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过恒河以后,进入旁遮普的地盘。 这个于1849年被英国兼并的邦还不太宁静,一些反抗组织仍然骚扰着。 不过如此一支庞大的军队,郭富倒也不用担心。 长长地队伍渐渐离开了平坦的旁遮庶,在几天后英军进入了山地。
郭富纵马登上一处山坡,环顾着迤逦在群山之间的军队,他皱了皱眉头。 队伍中数量达到4万人的印度兵让他很是头痛,这些印度懒鬼实在是不可救药,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比那些骡马队的速度还要慢,那里像队伍中地英国兵那般令人满意。
其实说起来不仅是郭富的队伍,就是整个印度。 英国本土过来的军人也不过4万人,这次抽调了1万英国兵给郭富已经是达豪施公爵的特殊照顾了,从这也让郭富再次感受到达豪施公爵对锡金被中国占领的不安,就如同阿富汗被俄罗斯占领带给英国内阁的不安一般。
越是如此想着,郭富对这场战场越发重视。 为了保住英国在亚洲的霸主地位,一定要击败中国人。 可现在这样的速度如何还能达到突袭的目的,若是让中国人地援兵赶到了,郭富真地有些担心这些印度兵的战斗力。 想到这里郭富向身边地副官交待了几句,不多时传令官纵马前后奔驰起来。 随着号令的传达,军官们在队伍里吆喝起来。 一些基层的长官抽出皮鞭赶着慢吞吞地队伍。 队伍的速度终于快了一些。 虽然不能令郭富满意,总算能让他忍受了。
郭富提了提缰绳。 青花马矫健地身姿奔跑起来,不多时到了前方一队廓尔喀人的身边,领头的廓尔喀人正是从加德满都逃出的巴哈杜尔。拉纳。 这位嘴角两撇翘胡须的廓尔喀将军见到郭富的到来,平时看不到阳光的脸上露出了一道难得笑容。 有些冰冷的笑容,让郭富有些不习惯。 不过对于这支由廓尔喀人组成的友军,郭富还是寄予了厚望,他们长期生活在山地,彪勇善战,是不可多得的战士。
对于中国人巴哈杜尔。拉纳绝对是一百个气愤,若不是可恨的中国人,他现在正在加德满都安详地享受一个国王拥有的生活。 这股怨气让巴哈杜尔。拉纳巴不得早一天打下锡金,然后再进攻廓尔喀,重新夺回自己失去的一切。
一路上队伍经过了一些中国人的村庄,郭富没有阻止手下的军官们掠夺村子里的一切。 为了避免这些人通风报信郭富甚至下令将这些刚刚成为中国人的锡金族人又或是雷布查族人都杀了个精光。
几天后英**队到达甘托克,眼前几座大山让郭富皱了皱眉头。 他仰头往耸立巍峨的山顶看去,只见山顶的甘托克掩映在青山翠绿里,山上的白雾缥缈如一缕轻纱般缠绕在山与房屋之间。
冯子材是两年前进藏的军官,他被王大勇分配到了甘托克成为了100步兵镇的统制。 这位京师讲武堂的高材生,同时兼任了甘托克驻军总指挥。 因为领近着英国人统治的殖民地印度,而英国和中国爆发过战争,所以冯子材很重视了解印度的情况。 他在下属的侦查队中招募了很多当地人,组成了一个侦查排,主动到印度境内收集更多的情报。 这种举动让冯子材认识了旁遮普原有的统治者,一位旁遮普土著领袖,不过旁遮普已经被英国在1848年作为一个邦吞并了,这位土著领袖也就流亡到了各地。 也正是这个叫艾许维亚。辛格的旁遮普人让冯子材知道了英军的入侵,当然艾许维亚。辛格提供情报也是有所求的,他希望中国能帮助他复国。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三十三甘托克之战2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三十三甘托克之战2
当英**队到达甘托克时,冯子材已经严阵以待。 他利用山势的陡峭,在山腰组建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在这道防线更高处是中国守军的炮兵阵地,为了防止英军包抄,冯子材又在后山布置了一营官兵,当然山顶上也留下一营人守护锡金王宫。
战斗是在上午11时开始打响的,进攻在前面的都是英军队伍中的印度人。 这些充当炮灰的家伙有些不情愿的往山腰出爬来,那些充当指挥官的英国人都躲避在炮灰的后面监督着,不时发出吆喝声。
在英军步兵进攻的途中,英军在山下的榴弹炮加农炮也开始打*了。 炮击开始后,中国守军的阵地上顿时传来轰隆隆的爆炸声,在初始的轰炸中炮弹的位置还有些偏离,随着二次、三次打击的开始命中率越来越高。 中**队的战壕工事在这时起到了极好的作用,除非炮弹直接掉进了战壕,英国的火炮几乎发挥不出作用。
冯子材坐在一根红木椅子上,背部挺得笔直。 对于英国人的炮击他显得轻松自如,只是偶尔端上茶碗用碗盖轻轻拂动茶面,再自如地呷上一口酽茶。 冯子材的轻松来源于他平日对士兵的严格训练以及中**队优良的装备,更有这支军队的忠诚和勇气。 士兵的忠诚和勇气又来源于当今皇上重视战功,对立有军功的士兵从物资和荣誉上给以极高的奖励。 当然现在地军功不再是以前用脑袋和耳朵计数了,训导官存在于部队的各级中。 他们从基层开始就会将士兵的功劳记录下,然后一级级往上报。 这些数字最终会变成荣誉与奖励,激励着无数的中国士兵奋勇向前。
军功制度的作用也在中国炮兵的身上起着作为,在英军开炮以后他们立即进行了还击。 中国守军两镇的兵力按编制,配备有四十门火炮,这些火炮主要是四磅和八磅火炮也有少量十二磅火炮和一些榴弹炮。 这些不同口径地火炮从炮膛里发出一声声怒吼,往数百米的山下猛轰起来。 在首轮发射以后。 炮手们随着火炮地弹着点校正着角度。
第一轮的炮弹都只能靠运气和经验打中敌军,在英军炮兵阵地周围爆炸的火炮。 让英军发现了中国守军的炮兵阵地。 他们也将火炮的角度迅速作着调整。
双方的火炮你来我往的炮击起来。 在这场炮战中中**队普遍采用地爆炸弹明显占据了上风,只要被爆炸弹命中了,英军火炮立刻便哑了下来。 有地甚至连火炮一起被掀翻在地。 而英军的葡萄弹即使命中了也主要杀伤士兵,实心弹虽然威力巨大可是要准确击中目标,在这500米以上的距离却只能靠运气帮忙。
这时爬的极慢的英军也到达了守军防线100米左右的距离,见到缠着红头巾的英军先锋部队越来越近,前线指挥官依旧没有下令开枪。
英军前线的指挥官以为有机可趁。 大声催促着打头阵地印度炮灰发起冲锋。 冲锋刚刚一起,英军的脚下便爆炸声不断。 与此同时中国守军的枪声也密集的响了起来。
在这激烈的战场上,英军的阵形攻势成为了后装步枪绝好地靶子。 一排排的英军像割麦子一般倒了下去,这些最为炮灰的印度人不仅要承受前面步枪的射击,还要担心脚下随时可能响起的爆炸。
拉尔。巴哈杜尔便是这样的倒楣鬼之一,一声巨响从他的脚下传来,这位印度人不甘心的发现自己飞了起来,这难道就是英国长官提起过的地雷吗?身在半空中的他视线非常地好。 也许是临死前回光返照,他一点也感觉不到疼,战场在他地眼中格外的壮观,整个半山腰爆炸不但,枪响连连,无数地军人分成两派在这里战斗着。 他们一边要冲上去,一边要挡住冲锋。 拉尔。巴哈杜尔的身子转了过来,他看见了自己下方的位置爆炸出了一个巨大的圆圈,自己腿也许变成了一堆碎肉。 正在他要继续看看四周时,他发现自己已经沉沉的摔了下来,在临死前他发现自己的肚腹滑了出来,他想,真难看。 最后他闭上了眼睛,一切都化为了虚无,拉尔。巴哈杜尔回归了本原。
拉尔。巴哈杜尔的死只是千百个英军中的一个。 相对于中**队的装备。 英军的枪主要是燧发枪和部分来复枪。 双方武器的差异导致了战场上对英军不利的局面。
郭富在望眼镜里仔细观察着山腰的情景,冲锋在前面的印度人已经不顾一切的退往山下。 英军的整个队形完全乱了。 那些中国人趁势从山上往下追杀,眼看败退的英军会演变成一场灾难性的溃败,后排的英国士兵朝着前方退却的印度藉英兵射杀起来。 冷漠的枪响声在山对面引来一阵阵回响,后退的印度籍英兵硬生生被止住了,周围倒下的战友让溃退的英兵掉转过来枪口迎着中国兵射杀起来。
郭富松了一口气,那些中国兵边打边退,终于又回到了战壕里。 放松下来,郭富这才想起那些地雷为什么没有阻挡住中**队,他调节着望远镜仔细观察了一阵,虽然没有看出什么,不过郭富猜想,中国人一定在地雷埋设的地方住了记号。 眼看英军是不可能攻下山腰的阵地了,郭富让通讯兵传令撤退。
英军撤退的号声终于在战场上响起,进攻的印度籍英兵压抑住心中回头便跑的**,小心翼翼的往山下退了下来,撤退的途中又被中**队的火炮欢送了一程,这些气浪波动数丈的炸弹让英军狼狈不堪,一路狂奔而下。
英**队第一轮的进攻就这样被打退了回去,那些该死的地雷让郭富的计划完全落空了。 他仔细观察着这种新型的地雷,地雷的外表就像菠萝一般,体形要比菠萝大上一圈,它的触发部分在头部,人一旦踩上中间的突起物就要倒霉了。 郭富不知道这枚地雷的工作原理,虽然是一枚没有爆炸的地雷,他依旧感到不安全。 于是他赶紧离开了这块危险的东西,当然那名倒霉的工兵得带着它,这样东西需要送回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