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一道紧急军情……是一刻钟之前从沛国的密探处收到的,”戏君将铜管轻轻交给了我,“汉朝的豫州刺史皇甫嵩,亲帅部队……朝梁国进发。”
我微微一怔,随即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三月初四,就在五日之前,”戏君答道,“当时,张刺史大概刚刚进入梁国,皇甫嵩也刚刚有所反应,就决定发兵救援。”
“皇甫嵩的准备不会太充分,而张文远却没有什么损失,可以称得上以逸待劳,何况……皇甫嵩还要为刘协再次迁都分神,所以……”贾诩做了一个相当有把握的结论,“他只会无功而返。”
对于他的结论,戏君也表示了赞同:“皇甫嵩出兵,是为了解围,既然梁国已经丢了,准备不足的他再强行进攻就太过轻率,他只能选择退兵。”
皇甫嵩虽然是汉末名将,作战经验极其丰富,但毕竟锋芒已老,锐气不再,而年轻一代的名将们早已冉冉升起,二十七岁的张辽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这近一年的时间里,作为征东的主帅,张辽一路为我攻城拔寨,先后率军夺取了陈留、任城、泰山、济北四个郡国,兖州的一半郡国为其所收,刚刚又兵不血刃拿下梁国,其功劳几乎完全盖过了同样高歌猛进的北路军。
北路军虽然也连续拿下了并州全境和冀州的大半,从版图面积来看要大了许多,但与袁绍的两次决定性会战是由我亲自出马,曹操也是主动投降,他们的功劳自然大打折扣。而北路先后出动了太史慈、徐晃、李典、褚燕、杨奉、张郃、吕布、秦阵、拓拔野、甘宁等众多名将,靠军事行动夺取的地盘也不过清河、上党、常山、中山、巨鹿五郡,无论是从攻城略地的数量上,还是从战争的难易度上,都不比只有张辽、高顺和黄东三员将领的东路军辉煌灿烂——何况……张辽和高顺的原属部队人数要远少于其他部队,而且是成立不满一年的部队。
张辽原本就智勇双全,早在两年之前,程昱就如此称赞过他,经过这一年的经历与磨练,他得到了更加急速的成长,现在的他,经验虽然还比不上百战之将皇甫嵩,但在这种极其有利的情况下,绝对不可能让皇甫嵩占到太多的便宜。
我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张辽要是一战打残了皇甫嵩的精锐,恐怕名声将更上一层楼。到时候……是不是就能称得上功高震主了?
我搓了搓下巴,指尖却感到一阵微微的刺痛。
55隐藏在内的敌人
我松开了手指,好像……长胡子了?
“对了,”贾诩在临走前说道,“最近河北与兖州、豫州都申请使用官仓内存储用粮,考虑到军事行动较多,我和公达直接批准了,而且还向这三个方向抽调了一批河南的粮草,没有问题吧?”
“应该的。”我当然没有问题,这三个方向正在开足马力地为我开疆拓土,我会舍不得那几粒粮食?!
“所以……河南的粮食也不多了。”他耸了耸肩。
我挠了挠鼻尖:“实在不行,通过南阳从荆州收购一批,黄祖好歹在荆州多年,应该会有些渠道。”
“那就这样,主公注意休息。”他示意戏君一同起身向我告辞。
“好。”我也跟着起身,将他们送出了大殿。
目送着贾诩和戏君离开之后,我信步来到了生活区的外围,来探望一下仍在努力学习的玥儿。
可惜……我刚刚走到门口,就听到荀彧清越的声音:“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马玥的声音随即响起:“有!”
荀彧的声音仿佛在忽然之间失去了大半的力气:“今天……又是什么问题?”
“今天的问题比较简单,”玥儿的声音似乎很是认真,“昨天……曹操不是归顺了嘛。玥儿想知道……先生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微微一怔,随即了然:即使玥儿前世是在民国时期,但关于曹操的事迹想必也绝不会陌生。
荀彧并没有思考太久:“昨日的宴席,我并没有受邀参加,对于曹操的为人,虽然有所耳闻,但彼此交往不多,还谈不上了解。”
“那就说一说呗。”看来玥儿确实对曹操很有兴趣。
“曹操的祖父曹腾则曾任大长秋,前后侍奉四位皇帝,并有拥立桓帝之功。其虽是宦官,但却能不避私仇地推荐贤才,当时名声相当不错;曹操的父亲曹嵩,曾经凭借捐钱担任汉朝太尉,虽然如此,但此人性情温和,虽然没有太多政见,但除了贪爱钱财之外,也不算太坏。”荀彧介绍完了曹操的祖、父,微微顿了一顿,“至于曹操本人……我曾经与他接触过几次,总觉得其人非一般人物。”
我就这么站在门口,听着荀彧继续说道:“听闻曹嵩不大管教子女,导致长子曹操在年少时喜好飞鹰走狗,举止无度,但当他进入仕途之后,却似乎有了很大的变化。为政不惧权贵,能坚持法度内外如一,又不因贪恋地位而曲意逢迎,与执政者政见不同,便当即弃官而去,更难得其文武双全,俱是一时之才。若不是当世还有令尊,恐怕以曹操的才干,真的可以建立一番事业。”
“唔……”玥儿轻轻应了一声。
荀彧却急忙又道:“我还有事,有问题的话下次再说、再说……”
“那……先生再见!”玥儿脆生道。
“先生再见!”另一个小女孩的声音也随即响起——是我同父异母的妹妹,玥儿的同班同学,马依。
我微微向后退了一步,避免与荀彧撞个满怀。
房门“吱呀”一声开启,荀彧略带惊讶地看着我:“王上?”
我冲他点头:“文若先生,好久不见。”
“是。”他疑惑地问道,“王上……何时到的?”
我笑了笑:“时间不长,只听了先生对曹孟德的几句评论。”
“哦。”他点了点头,“在下之言,王上请勿放在心上。”
“呵,我知道。”我没有在意,“要教导这两个小丫头,让先生费心了。”
“爹爹?”玥儿欣喜的声音从教室里响了起来。
“两位学生都很懂事,只是玥儿有时所想的问题……实在超过了她的年纪。”荀彧苦笑着说道。
我哈哈笑了笑,却没办法告诉他愿意。
“爹爹!”女儿“哒哒哒”地小跑着出来,伸手就抱住了我的一条腿。
“乖女儿,以后不要提这些会让别人怀疑你年纪的问题了。”我摸了摸她的脑袋。
“是。”玥儿乖乖地答应了,“不过……不管玥儿提什么问题,先生都能回答出来呢!似乎比爹爹还要博学。”
“别说这种丢人的话了!”我一把将闺女抱了起来,“跟你的老师比起来,你家连名字都写不好的老爹只能算是刚刚褪了毛的野猴子!”
荀彧轻声笑了笑:“王上言重了,早在四五年前,王上的文采之名便已天下皆知了。”
“呵,”早已江郎才尽不见新作面世的我实在没什么底气和他继续讨论这个问题,只好又换了话题,“文若先生,最近还算清闲吧?”
他收起了淡淡的笑容:“承蒙王上的关照,虽然有人看管,但并不苛刻,彧这半年了过得还算舒适。”
我斟酌了半天,却没有想到什么感人的词句:“先生若是愿意,能为我做事吗?”
这一次,荀彧陷入了短暂的沉思。
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早已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我,在这一瞬间,却感到胸口小鹿乱撞,心跳的频率简直堪比第一次对阵吕布。
“王上是否知道……颍川荀氏的家主是谁?”他抬起头来看我。
“之前的家主自然是慈明公(荀爽),现在……”我看着他,却无法确认。
他点了点头:“不错,就是荀彧。”
我挑了挑眉梢,但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说这个?
“既然我继承了家业,就要承担起荀氏一族兴衰的责任,这份责任……王上或许不会明白。”他缓缓说道。
“不错。”我也不否认:我确实不明白,因为我和扶风马家基本没有任何牵连,他们之前既然不会理会我的生死与温饱,我现在当然也不会去顾忌他们的幸福与忧愁。
他轻轻抿了抿单薄的双唇,露出了淡淡的笑容,白净的脸颊上竟然还出现了两记浅浅的酒窝:“我若是选择了王上,就相当于将荀氏一族的荣辱全部压在了王上的身上。但是……直到现在,我也很难看好王上和新朝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