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最终还是辅助公子小白,成就齐桓霸业,赢得一世君臣贤名。而文种、范蠡、吴起、卫鞅、李斯,甚至于秦末汉初的留侯张良、韩信、叔孙通等人,更是不止效力过一个势力。而最终皆成就了他们的名声。故而人们常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
说到这里张辽顿了顿,接着说道:“当然,以二位先生的一贯声誉计,早早就放出不愿为我主效力的声明后,二位先生确实不太好转变态度。故而张辽虽然有劝说二位先生的想法。却又不能强行改变二位先生的意愿。故而张辽此时已经放弃了劝说二位先生为我主效力的企图了。”
“啊?”
沮授、田丰正被张辽一番话捧得舒服。毕竟张辽举得例子可都是真正地名人。而且还是那立下赫赫功名地历史名人。他们原本以为张辽是正话反说。借此劝说他们。虽然他们依旧没有改变意愿地想法。可是谁不想多听些好话。张辽说就让他说。反正只要我们自己不松口就是了。可是张辽地最后一句话却让正听得舒服地二人一口气好险没转过来。险些就岔气了。
“咳咳咳……”沮授、田丰一阵咳嗽。
然后沮授微微摆摆手。苦笑着说道:“张将军倒是爽快人。快人快语。可张将军真地就放弃了吗?这似乎不太像张将军一贯地作风啊。”
“沮公是说辽昔日最喜欢死缠烂打。不达目地誓不罢休地那些举动吧?那些与今日之事不同。沮公、田公皆是当世名士。与河北人望极重。辽又哪能对之以无赖之举。若真是如此。且不说主公是否会责怪张辽。老师郑公是一定会训斥张辽地。”张辽笑道。
对沮授、田丰这两人能否为曹操效命张辽已经不抱任何地希望了。可是张辽绝不希望这两人就这样被曹军继续软禁下去或是干脆**毁灭。曹操对原有地世家豪门是有着相当强烈地防范心理地。但是他却不禁止自己地部下建立新地豪门。如今地河北三州。并州地雁门郡已经在张家地影响之下了。其余地地方。太原王家等和曹操亲近地世家在。并州应该是曹军新占之地统治基础最好地。幽州经过长时间地战乱。除了公孙家之外。大地世家基本毁于公孙瓒和袁绍之手。对于曹军而言。这也是一个战乱之地。需要在军队占领之后逐渐恢复。而冀州这个河北三州地精华之地。不谈拥有着最多地人口。最多地财富。也拥有着其余远胜幽州、并州地人文环境。而且冀州因为是袁绍和平地从韩馥手中接收过来地。又有着袁氏长时间在渤海郡经营。世家豪门相当地多。而且这些世家对袁氏地倾向也不是短时间可以扭转地。而被田家排斥地田丰就成了牵制巨鹿田家地最好武器。同样地田丰、沮授。还有未来从袁绍那里分化出来地人士都将成为稳定、转化冀州本地势力地最好地助力。
“以授对张将军的认知,将军绝非半途而废之人,想是另有了计较吧?能否说出来让授与元皓安安心啊。”
对于沮授的话,田丰也赞同的点点头,然后看向张辽。此时,沮授已经完全接替了田丰。成为了与张辽交涉的唯一人。而田丰也出于对沮授的信任。由得沮授出马谈判。
张辽知道,若是论起兜***。这两人的水平绝对是大师级别地,完全可以将他绕地七晕八素的。所以张辽打定了主意要单刀直入,直来直去地,绝对不能都沮授他们绕弯弯,这样才有了沮授对张辽又一次不同的认知。毕竟之前那个诡计多端,能掀起如此舆论风浪的张辽怎么看都不想是个爽直的人。“二位先生虽曾经效力于本初公,却也是为了忧国忧民而投入本初公麾下,借以实现二位救国救民之志。如今二位也看出来了,本初公压根就没有二位先生期盼的志向。完全没有我主曹公统合九州,一匡天下,扫平北蛮南夷,重振我大汉天威之心。只可惜二位与我主心结太深,实在不太好解。然而无论是辽还是我主皆不愿看着二位先生的才华就此白白浪费,故而辽想……”说到这里张辽突然间停了下来。
“张将军为何不说?授与元皓倒想听听素有多谋之称的张将军有何良策。”沮授微笑道。
“呵呵,此事也是辽最近才在谋划,尚未向主公禀报。在未得到主公的许可,辽却不知主公是否同意。故而倒有些不知该说不该说?”张辽讪讪道。
“丰素闻张将军胆识过人,此时怎么反而会如此心有顾忌?莫不是传言有误?”田丰这人的脾气还真是不讨喜,都如此境地了,他还是忍不住针对张辽讥讽了一句。
这回田丰这话脱口而出,快的让沮授都没来得及拦,要不是知道田丰生性如此,沮授估计就得当场发火。即使如此,沮授也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可是当沮授看向张辽的时候,却发现张辽竟然没有任何生气的表情,还保持着刚才的微笑。这让沮授不禁佩服张辽的气度,也对张辽尚未说出的办法更加感兴趣了。
可是沮授这可是看错张辽了,张辽心中早就骂开了,脸上保持着微笑不过是他依旧遵循着“微笑可以让事情更加好办”的办事原则罢了。这不,张辽的反击立刻就来了。
“田公谬赞了!张辽一介武夫,胆大妄为之事可是干了不少。也幸得主公宽容不怪,同僚从旁帮忙,这才有了今日的张辽。然而此事不比往日战场决断,越权之事张辽决不会做。这也是张辽的原则和处事之道。”张辽轻笑着说。
这会儿沮授真的是要苦笑了,没想到张辽还真是武将的性子,虽然没有一跃而起,可这话中有话的也实在是让人难受。他看见田丰的脸色刷的一下就变了,赶紧靠上去拽着田丰的衣袖,不让田丰再开口了。
“张将军,既然如此,那不说也罢。反正授早已绝了继续出仕之心,曹公若要我等性命,只管拿去就是。若要继续如此软禁,那也由得你们。”沮授可不想被张辽掌握主动,干脆将事情摊开了,表明自己的态度,逼着张辽要么回家,要么开口。
张辽闻言心中苦笑,这沮授果然要比高览这样的武将难对付,压根就不给他掌握主动地机会。张辽甚至相信,如果不是此时沮授、田丰实际上就是曹军的阶下囚,沮授可以掌握着主动赖和张辽交谈,根本不用干脆摊牌。还好此时自己是站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曹军一边,否则张辽相信,田丰这个性情刚烈的人好对付,可绝对会被沮授这个精于算计却又能保持冷静的家伙算计的连内裤都保不住。
“前辈们果然都不是吹出来的名声,若非哥哥见识超远,有选择了正确的阵营,在这个群雄并起的乱世,搞不好连骨头都剩不下来。”张辽心中暗想。
“呵呵,既然沮公有此意,辽也就不在遮掩了。我军收复北方,势必要和草原上的胡人发生摩擦,面对匈奴、鲜卑和乌桓的威胁,我主曹公也一定会命我等出兵保卫百姓和国土。然而我军毕竟兵力有限,故辽会建议主公在幽州等边疆施行全民皆兵的战略,同时组建民间人士的智囊团,设立顾问和高级顾问。这个位置不是官职,也不听命于官府,只是在为抵御胡人而为官府出谋划策。若顾问和当地官员相处的好,双方都有意愿,那官府让顾问们参赞军机也由得他们自己。辽就这点主意,还请沮公、田公指点!”张辽说出了他这条让沮授、田丰感觉到匪夷所思的建议。
第三卷 第316章 顾问?乡老?
更新时间:2009…7…13 18:36:56 本章字数:3398
“顾问?这究竟是什么头衔?”沮授诧异的问。
“顾问,顾问。就是顾上了就问问,顾不上就算了。不过这顾问只是一个虚衔,没有权利,没有俸禄,只有对当地官员的建议权。至于效果如何,还真的要看当地官员和这些被礼聘为顾问的士人是否有责任心了。但是关键的是,这完全是民间人士和当地官员之间的事情,完全不需要考虑中央的意见。”张辽说。
“民间人士?不受中央管辖?这可能吗?”田丰不屑的说。
“张将军,能否详细说说。”沮授可没有田丰那种不屑,他能够听出张辽的意思,那就是绕开上级官府,由地方官员自行召集民间人士,为抵御外敌而出谋划策。沮授甚至还能看出张辽未说明的那一层意思………裹挟民意、限制中央。
对于沮授这样的士大夫,他们经历过那两次党锢之祸,更是因为清流、外戚、宦官三个集团的来回争斗,使得沮授希望能恢复汉初丞相制度,削弱君权,扩大相权,让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的局面。可是自黄巾之后,各地诸侯纷纷拥兵自重,当灵帝驾崩之后更是再也不顾中央的命令。那时候,沮授的愿望就改变了,他知道此时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强者彻底结束诸侯纷争的局面,然后才能借着这个机会,以恢复汉初高祖祖制为名,重新恢复丞相制度。那时候,沮授从天下的诸侯中选择了袁绍这个看上去最有可能成就霸业的诸侯。但沮授心中也有顾忌,毕竟当初的丞相负责制也被那些权力**强烈的君王而妒忌,随着文帝、景帝的数十年谋划,到了武帝时终于以内朝取代了外朝,真正的将权利从丞相手中集中到了皇帝的手里。所以沮授也担心一旦袁绍成功之后也会重蹈武帝时期的覆辙,虽然袁绍平时的举动还是很尊重他们这些谋士,然而沮授地担心就从来没消失过。但正当沮授的担心还没有机会成为现实的时候,袁绍突然一下被原本的小弟曹操给打的找不着北了。而且不但并州、幽州已经乱成了一团,冀州的那些个郡国也因为防御兵力在战斗中地损失而对进入各地的曹军无可奈何。曹操如今已经停止了进攻,只要他能休整三两个月,就能凭借着麾下的军队和他的政治手段,让冀州的地方势力最起码在表面上站在他的一边。等到军队休整完毕,回合主力齐攻邺城。袁绍彻底败亡的日子也就到了。那时候,又有哪一家世家豪门敢于面对着曹军的刀剑去反对曹操,他们也不像给曹操借口来对付他们。相对于稍显软弱的袁绍,强硬地曹操则更加让沮授担心,他不是担心曹操会篡位自立,他不是刘汉皇朝的忠臣。他担心的是曹操这样地强人也不可能容忍有人分享甚至是超出他的权力。
可是张辽的这个主意却让沮授看到了另一条道路,地方官员在服从中央的同时,也可以在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向中央表达地方的要求。有了这些地方势力的支持,就是中央也不能完全无视。这样似乎可以对政治强人的集权统治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沮授也知道田丰并不是看不出来,纯属是看着张辽这个小伙子那一脸轻松地表情二心中不忿,再加上性子本就烈性。这才出言讥讽一下。
沮授按住还想要和张辽辩论一番地田丰,微笑着对张辽说:“张将军,这个顾问似乎很有些说法,不知张将军能否详细说说?”
“哦,这个想法也是辽近日思索而得,想来也不是十分的完善,若能得到沮公和田公的指点,那自是张辽之幸。”张辽笑道。
确实,张辽本来就是被逼的无奈这才想出这么一招。想着对付过去也就行了,说不定还能在将来让田丰、沮授这两位大能帮他点忙。可是沮授此时想让张辽详细说,这可就要了亲命喽!不过张辽不愧是被后世的忽悠媒体灌输了大量的忽悠知识的久经考验小忽悠,脑子一转,他就决定了该如何应付沮授的问题。他此时已经想到了沮授有可能是想到了地方长官和地方势力结合可能产生的影响,这里面有好有坏,既可以让地方和中央相互牵制,也有可能造成地方势力膨胀而使得藩镇割据地局势再度出现。可是后世的欧美各国和亚洲各国的政体也各有特色,张辽书读的也算足够多。对此也了解的还算可以,若沮授真的是想弄出这么一套地方和中央相互制约,中央朝廷中君王和大臣们也在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的话,他倒是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指点。但是也仅限于指点,毕竟张辽的前世就不是玩政治地,除了知道那些政治团体地大致构架以及基本职能之外,他其实也是两眼一抹黑。而且张辽尚未真正探究过自家老板曹操如今的真实心理,所以也不能在这种制约机制上走得太远。
于是,张辽斟酌了一下。将后世政府面向社会聘请地顾问的流程和职能以及社区调解员和志愿者的东西经过改头换面的说了出来。但是张辽将后世的人大、政协以及欧美的议会制完全够隐没了下来。这不是他不想说,而是此时的中国尚未形成长久的大一统王朝的观念。从战国七雄到如今也不过四百余年,还没人说出“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样的箴言,虽然有尚未完全扭曲的儒家学说作为大一统的理论依据,可是张辽也担心会不会搞出个类似欧洲那样的一大堆国家。对于未来的国家政体,张辽还是觉得不要太过于超前的好,最多就是将后世的行省制度和中央的三省六部制搬出来。张辽也不是个喜欢让别人指指点点的人,他的顾问制度也就是想在这个乱世中保存一些民族精英的生命,也就是为民族保存了一些元气。
“这个顾问似乎和乡老很相似啊?”沮授喃喃道。
“乡老?”张辽一愣。“呵呵。是有些相似……呵呵。”张辽差点就忘了汉高祖刘邦定下地乡老制度。
但是沮授可不是那么好糊弄地。张辽说出地这些东西在汉朝也不是无迹可寻地。汉初地乡老制度就是一种民间对地方官府地制约制度。而张辽这套东西里又加入了社区调解和志愿者。完全就是将官府对百姓地管辖加强到了极点。这对于政治头脑相当敏感地沮授、田丰而言。那里会看不出来呢。但是一方面要相互制约。一方面又加强了官府地管辖。虽然让沮授、田丰感到有些矛盾。但他们还是从中看到了民间对地方官府地制约。而他们又将其引申开来。将这样地东西引入州郡官府或者是中央。那是否也同样能起到作用呢?沮授、田丰各自陷入思考。
张辽见到这两位地状态。他就知道今天已经没有说话地机会了。反正他透露地东西也不多。而且还打着恢复汉初乡老制度地旗号。也不会触动地方势力地痛处。而且地方势力为了加强自家地权势。他们甚至会去推动这种制度地施行。这里虽然涉及到地方官府和民间势力地博弈。甚至有相互勾结地可能。可是这在任何制度下都是难免地。张辽自己也希望自己家族能够在地方上拥有更大地话语权。这种自私地想法是难免地。但地方势力只要不是丧心病狂地那种人。他就希望在自己家乡拥有一个良好地名声。严嵩在中央名声臭不可闻。但是在自己地家乡却名声极好。即使到了数百年后地民主建国时期。严嵩地乡亲后人还想着为严嵩正名。这足以说明此时地士人对家乡拥有着一份责任感。这个时代地这些世家豪门都是传统官僚或者是书香门第。被儒家学说教导而成地地方势力。还没有后世那些地方恶势力鱼肉乡里地作为。就算是张辽地涨价张家在马邑也是一样地。虽然他们家族只是世代作为地方上地小官吏。可不但反击鲜卑人冲锋在前。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但在张辽变化后张家再度发展后也没有忘记马邑地同乡。马邑百姓地生活在张家地带动下变得好了很多。这才使得张辽当年要投奔曹操时马邑地很多年轻人自愿跟着张辽从军。虽然张辽没有刻意在军中安排马邑同乡。但曹军中马邑籍地司马、校尉也有近十人。而被张辽派回去地战士则更多。随时都能够拉出一只数千人地精骑。
看着沮授、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