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吉利人喜好两截穿衣,上衣外套对襟剖开,以铜纽扣连接起来。头上喜戴一顶黑色圆筒礼帽,出外走动驾着平稳的四轮马车。当地有权势的人喜欢戴着白色的烫成波浪形的假发,住在石头砌成的高大城堡里。他们在郊外的庄园里,有着大批的奴仆为他们劳作,过着当地最奢华的生活,喝着一种红色的酒,夜夜都要在辉煌的城堡里举行盛大的舞会,他们在国家的政权里通过上议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过这些人并不是英吉利最富裕的人,那些只是在下议院的暴发户拥有多处工厂,雇佣的工人成千上万,巨大的船只运输着他们的商品销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倭国,也包括我们不曾知道的美洲大陆。保护这些船只安全的是遍布世界各地的英国战舰。”张际亮说完这翻话,从坐位上站了起来跪在殿中大声说道:“皇上的英明,举国共睹,小臣以卑微的身份忧心国家的大事,虽有逾越却不敢不说,英吉利人以鸦片侵害我国,至炮舰到来之日已不远也,小臣斗胆请皇上革新弊政,整饬吏治,重整科举,改革八旗,方不至于等到觊觎我大清富饶的英人到来时,无可用之兵抵挡英人的坚船利炮。”
“住口,好个大胆的洋奴!吃了两年洋奶,居然在这里替洋主子说话。”邓廷桢一边喝道一边愤怒的站了起来指着张际亮鼻尖。
刘寄没有料到还算比较开明的邓廷桢也如此动怒,他从坐位上站了起来,走到邓廷桢身边按下他的手臂。
屋中的气氛顿时有些紧张起来,不待刘寄说话,张际亮哈哈笑了起来,他毫不畏惧的向邓廷桢说道:“在下今天说这翻话不为求官,不为发财,只希望皇上能改革图新,将可能到来的危难化为无形。这天下之大,非我等国民可以理解,非去过外国者可以理解,西洋诸国以及美洲诸国,国势日强,其殖民地已经遍布世界,距离中国不远的印度,古之唐僧曾经西去的国家已经被英吉利人变为其奴役的殖民地。中国关闭了南下的大门,出门一看东南蕞尔弹丸之国,已经尽被诸洋占领,连越南、暹罗、缅甸诸国都朝不保夕。今天说出这翻话,在下虽死已足也”说完张际亮将头偏向一角,不言不语笔直的站在那里,犹如挺立在山顶的岩松一般。
“好个张际亮,你在此妖言惑众,扰乱朝廷。”邓廷桢双眉倒竖,鼻翼一张一合显是已经气极。
刘寄整天见着拍马屁的,有时候都被迷惑的搞不清楚状况了。今天遇见这硬骨头,心里倒也觉得新鲜。特别是这人所言,显然已经超过国人的承受能力,连自己都不愿轻易说出来,他倒是直言不讳。刘寄不好明显的袒护张际亮,他喊了一声:“来人!”
曹进喜连忙从僻静处转了出来,刘寄指着张际亮对曹进喜说道:“把张际亮给朕带到东耳房,等朕忙完了,朕要亲自盘问张际亮。”
张际亮倒也不敢向刘寄造次,躬身退出了殿中,随曹进喜指派的太监去了东耳房。
邓廷桢拂袖座回了椅子,脸上除了愤怒还多了一层凝思。
这段插曲让殿中代表生员们觐见皇上的其他几人越发有些拘束,大家都难堪的座在独凳上一言不发。
刘寄清了清嗓子,向林鸿年说道:“勿村你被福州学政保举到西洋求学,把你的际遇与朕讲讲。你们也不用惧怕邓大人,他宽宏大量的人,怎么会与你们这些学子计较。”说到这里刘寄转头向着邓廷桢问道:“维周你以为如何?”
邓廷桢勉强笑了笑说道:“正当如此,下官也是脾气急了些。”
第六十八章归国学子
林鸿年站起来向刘寄作了揖,又向邓廷桢行了礼后方才说道:“学生观西洋之法,重商轻义,见利忘本,道德沦落,风气败坏。然西洋人技巧斐然,所造之钟表早在前明便已传入我中国。其房屋以石材为主牢固结实又能防火,蒸汽机以煤炭为燃料将水蒸发成气,冲动铁铸部件,其力胜过牛马百倍,而不用担心生疮害病。新近一个叫斯蒂芬逊斯的人在多林克顿又造出了蒸汽机车,这是一种不吃草的铁马,沿着铺在地上的铁轨拖着千百牛车才能装载的货物,如同马一样奔跑在大地上。”
邓廷桢又恼怒的站了起来,看到刘寄盯着他的目光,他又悻悻的座了下来。胸口起伏着,不知道在恼怒什么?
林鸿年见到这幕,明白了皇上喜欢听他们这些生员说实话,心中疑虑尽去,殿中其余诸位生员也都活跃起来。
与绝大多数生员不同,裕谦是从湖北荆州知府任上外派到西洋学习的,而且是刘寄亲自点名派遣出去的。裕谦当时心中颇有怨气,不明白皇上为何要流放自己到西洋,他只当此去必不返回,将后事尽皆交待决然而去,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味道。当然他不会知道是自己在历史上的英明成就了他这次的出洋。
在林鸿年说完后他站了起来奏道:“奴才以为,皇上必定对英人有了防范之心,不然也不会派我等不远万里前去英吉利考察。当初奴才对皇上派遣奴才留洋,心存疑惑,至今方能明白皇上的苦心。国欲富强必效法英人,然祖宗规矩先皇立法不可轻废,若废之,轻则人心浮动,重则动荡四起,乃至内乱不止。只可徐徐图之,先易后难,先上后下。”
原本在南书房行走,被朝臣推举出去的祁隽藻闻言点头不止,待裕谦说完后,他接着说道:“臣以为,万事必从教化开始,可在京师建一学府,专门教习西洋技艺,师夷之长以治夷。”
被山西学政推举出去的徐继畬待祁隽藻说完,从坐位上站出来说道:“学生不才,妄言之。西洋新近制造出的火车,于我国最为有用,我国地广物博,南北东西纵横三千里地,如果能引进此车,南北天堑将变坦途,东西路遥可成通衢。其时,边疆有事,可迅速集结大军前往,平日可帮助商人运送物资,收益足以维持道路。此于国于民皆大利。”
邓廷桢已经没有力气生气了,他高大的身躯软软的坐在椅子上,浑身象被抽干精力一般有气无力。
刘寄笑了起来,总算有人对心思了。不过这些人大都需要锻炼,像那个莽莽撞撞的张际亮,好像蛮牛冲进了瓷器店,不把坛坛罐罐的打的稀巴烂,是办不成事情的。
这个张际亮让刘寄想起了刚到这里的自己,刘寄那时的想法大约和张际亮并无本质的不同,整日里一心想着革新,可三年多来除了建立了一支新军,几乎原地踏步。最多也只能算是多开放了几个通商口岸,取消了捐官制度。另外小打小闹的惩治了一些贪官,就这样还闹的诸王造反,差点没把自己废了。上次出征张格尔回来,董海川就暗中奏报前恪亲王现在的不入八分辅国公绵恺又在暗中搞鬼,后来不知道为何又自个儿安静了下来。听说是知道了新军的厉害后,被吓的不敢动弹。不过刘寄猜想这个已经没有了任何实际权利且不能进入京城的家伙,已经玩不起什么风浪了。
刘寄环顾了这些朝气十足的年轻一眼,想起自己钦点过的魏源怎么没有见到,他向杜受田问道:“芝农知道魏源这人吗?”
杜受田回道:“启禀皇上,魏源和黄爵滋领着一批生员留在广州帮助林则徐大人,绘制世界地图和编撰海国图志。”
刘寄心中一喜,海国图志可是中国近代的启蒙书籍,没想到历史仍然让魏源完成此书,只不过提早了十多年。他心中大喜面上却只是淡淡的点头道:“原来如此。”
杜受田又从怀中掏出两封书信呈上,曹进喜上前将书信接过呈交给了刘寄。
一封信中是戴兰芬禀报在广州等候着最后一批生员回来的奏折。另一封信正事林则徐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希望能完成此书为中国点燃一盏指路的明灯。并且希望朝廷能拨给海关总监经费,支持该书的完成。刘寄欣然同意,当天便特意命军机处着户部办理此事。
*****************************
张际亮原本以为自己要被皇上一顿狠批,说不准还要受到处罚,让他意外的皇上并没有来见他,稍晚些时侯便把他放了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