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永历大帝 > 第192部分

第192部分(1 / 2)

>    朱骏对于所谓的铜脉倒是有些兴趣,只是老秀才地所说的话都是基于所谓地野史得出的,因此也不太相信,只嗯了一声,便不再言语了。

老秀才却急道:“大人恐怕是不信老朽地话吧,其实刚开始老朽也只是随便看看,后来又开始涉及到地志的书籍,与几个洋

都有过讨论,为此,老朽还特意去那座山上勘探了几老秀才神采飞扬的道:“果然有赤铜,连绵的山峰到处都是,老朽近来也考证出了埋金之地,就在那座酒楼下方,可惜那酒楼的掌柜、伙计都是粗鄙之人,老朽有意给他们指一场富贵,他们竟……”老秀才说到这里,重重的叹了口气。

朱骏怦然心动,若是能在南京现铜矿,不但可以省去许多运输上的烦扰,就地取材,整个江苏、浙江都可受益,如今正处在资本积累阶段,各种设施都需要兴建,有了一座铜矿,朝廷流通的铜币大大增加,铸币厂十二个时辰加班加点,再加上工业上的用铜,许多事都自然而然的解决了。更加重要的是,若是整个老秀才所言非虚的话,那么凭着他探测矿脉的本领,也算是个人才,其实整个大明山峰千起,其中埋藏的各种矿产无以数计,而工业的展使得大明对矿产的需求量极高,已探明的矿脉极少,其中最大的掣肘就是因为缺乏勘探的人才,而如今,这个老秀才倒是一副很懂门道的样子。

“你能真的肯定有矿脉?矿脉在哪个位置?”

老秀才嘴里哆嗦了一下,欲言又止,迟了片刻之后,才道:“大人,老朽虽是报恩,但若是大人现了铜矿,动人力去开采,能不能给老朽一点分成,哎,老朽并非爱财,只是膝下还有几个孙子,蹬腿时若不能给他们留些东西,这个…………”

朱骏自然能理解,毕竟他现了矿脉,但是这些矿还都是原矿,没办法提炼,也不能大批的运输,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守着个空山不能挖掘,这才想找人合作,开始时可能看选中了那个酒楼的掌柜,可惜那人压根就认为他是来吃白食的,如今却选中了自己。

朱骏道:“若是真能找到铜矿的矿脉,自然不成问题,少不了你的,敢问先生贵姓,是哪里人?”

老秀才这才忘了自己竟没有通报姓名,一脸局促的道:“老朽姓方,名世进,南京人,以前曾中过秀才,在南京府衙里做过书办,专门整理地方志的,后来清军打过江南,老朽便失去了营生,回家读书已有十五年。”

朱骏点了点头,老秀才正要问朱骏的姓名,这时,马车嘎然而止,车厢外传来小桂子的声音:“皇上,到了。”

老秀才眼神中惑起来,这个时候朱骏已下了马车,在小桂子的搀扶下登下车辕,等到老秀才出来时,已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这里是…………”没吃过猪肉,也没看过猪走路,至少也应该听过猪是什么模样的,虽然传言不一,但是老秀才立马就看出自己处在什么地方了。

“小人万死,小人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皇上……”方世进突然醒悟过来,跪倒在这汉白玉铺就的石砖上,一脸惨色。

朱骏心情极好,连忙将方世进扶起:“不知不罪,起来吧,朕有借用你的地方,小桂子,去给方先生换一身衣裳,沐浴之后带到勤政殿去,朕要和方先生说说话。

………………………………………………………………………………………………………………………………………………………………

张世进经过一番沐浴更衣之后,显得人精神了不少,被小桂子引到勤政殿,慌忙就拜,他毕竟只是个秀才,平日里连见个三四品的大员都脸红气喘,更不用说在他面前的是九五之尊,一国之主了。

朱骏让人搬来了锦墩,请张世进坐下,张世进总算平复了心情的激动,正要开口,朱骏却已说话了:“张先生对探测矿物有研究嘛?”

张世进先是点头,接着又是摇头,在皇上面前,他哪敢说什么有研究啊:“微技末学,谈不上什么研究,只是从前研究地志,对地理稍微有些研究,自从歇在家里之后,便更加有了闲暇的时间,有时也会顺着县志、府志的记载去走走看看,因此有了些经验,一些杂学上也有勘探的记载,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综合在一起,便受益良多了。”

朱骏鼓手道:“既是如此,朕打算设一座勘探院,由你来做勘探院学士,如何?”

张世进愣了愣,想不到会勘探这种旁支末技也能做官,还是学士,执掌着一个勘探院,虽说不一定有权,但对于他来说也足够显赫了

第一第四百三十九章:斗富

院很快草创,隶属于科学院之下,第二日,张世院学士的身份带领着调配来的几个助手开始向九华山附近进,半月不到的功夫,便带回了各种矿石,等到呈送到朱骏眼前时,却让朱骏吓了一跳,朱骏在前世虽然涉及的是农业研究,但是农学对地质也需要相当的了解,由于常年在野外进行栽培试验,因此对眼前的十几种矿物都有所涉及。

自然金、银块、黄铜、磁铁、赤铁辉铜、硫镰、赤铜各种矿物质应有尽有,根据张世进的描述,九华山附近以黄铜矿分布最广,其次是赤铜、赤铁、金、银等金属皆有分布,而且蕴含量巨大,连绵不绝。

要知道,这个时代虽然有了驰道,但是运输方面比之后世还是要落后了不少档次,整个江南开区建立之后,数以万计的大小工厂需要开工,每日所需要消耗的原料是惊人的,江南现以开采的矿场根本不能维持需求,只能贴上大量的运费从各地运来,这样无形之中,江南的原料价格便一直居高不下,此次南京现了大量的原矿,至少对于平抑原料价格有莫大的好处,一旦原料价格下降了,那么成品的价格也自然下降,这就等于一个循环,最终导致的是江南百姓的购买力增强,同样的,朝廷对这个矿山进行开采,也能得到莫大的好处,财政方面也能舒缓过来。

不过朱骏倒不希望朝廷直接开采,他的意思是,将矿山承包给某个大商户,给定三十年的年限,一次性先收些银子过来救救急再说,三十年之内,你能开采多少算多少,三十年之后再由朝廷收回,这种买卖是后世通用的手段,既能保证土地国有,又能利用私人的力量进行开采,由于私人承包是有年限的,因此往往要比朝廷开采有效率地多,承包的银子也能立即转入国库以便展基础建设。

过了几日,三个对矿山有兴趣的大商人与朱骏一道巡视九华山,毕竟是个大矿,若是能够承包下来,一年的利润至少超过百万两银子,纯利润至少五十万两以上,三十年下来是什么概念?承包的费用当然是不菲的,因此真正有实力承包的商人实在不多,三个商人表示了兴趣,已让朱骏很是意外,再加上自己也十分想看看附近地地理,权且当出宫散散心,便由张世进牵头,带着一干侍卫,打上仪仗,乘着龙撵去九华山。

提起九华山,恐怕大部分都知道在安徽,是佛教名山。南京九华山,名气、规模不如安徽的大,外地人大多不知晓。南京九华山位于太平门内西侧,,北临明城与玄武湖毗邻,东接富贵山,是钟山余脉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风景优美,视野开阔。早在春秋时期,此山名覆舟山,因其临湖一侧陡峻如削,像一只倾覆的行船而得名。六朝时,覆舟山是都城建康重要的屏障,也是皇家花园,称为“乐游苑”。山南麓建有小九华寺,故俗称“小九华山”。铜脉就在九华山附近。

随行的三个商人一个姓杨,名方,是海都开区的钢铁业巨头之一,朱骏以私人的名义在他的产业里也是有股份的,曾经也与他照过几面,杨方年约四十,云南人,长地矮胖,穿着绫罗华衣,见人就笑,看到朱骏时更是马屁如潮,这几年他的几个钢铁厂为朱骏的内库赚了不少的分红,因此朱骏倒是特意和他多说了几句话。

另一个商人是金陵本地人,姓赵,名华,原本就是个大户,先祖在天启年间还做过尚书,满人入关之后他有先见之明,将黄白财物尽皆埋了起来,等满人入城时,他一家几十口人摇身一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当时耿忠明地汉奸兵们冲入了他家的宅子,连个花瓶都找不到,差点没把他抓出去杀头了,接过运气好,抽了几鞭子便了事,等到康熙即位之后,他看风声过了,便取出了一点银钱出来吃用,又等明军光复金陵时,他摇身一变,又成了大富之家,还在南京附近建了七八个工厂,什么生意都做,平日里一副老实吧唧地样子,看到朱骏也是笑颜逐开。

第三个商人则是金陵城内机械商会的代表,姓严,名寇,总是一副若有心事的模样。

车队十分浩荡,最前的是七八辆装载着侍卫的车子,接着朱骏的龙撵,再后装太监地,三个商人则在太监之后,最后又是更为庞大的侍卫车队,一直到日上三竿,才抵达了九华山脚。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