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新鸦片战争 > 第85部分

第85部分(1 / 2)

>    翻译将刘寄地话再次转告给了蒂莫尼亚。  蒂莫尼亚听到重赏两字,眼睛一下亮了起来,那秃发的头顶在窗外射进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似乎一盏两百瓦的大灯泡。

刘寄听不懂蒂莫尼亚的法语,有些不耐的等着翻译的转述。  让他有些失望地时蒂莫尼亚并没有发明什么先进的科技,他发明的东西是缝纫机。  刘寄在心里思索了片刻,他的失望马上转变成了兴奋。  缝纫机的出现,也意味着成衣的工业化生产。  这对中国的产业升级绝对是一个宝。  而且缝纫机本身也是一个能赚钱的发明。

刘寄当即将蒂莫尼亚留了下来。  蒂莫尼亚地妻子伊莲。  似乎并不在乎蒂莫尼亚留下,她拿了刘寄的赏赐便独自回了使馆。

后来刘寄和蒂莫尼亚谈话,这才知道。  蒂莫尼亚在法国原本生产了80台缝纫机,供巴黎陆军军服厂使用。  为此,一些工人失去了就业机会,在当时法国大**的影响下。  一群工人将机器捣毁,他居住的房屋两度被焚,他本人受到巨大的威胁而逃离。  这以后蒂莫尼亚的生活一落千丈,也就在这时他地妻子和埃尔。拉法兰勾搭成奸。  后来埃尔。拉法兰到中国出任大使,蒂莫尼亚也在使馆里谋了一个裁缝的职位跟着来了中国。  蒂莫尼亚始终不甘心,他恳求伊莲帮着自己引见中国皇帝,期望能借着自己的缝纫机摆脱困境。

当然,被刘寄看上以后,蒂莫尼亚果然财源滚滚,在中国成了一个富翁。  当他再次回到法国时。  他已经有能力在乡下购买一处庄园。  过着舒适的生活。

蒂莫尼亚的发明最后让胡雪岩很好的利用了起来,刚刚回国不久的胡雪岩从皇上手中拿到了缝纫机的图样。  他以此为契机。  创建了凤凰公司。  生产的凤凰牌缝纫机不仅占领了亚洲市场,最终打入了欧洲、美洲市场。  使得缝纫机成为了中国首次出口的机械制造产品。

同时由于缝纫机地出现,中国原本就盛产地麻布、棉布、丝绸这些初级产品,再次升级,大量的服装厂出现,廉价地符合东方审美习惯的衣服首先东亚各地,接着一些欧州国家的商人也看好其中的商机,在中国建厂生产,然后销往欧洲各地。  一些有头脑的中国商人更是请来外国裁缝,主动改变衣服的样式以之适应不同地域的人群,然后销往全球各地。  不过由于贸易壁垒的严重,中国产品受到准入限制,削弱了一些市场份额。  尽管如此,现在的中国仍然在全球贸易的排名中开始进入了前几名。

与此同时杨露蝉率领第一集团军部分官兵于中华五年(1847年)夏季入藏,到达拉萨地区,已经是当年金秋时节。  为了适应高原气候,也因为冬季即将来临,杨露蝉汇合西藏将军衙门的四镇官兵在拉萨一边练兵,一边熬过了当年冬季。

就在中国屯兵西藏之时,英国驻中国大使璞鼎查也接到了中国方面的照会。  由于中国和沙拉王朝之间的条约存在,这件事让璞鼎查十分棘手。  其实条约不是难题,困难的是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中英之间的贸易总额在渡过了鸦片战争以后,发展的出乎众人的意料。  如果贸然再次和中国发生摩擦,不仅胜算不大,而且会给国内的商人带来巨大的损失。  此时中国的国内建设虽然已经上了轨道,可仍然需要从英国购买大量的机械设备和钢材,同时中国也在从英国大量的聘请各种人才。  这些都给了英国人很多赚钱的机会,而且中国政府对于英国资本在中国投资持欢迎的态度,让很多英国人在中国置业,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不利于和中国政府在此时闹的不愉快。

可中国人插手廓尔喀国内的事情,势必影响英国人在藏南地区的势力。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一十三平乱廓尔喀

第三章大国崛起二百一十三平乱廓尔喀

夜晚的灯光被巡街的人点燃,灯罩里昏黄的光芒照耀着运河边的柳树。  璞鼎查站在使馆二楼临街的阳台上远眺着夜色中的京城,紫禁城的方向在夜里发出红红的光芒,那些圆圆的大红灯笼让紫禁城亮了起来,在这月朗星稀的秋夜里紫禁城这个巨型的城堡越发让人感到威严与力量,像是盘踞在京城正中间的一条巨龙。  璞鼎查想起了1845年上海发生了的那场严重的动乱,中国皇帝在动乱中明确的保护了外商的生命安全,对每一个在动乱受损的商人都赔足了他们的损失,此后上海十里洋场还专门驻扎了军队保护洋商们。  正是这次事件处理的结果让各国都十分满意,来华贸易和投资的英国商人在1845年后逐年激增。

正在璞鼎查想着心事的时候,门外传来了敲门声。

“阁下,约翰先生回来了,他请求见您。  ”

“让他上来吧。  ”

约翰是一名三十出头的中年人,他的一身打扮和街道上的中国人区别不大,进了门约翰向璞鼎查汇报了这次去西郊火车站侦查的情况。

“先生中国人的军队多的像蚂蚁一样,这些人已经装备了最先进的武器,他们整队整队的将车站广场都塞满了,那里简直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周围到处都是戒严的巡逻哨兵,军队里的马车用绿色的绿麻布遮好,一直排到了数里外。  他们地火炮都用了帆布包裹起来用马匹拉着。  四周有步兵押送着进了火车站的站台。  ”

璞鼎查虽然没有亲眼看见,在约翰的吃惊的讲述中他已经感觉到了中国陆军的强大,联想起刚刚在鸦片战争中吃的亏,璞鼎查感到了一丝寒意,窗外一阵秋风吹起,璞鼎查关好了窗户。

当夜璞鼎查在一盏煤油灯下,给英国政府写了一份措词讲究的书信。  委婉地表达了英中两国应该为世界和平作出应有贡献的观点。

当中华六年(1848年)地春季来临之季,往常已经暖和的加德满都突然的降低了气温。  空气中多了一份春天不该有的肃杀。

巴哈杜尔。拉纳的眉毛和胡须上蒙着一层霜冻的白色,他腰间横跨着一把廓尔喀人最常用的弯刀,骑着一匹英国人赠送地波斯马。  他带了带缰绳,默默的向手下挥了一下手。  大群的廓尔喀士兵在将领们的率领下蜿蜒向乃堆拉山口前进,这支近万人的队伍在行进中没有多余的杂音,只有沙沙的脚步回响在高原的雪山上。

巴哈杜尔。拉纳聚集了绝对忠诚于自己地廓尔喀精锐部队,他们中有三千人装备了英国人赠送的前装燧发火枪。  其他的七千人装备着土枪,当然每一名廓尔喀勇士都不会忘记佩带着那把形状有些像狗腿的廓尔喀弯刀,锋利的廓尔喀弯刀能够轻易的割下敌首,一直以来它们都是廓尔喀勇士地最爱。  这支队伍的后面还有一行蹒跚的马队,马队拉着的是英国人赠送给巴哈杜尔。拉纳的行军炮,在这崎岖的山路里拉着火炮简直是累赘,可巴哈杜尔。拉纳一点也不嫌麻烦,这十门野战炮将是他的杀手武器。  有了这些冰冷的铁管巴哈杜尔。拉纳似乎已经看到了雪山女神在白皑皑的山顶向他祝福。

从拉萨出发往加德满都有一千多公里的路途,杨露蝉指挥着大军迤逦往前开拔。  这次来到西藏,他从第一集团军抽调了四个步兵镇,一个炮兵镇。  到了西藏后,当地将军衙门地四镇官兵也归属杨露蝉指挥,这支队伍地兵力已经达到了四万多人。  去年在拉萨的适应性训练使得部队出现了减员。  大约有2000名士兵因此留在了拉萨。  剩下地远征军都已经良好的适应了当地的气候,这种成果在此时的行军中体现了出来,已经快到日喀则了,队伍中没有一人掉队。

杨露蝉骑着一匹枣红色的山丹马,这种马匹个头矮小,不善于快速奔跑,却吃苦耐劳,在这高原气候很好的适应了下来。  他纵马上了一处矮坡,向山路上的队伍望去。  山路上整支队伍犹如一条细长的绳子,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在绿色的大军中。  还有一些颜色杂乱的其他部队。  他们除了作为向导的藏兵。  就是廓尔喀国王的卫队。  沙阿王朝的合法统治者普拉梯维尔。纳拉扬。沙阿座着卫兵抬着的轿子正行走在前方。

杨露蝉身边的参谋长左宗棠向他说道:“大将军前面便是扎什伦布寺。  ”

杨露蝉回望了左宗棠一眼,这个在鸦片战争中升迁起来的军官让杨露蝉很是欣赏。  这人脾气有些牛,不过在行军组织的过程中,让杨露蝉省了不少心。  这周围的地图大概已经让他记得烂熟,居然这么快便搞清楚了附近的地形。

“季高说说,皇上让我们在西藏建省的事情会不会激起班禅丹白尼玛的反对。  ”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