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永历大帝 > 第203部分
背景色:字体:[]

第203部分(1 / 2)

>学堂乃是国家的根本,万万不可废除。”

朱骏一看有戏,立即紧咬着不放:“既然如此,那就七百万两吧,不能再少了。”

“五百万两。”贾明奎恶狠狠的报出一个数字:“不能再少了,否则皇上就是不修学堂,微臣也拿不出银子来。”

“好,朕限你一个月时间筹措,你下去吧。”难得尚书大人今天这么爽快,朱骏多少给他一些面子,大度的挥了挥袖子。

贾明奎怏怏不乐的去了,朱骏又开始计算起来,五百万两银子显然是不够的,江南一带山岭较少,虽然修建铁轨比起海都至云南要省了不少的银子,可是若要修建几条出来,这四五年内没有个几千万两银子是不成的,既然国库不拿出来,朱骏就打算自己掏钱再以融资的方式来解决资金问题了。

关于融资这一点倒难不倒朱骏,毕竟他身上打了个皇室的招牌,这个招牌就是绝对的信用,最大的问题是,要让商人们相信,在十年之后,他们能在铁轨方面有利可图,这点才是至关重要。

…………………………………………………………………………………………………………………………………………………………………………

哎,小弟不停的查资料,研究政治经济军事,发现搞来搞去,这些东西其实都是用钱堆起来的,有了钱万事大吉,没钱要啥没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第一第四百五十八章:皇家铁路运营有限公司

熙攘攘的御道大街上,这里是皇宫门前的一条大道,允许人行走的,但朱骏还是下旨开禁了,由于这里是文武百官上朝的必经之路,再加上离皇宫极近,城内最大的广场也在左近,因此地皮被迅速的炒了起来,一些大号商铺的东家们纷纷在道旁破土动工,修建了一座座店铺,如今已是极为繁华。在御道的道尾,一座占地极大的店铺被人盘了下来,经过几日的施工之后终于掀开了门脸,开张的这一日,吸引了无数的商家百姓驻足观看。

门脸前上百名持着新式火铳的锦衣卫肃立,门上的匾额龙飞凤舞,上面的字迹却让人看得不太明白。

“皇家铁路运营有限公司。”

前面加了一个‘皇家’二字自然很好理解,议论纷纷的百姓看到门前百名‘大汉将军’自然知道这跟皇上是有联系的,至于什么铁路也好理解,海都至云南那一段路倒是修了一段,听说用马拉着独特的车厢在上面跑极其省便,最后那个公司大家也略有耳闻,现在海都那边不是最流行融资组建公司吗?一些与西洋人打过交道的人更是知道公司的概念,只是这三个不搭架的词汇联在了一起,就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

过了片刻之后,几辆马车穿开了人群,在店铺门脸前停下,车厢里钻出一个精神矍铄的华服老人,径直在车夫的搀扶下下了车辕,进入店铺。

“啧啧,那个不是海都巨商马仁马老爷子们?”有眼尖的认出了老人,发出一片赞叹。

这个声音并不大,却引起了许多人的啧啧惊叹,马仁是谁?恐怕如今江南各州县地百姓都略有耳闻的,传说中海商会的会长,大明第一大海商,旗下数百条大小货船,垄断了好几条贸易线路,说他日进金斗也不为过。

接着更多的马车过来,以至于宽敝的御道被堵得拥挤不堪,一个个邸报中知名的人物从马车中钻了出来,进入了店铺。

店铺内的装饰都是全新地,朱骏早已在这里等候多时,在他的背后,一张极大的大明地图占据了整个墙面,在朱骏地下首,几十张长椅早已摆好了位置,已经有稀稀落落的客人进来向朱骏行了礼,安静的坐在位置上。

待人尽数来齐了,在坐的四十多个商人大多数是大明朝排的上号的大商贾,有远洋贸易的,有钢铁地,有纺织的,基本上都是各行业拔尖的人物,朱骏轻轻咳嗽一声,打开了话匣子:“朕这一次召诸位前来,是打算让大家投资一项大买卖。”

朱骏说完。便低头去端着茶盏喝茶。先给商人们一点调整心态地时间。其实这四十多位商贾地产业之中。朱骏多多少少都有百分之五至二十股份地投资。其中地金额超过上亿两白银。这可都是朱骏压箱底地银子。当年这些商人创业地时候。朱骏便将所有地内库宝物能发卖地发卖。换得了银子再十万二十万地投入各个产业。如今这些产业犹如滚雪球一般地壮大。其市值已犯了成百上千倍。毕竟是工业地初级阶段。再加上国家政策对工业生产地支持。这些第一个吃螃蟹地商人如今哪个都是一方巨富。而朱骏地资金投入也得到了极大地回报。每年地利钱就有上千万两白银。朱骏如法炮制。将手上地余钱以入股地方式不断地输入各个产业。若说天下最大地富豪是谁。恐怕就是朱骏了。这些人与皇上在背地里都有些生意上地往来。由于朱骏是他们地股东。各工厂以及公司地财务预算也由朱骏委派人查验。因此大家知根知底。商人们也清楚。这个皇上圈钱地本事层出不穷。跟着他后头怎么也有汤喝地。因此都打起了精神。竖起耳朵。

“皇上有什么吩咐。一道口谕便可。小人们就是舍尽万贯家财。也要为君分忧地。”

“是极。是极。”许多人跟着附和。

朱骏抿嘴一笑。商人地话只能信一半。他可不指望这些人真地倾家荡产支持自己。没有利润地事谁干?其实朱骏也是彻头彻尾地商人。毕竟是从商业社会穿越来地。骨子里仍然有着对钱财地渴望。朱骏慢慢地放下茶盏。悠然道:“诸位。若是云南发现了铁矿。可有谁愿意前去投资?”

商人们楞了片刻。感情皇上是要咱们去云南开矿呢。许多人已经开始摇头了。云南开矿?哼哼。首先朝廷要承包费。还要大量地资金购买设备招募工人。这还不算。这运输地成本就够你喝一壶地。人家本地地矿石卖一两银子一吨。你折合了运费却要三四两银子。哪里销地出去?这种事纯属贴钱地买卖。谁去开谁是傻子。

朱骏并不恼怒。悠悠然地继续道:“若是有一天。一吨矿石地运输成本由原来地两两银子降至一钱银子呢?”

一钱银子?许多人以为听错了,纷纷议论起来,一钱银子什么概念?那就是等于各地的货物和矿产可以随时互通有无,根本不受任何的限制。

朱骏又道:“若是朕要开发一种新奇的运输工具,原先一辆马车载货一吨,而新车则可以载货成千上万吨,原先一两马车从云南到南京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而新车只需要三五天,那么将来天下的商贸会发生何等的变化?”

这一句话问出来就更动容了,世上哪有这样的工具啊,若是如此,大明的商贸将会更加快捷,交通更加便利,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座每一个商人的货物不再局限于一省一城,在海都的工厂,生产的衣服在海都的价格是一百个铜板,到了江南,也不过售价一百个铜板而已,海都的货物随时可以与江南本土的货物进行竞争,而不必担心价格过高失去市场。

朱骏终于揭开了谜底:“诸位可否愿意投资这项交通工具,朕给他取名叫火车,火车要前进,必须铺设与海都至于云南同样的铁轨,若是愿意集资,将来运输的获利每年的分红恐怕也是不小的数目。”

商人们这才知道了皇上的真实意图,原来是要铺设铁轨啊,许多人开始计算起来,铁轨一旦铺设,而皇上所说的火车真有这样的运力和速度,那么每年约莫可以赚取多少银子,毫无问,不用算也知道,这其中的巨额利润,天下的商货一半以上都需要铁路来运输,这等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