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综]_呆萌受的进化史 > [综]_呆萌受的进化史第29部分

[综]_呆萌受的进化史第29部分(1 / 2)

>沈老这里吃了好几顿饭了,更何况这几天地里忙,还是用沈老做的农具才又好又快的整完了。

老人摆了摆手,似乎笑了笑,但那一向严肃的脸上却丝毫看不出来笑的模样。“我吃过了,大家不用客气,我只是提供了一些农器具而已,你们平时都挺照顾我这山野之人的。”

其他几位人纷纷说道,“您老可是帮我们大忙了,怎么能这么客气呢?”这几个人都是壮汉,有着黝黑的皮肤和壮硕的身体,一看就是常年在地里劳作的人。

而老人还是拒绝,并没有接受这些朴实的农人的礼物。

那里长和壮汉们边道谢边打招呼的走了,几个人相互商量着逢年过节,宰杀猪、羊,带着山野特产到老人家里。平时让家里的小孩多来陪陪老人,一个人住太静了。

这老人是孤身一人到了山里,起初大家都很好奇,看他没有亲人相伴,也不知道怎么就想到这山里定居,是家里人不赡养还是没有亲人,怎么没有到官府里开的老人赡养院里去,大家也没敢打听这老人是因为什么原因,准备时不时的去接济一番。

里长代表村子人去慰问了一番,也没打听出什么消息。老人不同于以前那些隐士,也不像是城市里来的人,趾高气昂或者有怨恨的情绪,很平静。但是里长却感到这老人的不同。

这个村子坐落在山脚,但是官府里那些农具他们都用不上,只能在平地上用,这山地上都不能使。所以到他们的工具还是很原始,村里有想法的年轻人都到城市里做生意了,留下来的还是过着和他们祖辈一样的生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幸亏官府颁布的减免农业税和人均土地田亩数增加,再加上官府时时通报天气和气候变化,村里人的日子还是过的去的。就是没有秀才能教一教孩子读书挺让大家头疼的。

后来农忙时候,老人替大家制造了收割的器具,村民才知道老人的厉害。慢慢的老人与村里人熟悉了,知道老人会写字,并且还有很多书。村里的孩子都爱到他家去。虽然老人不爱笑,但是孩子们都喜欢他,喜欢他在庭院里背着书念书,虽然他们不是很懂;喜欢他摆弄着机关,他们也很爱看那些可爱的物件;喜欢他讲的各种人物,他们觉得那些人都好厉害。尤其是那个风神俊逸的皇帝,就像神人一样。他们从来不把这些事情讲给大人听,这是老人和他们之间的秘密。

等十几年过去了,他们这些孩子慢慢长大,有的进了工部,成了人人赞颂的科学天才;有的成了作战勇猛的将军;有的成了贩货海外的大商贾;他们才知道这位在他们幼时扮演着引路人的老人是工部的传奇人物,也是和宋仁宗君臣相得传为佳话的臣子——沈括。

但是这个时候,他们更喜欢听这位不苟言笑的老人讲一些故事,而不是学习那些枯燥的知识。

夜深人静,白日里小孩子的嬉闹声早就散尽。在这山里,有说不出的空寂。沈括埋首写了几页,沙沙的竹叶声和着清风让他微微的停顿了下。

他动了动手腕,站起身来,外面繁星点点,山里就连呼吸都是清香的,不像汴京夜里灯辉交映,就连夜空都被映照的十分明亮,空气里满是脂粉的靡靡之味。

他捶了捶腰,蹲坐在门槛上,辨认这天空上的星宿。他辞官之后,没有告老还乡,而是来到早想看好的地方。 青山绿水,正是他为自己选择的长眠之处。

他这几日越发感到大限将至,自己最后的心愿就是把著述写完,也算是夙愿了。辞官之后,他把儿子和家里人托付给京中好友,不顾好友的劝阻,托着病躯之身一个人住到了这个地方。

想想老友抚着他的美须说的话,沈括也不禁有些迷惑。到底这夙愿是自己的还是官家的。这些问题再回想一遍,也失了味道。

他倒是想起了与官家有关的一些往事。年少轻狂的自己不懂官场,幸亏得了官家的赏识和护佑,还有平时时不时的提点。自己才躲过官场倾轧,时时谨记着官家的提点,才没有落得一个晚年落魄的结局。

如果他辞官之后还留在汴京的话,是不能把这著作写完的。那些应酬和指导子孙后辈的事情只能占据他太多的闲暇时间,不能让他是思考,这种安适的环境只能摧毁他的意志。

所以,他选择了这个不通人烟的地方。建好房屋,把所有的人都驱走了,他留下了烟花弹,这是他让家人来接的讯号。烟花弹一放,就能让喂养的小雀叼着书信到汴京去,分别是给好友和家人的书信。书信里给好友的是他的著作,给家人的是遗书,他要埋骨于此,并且不要让外人知道。

他不知道官家的改革能支撑多久,虽然这体制看着很完善,只是士大夫们的内斗智慧让他这等官场盲人看不透,尤其是等范仲淹这批人下了之后,他不想官家的所有贡献都化为一空,起码工部这些年来所有的发明都记在她的脑子里,例案他也带了一份。他学习司马迁的做法,藏之名山,后人无法销毁。只期望这些著作可以让后辈人知道官家的作为。

天似乎更凉了,他裹了裹身上的薄衫,咳了几声,起身伏案继续写作。

灯火又是通明了一个夜晚。

2番外之船上聚会

在平静的海洋上行驶着一艘大船,万里晴空,天上的白云都被风吹散了。甲板上的人正在举着酒杯谈笑,这些人肤色不同,有白色有黄色还有混血人。

这趟大船正是从大宋来的,上面装载着雕刻精致瓷器和华美的丝绸,还有许多纸张和发明的物件,满满当当的装了整个下层船,还有一群要留学的宋朝国子监和私学的学生和佛、释、道的大师,大家都很高兴。

因为这条船正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最有名的船只,现在正是顺流,在加上一路上天气很好,船只行的很快。而船上的人也是世界有名的人物。游历的宋人,游学的欧洲人,还有大船的主人犹太人。

船只的主人现在已经是年过四旬的中年人,他身穿着宋人的衣衫,操着不甚流利的汉语,却并不显得不伦不类。

这种穿衣打扮,正流行于欧洲上层,就连教皇也是其中一员。

他曾经有幸参加了宋仁宗的宴席,这让他名声大噪,成了他这辈子的向别人炫耀的谈资。虽然他参加了不止一次国君的宴请。

他做的是各大洲的生意,并且越做越大,成了国际商人。

现在他在二层上举办宴会,他相信随着各大洲名人的口耳相传,他的船只也将会更加有名,必将成为历史的一页。

他和二层的这些人相互做着介绍,这些名流们正端着酒杯,吃着不同的食物,相互交流着心得。

欧洲人里大多是已经获得爵位的贵族,而宋人有的是寒门之士和世家大族的嫡系一脉,和不同宗教的传道士,其余的人大多都是艺术家和旅行家。他们兴高采烈,相互争议,相互切磋。而很显然,这些人之中,对于宋人最为好奇也最为尊敬。

欧洲人和阿拉伯人都纷纷好奇东方神秘的文化,和政治制度,他们现在还处于愚蒙中,教主专权,王室不兴盛,疾病造成大量人死亡,这次来的宋人里就有一名神医,曾经是专职为皇帝服务的太医。

他们虽然在宋朝呆了一段时间,却并不能理解所有的事情。现在游历之后还有学识渊博的宋人给他们做专门的解释,他们都很高兴。

其中,有一个旅行家,他既不是名人,也不是贵族,相反还很贫穷,就连船资都是别人资助的。

幸亏和一个宋人交好,资助他坐上了这条举世闻名的船只,并且还能听这些名人辩论、布道,碰撞,他的脑子几乎不够用的。他把这些船上的见闻都记录下来,其中那些宋人对他们宋仁宗皇帝的事情都很喜欢谈论,而船只主人也把当年那皇帝宴席讲的绘声绘色。

他对着皇帝也是仰慕已久。求证了很多人对这位驰名中外的皇帝一些事情,他越发的崇拜这位勇于改革,爱护百姓的皇帝。

等到晚年之后,还可以翻阅翻阅,算是不虚此生。

在过了几个世纪之后,这本书和另外一本游记,在各大洲引起轰动,伴着一片赞誉的还有很多质疑声音,似乎都不相信那时候会如此科技发达,思想会如此交融。

不过,在考古学家和史学家的一步一步论证后,那场船上宴会成了东西方思想交流的重要一笔。

=============================================

作者有话要说:吴成穿越另外一个皇帝身上了,猜猜,不是一个好皇帝,有家族病滴。

50第二穿

扯不断的皇宫密情

烟笼青纱;奢靡而又荒淫的气息。雕花镶玉的象牙床上横着八个裸、体女人和一个男人,地上歪歪斜斜的靠着几个浑身不着衣物的女人。香炉里飘出麝香;让整个内室里更加靡乱。

床上的男人动了动,用手揉了揉眼睛。然后,他睁开眼睛;浑身打量了自己;赤条条的没穿任何衣服。他绝壁没有裸睡的习惯;摔!

他腾地从床上跳下来,差一点没跌倒。看到那玉体横陈的女人们,脸上皱巴巴的,他不好女色好男色呀喂!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