病因病机采取相应的治法。实秘为邪滞肠胃、壅塞不通所致,故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去便通;虚秘为肠失温润、推动无力而致,故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法,使正盛便通。如《景岳全书·秘结》日:“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知秘结之纲领矣。”

三、证治分类

(一)实秘

1,热秘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或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证机概要:肠腑燥热,津伤便结。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本方有润肠泻热、行气通便的作用,适用于肠腑燥热,津液不足之便秘。

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泄热;麻子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

若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加芒硝以软坚通便;若口干舌燥,津伤较甚者,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增水行舟;若肺热气逆以致大肠热结便秘者,可加瓜蒌仁、黄芩、苏子清肺降气以通便;若兼郁怒伤肝,目赤易怒者,加服更衣丸或当归龙荟丸以清肝通便。

2。气秘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嗳气频作,胁腹痞满胀痛,舌苔薄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脾气滞,腑气不通。

治法:顺气导滞,降逆通便。

代表方:六磨汤加减。本方有调肝理脾、通便导滞的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职之便秘。

常用药: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通便。

若七情郁结,腹部胀痛甚,加白芍、柴胡、厚朴等和肝理气;若气郁化火,舌红苔黄,便秘腹痛者,加栀子、芦荟清肝泻火;若兼痰湿,肠鸣粪软,黏腻不畅者,可加皂角子、葶苈子、泽泻等祛痰湿以通便;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红花、赤芍、桃仁等药活血化瘀。

3。冷秘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证机概要:阴寒内盛,凝滞胃肠。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代表方:大黄附子汤加减。本方有温散寒凝、泻下冷积的作用,适用于寒积里实所致便秘。

常用药:附子温里散寒,大黄荡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