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这货不是马超 > 第297部分

第297部分(2 / 2)

“其弊端大致有三:其一,根源在于人才察举渠道不畅。高官皆名门,寒门皆草吏的察举制,孝廉、茂才更成为大族高官之间利益交换的小小把戏……”

“好了,其二呢?”我示意他跳过这一条。

薛夏一怔,又道:“其二是君主无能。昏庸、贪婪、亲近奸佞,都是无能。君主无能,令策便多有荒谬,而下民自然作乱,有能力的诸侯自然会有不臣之心。”

“其三呢?”

“其三,是官场混乱。”他略有迟疑,“外戚、宦官、士族三派,争斗不休,祸乱不止,而朝廷在原本已经十分混乱的时候,竟然还放权州牧刺史,直接导致董卓占据京畿,而后天下大乱。”这次他主动结束了解说。

“嗯,归结得不错。”我表示还可以,但是在我认为,基本上是烂大街的总结……“那你有对策吗?”

“最重要的,自然是另立选拔人才的体制,但草民眼光短浅,并不知如何施为,直至亲身体验了凉公的科举之策。”他微微躬了躬身,“或许这是一条更好的道路。”

“而至于君主无能和官场的混乱……”他苦笑着摇头,“我只是一介草民,更没有什么办法。”

我这时才察觉到,比起之前的董氏兄弟,这位年轻人一口一个“草民”,让我觉得非常不适应:“以你所学,想在我麾下做些什么事情?”

他露出了惊讶的神色,思索片刻后答道:“笔墨文书,草民尚可胜任,或可为尚书郎,如果有这个职位的话。”

尚书郎自然归尚书令所管,在东汉以来,是典型的官卑权重的职位……

“我们没有尚书台,”我耸了耸肩,“那你就先去卫觊那里报到吧。”

“卫觊大人是……”他疑惑地问道。

“簿曹从事,掌管机要文书,并负责各类事宜的安排。”淳于壮替他解释。

虽然一开始是把卫觊当做尚书令来用的,但其实他这个尚书令的职权远没有后汉的尚书令大——因为很多时候的很多事情,都有贾诩和程昱去做。

“多谢凉公。”不过薛夏不知道这点,所以他很满意地接受了。

“说起来……这三位都是凉州考区的?”除了袁涣,其他四人都是凉州考区的啊。

“是,”淳于壮点头,而后指着剩下的五个人说道,“这几位则均是司隶考区的。这位,姓苏名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以司隶区文科第三而录。”

凉州四人,司隶六人,这比例倒也不错。

这年轻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颌下胡须稀稀疏疏,但却有些飘飘欲仙之感。

“苏则苏文师?”我搓了搓下巴,确定自己没印象,“你最后一题如何作答?”

“则所选第二题,汉室衰落之由,”苏则答道,“主要是君昏臣乱,用人无度,和之前薛君所说基本不差。”

“好,”我也不指望这种题目能听出什么新意了,“去河东做个县令吧。”然后我朝淳于壮示意继续介绍。

“谢凉公。”

“这位姓阮名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以文科第一而见录。”淳于壮看了看我,又补充了一句,“师学于蔡邕先生。”

我笑了一声:“岳父大人的学生吗?那可要好好重用一下了。”

就算不是老蔡的学生,阮瑀的名号,我也是略有耳闻的,竹林七贤之一吧?

这人年纪稍大,大约三十左右,衣冠严整,没有我想象中竹林七贤的不拘小节……

“凉公若因我师从蔡公而用我,那也不过如此罢了。”我还没想好该怎么用他,阮瑀已经不干了。

这一下我才觉得这有竹林七贤的风骨了……

于是我忍不住再次笑了一声:“稍安勿躁,既是文科第一,又师从我家岳父,那想必文章水平很高吧?”

王烈捋须颔首:“阮元瑜的文章才气纵横,兼有一笔不可多得的好字,而且精通音律,是位大才呵。”

精通音律,倒还真是蔡邕的好学生……

“最后一题呢?”我按照惯例问道。

“在下选的是第二题,汉室衰落之由,”阮瑀一正脸色,答道,“汉室衰败,在于朝纲混乱,高官皆由外戚及大族把持,其各收党羽、互相倾扎,又任人唯亲、嫉贤妒能,清流之士反复遭遇党锢,有志之才不得申志,只能隐居深谷大山,甚至远遁辽东、交趾以至海外。家师蔡伯喈,海内大儒巨望,名声动于天下,其才、其贤、其德、其操,不逊杨、荀、士孙,却只为六百石之太史令,以占卜形象、解说图卦为业,岂不痛哉、惜哉、呜呼哀哉!”

他原本是神色平静,但到后来说到蔡邕,竟然越来越是激愤,让我感觉他才是蔡邕的亲女婿……

不管这家伙是不是在刻意表演,反正我对他的好感立刻爆表……

“这样吧,”我想了想,问道,“有没有郡守的缺?”

不止是段煨等新录用的人员,连王烈都表现出惊讶的神色,但他很快给予了回答:“东平相暂时由郡丞代领,而刚刚攻占的任城国也没有任命郡守。”

我记得任城国应该小一些,于是说道:“阮君,我任命你为任城相,马上上任。”

阮瑀眯了眯眼睛,长身而起:“凉公不是因为蔡公的关系而特别用我?”

我也眯起眼睛:“只不过是个小国的国相,你觉得就是重用了吗?我为什么用你为国相?是因为我想用残酷的事实让你明白……治理地方没有你文章中写的那么简单!”

阮瑀愣在了原地。

然后我哈哈大笑,像个自己把自己逗乐了的傻瓜一样。

11大封天下臣与侯

上一章写阮瑀和竹林七贤,写太快就记混了。

竹林七贤里没有阮瑀,有的是阮瑀的儿子阮籍。

——

“这两位都是扶风郿县人,”淳于壮指着最后的两位年轻人介绍道,“这位姓孟名达,字子敬,故凉州刺史孟他之子,以武科第一见录;另一位姓法名正,字孝直,参加文科考试而见录。”

孟达和……法正?

我顿时眼睛都绿了。

这两位才是我如雷贯耳的人物啊……尤其是法正法孝直!据说是在谋略上完爆诸葛亮庞统的超级天才!至于孟达这个反复无常的二五仔,比起脑子缺筋的魏延,他才是真正的墙头草——不过能让刘备、曹丕甚至诸葛亮都十分看重,他至少不是废物。

不过,我也没有放过他这含糊不清的最后一句话:“文科第几?”

淳于壮看了王烈一眼,答道:“因其所作答卷太过出人意外,所以没有评定。”

“试卷在不在?”我来了兴趣,“我看一看。”

早就听说过法正这人虽然才能出众,但个人节操一般,大概类似于刘备的郭嘉。

“这份就是,请主公过目。”淳于壮自案几上摸出一份答题纸,双手捧在了我的面前。

我接过来直接扫到了最后一题,略有惊异地发现,他选的是最后一道题:“七、以目前我方之势,如何才能更进一步。”

“选这道题的人……应该不会太多吧?”我问。

王烈捋须颔首:“大概不超过五个,但大都泛泛而谈,毫无实质内容。”

我低头去看法正的答案。

“汉室已不可兴,刘氏更不可扶……(此处略去八百余字)”

然后我看向了法正:“如果以九月初的形势来看,我军正与袁绍的精锐对阵于河北,形势尚未明了,袁绍依然是天下最强大的势力。但为什么你从头到尾只提了一句?”

他唯一提到袁绍的一句话是……“袁氏已入冢中,将如枯骨”。

“袁绍一战而大败,精锐已经丧失殆尽,却连休整操练的时间都不留,便再一次集结州郡兵力与凉公大战,这简直是自寻死路,没有谈论的价值。”法正一脸认真地回答了我。

“但看你全篇,对于曹操、孙坚、刘表等人,也几乎没有怎么提及啊。”我又问。

他露出了笑意:“连袁绍都已经不值一提,这些人还有讨论的必要吗?”

“你倒是比我还有信心。”我摇头笑道,又将全文看了一遍。

他只用一段简单提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