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早慧成才的奥秘 > 第8部分

第8部分(2 / 2)

家里最后商定,让8岁的贝利去上学读书。

可小贝利不喜欢读书,学习成绩非常糟,而越糟他越不想学。然而,顽皮儿童的把戏他全会:上课随便讲话,用沾湿了口水的纸团打人,捏痛女同学的手,在教室里打架……气得那位女教师对贝利施行各种最严厉的处罚。可野性的贝利,就是不思改海,而且愈演愈烈。

狭小的教室,容不下野性的贝利,他的天地在教室外边。他和那群小伙伴成立了一个足球组织,叫“九·七”俱乐部。因为他的伙伴们门前不远有条“九·七”街,而9月7日又是巴西的独立纪念日。

贝利的父亲不仅是个足球健将,而且对待子女沉稳和蔼,教子有方。他认为,孩子野性强固然不好,但是,如果引导得好,野性也可能成为创造奇迹的基础。

果然如此。孩子们的才华是惊人的。他们从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的第一流俱乐部搞了几套足球卡片,卖出后换钱买球。

他们又到市中心去拾香烟头,取出烟丝,再卷成香烟,一根一根地卖。还收集些废铜烂铁、空瓶烂罐,卖给收废品的。

“九·七”足球队成立了,但队员们仍然买不起球鞋,他们因此给自己的球队起了个绰号,叫“赤脚大队”。他们虽然没有固定的组织,但贝利的球踢得好,自然成了不行文的队长。

“九·七”足球队成立后,四处征战,所向披靡,在包鲁地区很快就威名大振,称雄一方。

爸爸看贝利喜欢足球,而且很有前途,索性支持贝利踢球,还抽空教贝利怎样带球和盘球,怎样射门……他还当守门员,让贝利踢球。贝利难得射进一球,爸爸摇摇头说:

“你只会右脚射门,总是要把球弄到右脚射门的位置,不仅失去了进攻的时间,而且对手也会趁机从你脚下把球抢走,同时守门员也有了充裕的时间站好位置,拦截你射来的球。地科,看我的。”爸爸边解说边示范,两脚自如地控制球。

爸爸一次一次地示范传授,贝利一次一次地认真练习。他一丝不苟,不会就反复练习,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

贝利的脾气太暴,老是爱打架,这让父亲十分担心。有一次,贝利去看包鲁队的一场球赛,爸爸也参加了这场球赛。贝利的眼睛紧盯着球场上的爸爸,只见爸爸突然盘球向前,老练地闪过了对方的后卫,伺机射球。贝利的心突突地跳着,他替爸爸着急。糟了,爸爸失去了进球的机会,他真替爸爸惋惜。这时,他听到一个球迷高叫:

“何奥,你这个饭桶!”

听到有人侮辱爸爸,贝利立即无名火起,反唇相骂:

“你叫谁饭桶,你妈才是饭桶!”

贝利找到了发泄的机会,一场混战开始了。直到看球的军人出来制止,才平息下去。

贝利回到家里,爸爸问清了打架的经过,神色庄严地摇摇头说:

“地科,你打架太多了!要想踢职业足球,必须控制自己的脾气,中国有句话说:'一捏拳,便输了理。'”爸爸又说:“球场上分两队比赛,观众自然也分两派,一件事使一派观众高兴了,另一派就不高兴,总有人会骂你的。职业球员,要适应这种环境,一发火,球就踢不好,裁判员还可以罚你出场。这样,你自己和你那一队的人就吃大亏了!”

爸爸关心贝利是全面的,特别是对贝利学吸烟、喝酒很不满意。他曾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你踢球是有几分天才,日后也许会成为一名高手。但是你吸烟、喝酒,就跟不好球了,到时候你就没有足够的体力,在90分钟内一直踢出理想的水平……”

爸爸的话有道理,贝利最听爸爸的话。他也最崇拜爸爸,因为爸爸是巴西最好的球员之一,爸爸因为不幸受伤,才抑郁一生,没踢出高水平。他要为爸爸争口气,决心不再吸烟、喝酒。

有一次,包鲁市的市长决定举办少年足球锦标赛,贝利带领队员们苦苦地练球。盘球、截球、挖球、顶头球、踢罚球、踢任意球……练完右脚练左脚,一直踢到夜色漆黑,无法再踢为止。

锦标赛那天,他们攻势凌厉,勇猛异常,如猛虎下山,蚊龙出水,声势震动了球场,压倒了对方,一举夺魁。他们接过市长发的奖旗,绕场一周。贝利是这场比赛进球最多的一个,观众向他欢呼,高叫着他的名字:“贝利、贝利。”

赛后,爸爸紧紧抱着他的儿子,激动万分地说:“地科,你踢得真漂亮,我自己上场,也不会比你踢得好!”

这一年,贝利还不满13岁。

14岁时,贝利加入著名的桑托斯海湾俱乐部足球队,从此开始了职业球员的生涯。之后,他更加刻苦地磨练,在绿茵场上所向披靡。在世界杯足球赛中,巴西队曾3次荣获冠军。贝利为巴西人捧杯立下了汗马功劳。贝利也被国际足球界视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

人类有禽兽的一面,也有天使的一面。教育的目的就在锻炼一个人的灵魂,以天使的一面打垮禽兽的一面。

——巴禾乌拉

批评·表扬

孩子是按着他的思维习惯做事的,至于对与错,好与坏,他当时可能不会意识到。

作为父母,和孩子朝夕相处,孩子的行为,父母应当给予鉴别,给予及时的批评与表扬。

批评与表扬都是一种教育。但对孩子的批评要特别注意方法,既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又不伤害其自尊心。表扬更需掌握分寸,既让他得到及时的鼓励,又不使他产生自傲。

教育离不开批评——《针灸甲乙经》作者皇甫谧成才的一段经历

皇甫谧(215…282)是晋朝人,年幼父母双亡,跟叔父母长大成人。

皇甫谧家原是“富贵人家”,只是到了他的父辈家境渐渐没落。他从小养成了懒散习惯,既不愿劳动,又不肯读书,整天和一些游手好闲的“大头孩子”鬼混,叔父母的话听不进去。人们都说,皇甫家出了个败家子。

尽管皇甫谧不争气,但他的婶母任氏待他仍然很好。他对婶母也算孝敬,有时从外面弄到一些瓜果,总要拿回家,请婶母尝鲜。

婶母觉得侄子越长越大,这样下去,很难成器,决心狠狠地刺激他一下。一次,皇甫谧又拿瓜果回家,任氏很不高兴地对他说:

“你以为拿点瓜果回来就算是孝敬吗?《孝经》上说:'三性之养,犹为不孝'。每天早晚都能给长辈送上牛、羊、猪肉,也不算孝。你都十几岁了,还是不务正业,不认真学习,不懂得道理,我怎么能感到安慰呢?”

任氏一边叹气,一边流着眼泪说:“过去孟子的母亲三迁以成仁,曾子的父亲杀猪以孝教。现在你这样不成器,究竟是何原因呢?说是我教育得不好吗,我已经费尽了苦心。其实,学问。道德,学了都是你自己的东西,同我有什么相干!我养你这么大,不过是白辛苦罢了!”说完,便不理皇甫谧,回房织布去了。

皇甫谧听着织布机的声音,一下一下好像打在自己的心上,他愧悔交加,果真下了悔改的决心。

第二天,他便不再游荡,并和那些游手好闲的子弟断绝了来往。他拜了附近的学者席坦做老师,经常向他讨教做人的道理。在席坦老师的指教引导下,皇甫谧日渐长进。每天早上起来,他扛着锄头,带着书本下地劳动,休息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