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慈厮摸了片刻,这才从容而出
寒冬阁内,沐天波,杨肆德以及各部的几个尚书侍郎交焦急的等待着,这早朝刚刚结束,皇上又突然召见,显然定然是大事,大家都不敢怠慢,连忙匆匆赶来,若是以往,皇上早该在此等候了,想不到这一次却不同,明明是皇上大张旗鼓的招人,可是如今皇上却反倒不急了,现在还没露面
杨肆德最是性急拉来一个小太监问话那小太监是伺候前殿地后宫地事自然不甚清楚只是摇头几个大臣各自咬着耳朵猜测着发生了什么事要把内阁和六部九卿地高官全部招来议事特别是礼部熙熙攘攘地来了十几个连五品地主事都来了
“依老夫看皇上是打算正式纳英国公主为妃了哎英国公主虽出身高贵可难免沾染了蛮夷地陋习老夫担心啊”礼部尚书拧着眉毛捋着花白地胡须很是伤身
“或许是前方传来了战报也不一定杨大人你主掌着兵部最近兵部是否与哦紧急地公文传送御览?”
杨肆德摇头:“北方战事虽然一触即发可近来并没有什么重大地公文若只是如此皇上应该也不必如此大张旗鼓”
大家跟着一**头说起来今天还真有几分蹊跷这么多亲近地大臣都理不出头绪
“皇上驾到”后殿有内侍中气十足地大喊一身正冠地朱骏已从后殿出来他刚参加完早朝衣服还未换呢
“吾皇万岁!”几十个大臣纷纷行礼
朱骏很是随意的坐在椅上,招呼大家坐下,显得更加平易近人了些,待所有人都一脸疑惑的侧坐下来,朱骏才道:“朕此次急召诸位爱卿前来,是朕的一件私事,朕要听听你们的意见,再昭告天下”
朱骏话音刚落,礼部尚书便叹起气来,脸上既是担忧,又略有得色,他的潜台词再说,瞧瞧,被老夫说中了吧,既是皇上的私事,那必是那个藩夷公主的娶嫁之事了,老夫活了这么多年
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这点事还能看不出吗?不过T7职守的礼部执掌者,老头子还是十分担忧的,齐家才能治国,才能治天下,若是弄了个不知礼仪,只知唱歌跳舞的番邦公主进去,难免会有妲己,杨太妃之祸啊妲己不就是喜欢唱歌跳舞吗?杨贵妃不是喜爱游乐吗?这番邦公主算是两样都占全了嗯,这样不好,很不好!老头子心里酝酿着情绪,脑海中满是比干,魏征忠直守正之臣的影子,干还是不干?谏还是不谏?不行,还是要谏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是饱食君禄的礼部尚书乎?死便死,将来名扬清史天下士子尽皆昂首俯望,就算是牢底坐穿拉出去砍头又如何?风光无限啊!老头子很是干瘪的嘴唇一哆嗦,风萧萧兮易水寒,尚书一谏兮美名传,这买卖值,干了!
“皇上!”老头子终于站了出来,凛然无惧的大喝一声,一来是造声势,二来是给自己壮胆:“微臣以为不可,夷人顽劣,微臣也并非是劝皇上不能纳她为妃,只是时间过于仓促,微臣以为,皇上应该先在宫中择人调教礼法仪度,方可纳为嫔妃”
朱骏刚才不过是卖个关子,被这礼部尚书来这么一下,实在是哭笑不得,连忙摆手道:“朕要生皇子也不可吗?”
“皇子?”所有人一下子呆住了,接着发出一阵欢叫声,礼部尚书挽起长袖,激动的眼泪都要掉出来:“总算有了,总算有了,老天开眼啊,天佑大明啊!”
朱骏的面色不好看了,这什么意思?总算有了?朕生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又不是阳痿,还总算其实也不怪得礼部尚书在前面加了个总算,朱骏年龄已到了二十七,而此时的永历如今已三十有余,从前的永历倒是与哦几个皇子,可惜都夭折了,如今虽然从新纳了后妃,可是一年来都没有动静,大明皇帝中生不出儿子的又多,难免会有人暗自琢磨皇上是不是不行了,许多人面上虽然没有说,但是心底还是焦急不已,毕竟储君乃是国家的重器,更是稳定的根源,一但皇帝无子,国家难免会有陷入内乱的危险
“好啦,好啦!”朱骏压压手,让一帮子好像要报孙子一般的老头子安静下来:“朕召请诸位爱卿,所为的正是皇后已有了生孕,海都城内似乎也谣传了一些谣言,朕打算大赦天下,至于那些囚犯,什么人可赦,什么人不可赦,刑部拿出一个条陈出来”
“还有,礼部要写出一份骈文出来,声情并茂一些,所有邸报都必须刊载在邸报里
”
“遵旨
朱骏沉吟了片刻:“朕想要给将来的皇子取个名字,最好拟出一个男儿的,再商量出一个女儿的,集思广益,现在还不急,你们可去商量商量,一些百姓若愿意出谋献策,若是好的,朕也可纳用”
朱骏的心里有阴影啊,当年爹妈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朱骏,原本还是不错的,可偏偏又出来了个号称九城的朱骏让他无地自容,如今儿女的名字还是要上上心
大家都是笑呵呵的跟着点头,很是起劲,朱骏心里装着后宫里的瞿慈,不愿意再多说下去,便道:“今日先散了吧,明日早朝再议”
待料理完政务,朱骏又急匆匆的回去后宫,陪着瞿慈说了会话,这个时候周雪儿也来了,周雪儿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陪着瞿慈说笑,朱骏想起下午英国公主还要进宫,自己多少还得去见上一面,因此便让御膳房早些传膳过来,三人其乐融融的围成一桌用过了膳,这才离开
………………………………………………………………………………… 这个,不好意思,因为中秋第一次去见未来岳母,因此更新比较急,特别是那个一个月怀孕的事有点扯,现在改为三个月,请各位读者谅解,这段时间有点忙,不过更新还算稳定,一天6000,自从写书开始一直都没有断过,以后也不会断感谢大家的支持,小弟成绩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是能够让想看的朋友一直看下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所以这本书不可能太监好了,不说废话,说了这么多废话主要是看行动(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一第二百五十一章:州官放火
赦天下的诏书正式宣布,最后又被海都城各大邸报转)E版头条上,对于平静的海都人来说,大赦天下和他们的干系并不大,罪囚毕竟只是少数,反倒是皇后有孕的消息让人欢欣鼓舞,自来百姓们能遇到一个好皇帝是十分值得庆幸的事,若是不小心生活在人命如草芥的乱世,那可就糟了殃,许多人对于明末之乱和满清入关时的痛苦记忆犹新,因此对国家的稳定十分珍惜
国家稳定的基石除了君主贤明,不遇灾荒之外,还有许多方面的因素,储君便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新始皇帝大婚之时便给了许多有心人许多的盼头,希望陛下早生皇子,帝国的社稷能够延续,以此来保障现今来之不易的生活,可是左等右等,足足过了一年也不见动静,如今皇上终于要产子了,虽说不知是皇子还是公主,但是有一点就足够让所有人为之振奋,那就是陛下与那个早夭了三个儿子之后再也没有生育的天启皇帝是不同的,将来也不必担心因为子嗣问题而发生内乱了,皇帝生了儿子,百姓们有了寄托,皆大欢喜、
接着许多人便开始关注一则豆腐大小的公告了,皇上要给未来的子女取名这可是轰动一时的奇闻,皇子和公主的姓名居然由百姓倡议,若是能够选中,这将是一件多么光宗耀祖的事啊,一些自负满腹经纶整日无所事事的书生看的眼睛的红了,一时间,茶楼酒肆的文人墨客不再吟诗作对了,反正吟也吟不出一朵花来,许多人开始穷尽心中经纶,不段的组织着各种词汇,以期能够中彩,一举名闻天下
一时间,整个海都城内剑拔弩张,每一个书生都是如临大敌,不断的试探着其他人的答案,以期找到灵感夺魁,这场看似简单的取名运动无异于一场全民式的科举,甚至比之科举更加惨烈,因为科举还分一甲二甲,名额虽然有限,但也不少,特别是新始帝开创公务员式科举之后每年录取的名额更多,而这一场争夺战的魁首只有两个,而能够参赛者却不限名额,管你是大学士或是农夫工匠,都可参加,几十上百万人中脱颖出两个啊,这绝对是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场争夺
…………………………………………………………………………
而此时,礼部衙门也是人潮汹涌,人人持着名帖争先恐后的拜会亲朋好友,不要奇怪,汉人走后门的习惯已经积蓄了几千年,投机取巧就算是到了几百年后的后世也仍然屡禁不止,更何况还是此时今日,由于献策的人数太多,所有的献策都必须经过礼部的挑选,因此,一些在礼部有些关系的或是对自己没信心的便想着法子往礼部衙堂里钻,反正走这种后门也不怕南北镇抚司的番子查证,这原本就是喜庆的事,想来也没有人追责,反正不管自己的名字如何的烂,皇上最多不过一笑置之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