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新鸦片战争 > 第21部分

第21部分(1 / 2)

>    带着律劳卑走到南局宽敞的会客厅内,林阿适充当了两人间的翻译。

这是一间布置的很有中国古典风味的房间,屋里的家具和布局都让人感古色古香,当然这种风味对一干大臣来讲是再平常普通不过了,连经常出入官员家里的律劳卑也见惯不惊了。不过另一位刚从英吉利来到中国的洋人就不一样了,他好奇的观看这间在他眼中充满异国情调的房间。直到和众人分别落了坐,他还在摸着扶手上木质的镂空花纹图案。。

律劳卑向着刘寄躬身敬了一礼,样貌看起来有些不愉快,如果那位倔强的礼部尚书汪廷珍在,大概又要指责他的无礼了。不过刘寄不在乎这些虚的东西,只要不引起朝臣们的极力反弹,刘寄尽量的简化了一些繁琐的礼仪。

当律劳卑把一封英文书信递给林阿适念出来后,刘寄明白了为什么律劳卑会如此不高兴。

“天朝体制”是中国处理外交事务两千多年来的一种惯性,明朝这种体制发挥到了极至。清朝完全的继承了这种体制,与外国的贸易并不是为了利益本身,而成为了一种恩赐。相反具体管辖贸易事务的官员则把个人利益的捞取在贸易事务里面最大化的发挥出来。这样与外国人的贸易让管事的官员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又通过清朝官场的潜规则将利益传到整个官僚阶层。想通了这点,刘寄很怀疑自己撤换了大量的捐官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刘寄笔直的坐在一把雕花的太师椅上听完了林阿适的诵读后,对律劳卑说道:“大使先生所转达孟买商人请愿的事情,朕已经了解。这件事情朕将在三天后派礼部的官员答复大使先生。”

林阿适流利的向律劳卑翻译了刘寄的答复,既然在三天内有一个答复,律劳卑安下了心来,毕竟能把事情传达给中国最高的统治者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何况中国皇帝答应了三天内给一个答复。

由于突然冒出的这件事情,刘寄没等看到机器安装完毕,当天就返回了京师。北方制造局的事情刘寄就暂时交给了林阿适,相信有林阿适在,被招待的舒舒服服的英国技师,会耐心的教会中国工人对机器设备的操作和使用。

随同刘寄离开的有律劳卑和他的同伴,他们将随着刘寄的队伍回到了京师,等候中国政府的答复。

***********************

礼部尚书汪廷珍大约通过英国公使对西洋人作了一翻了解,但是他仍然无法区分孟买商人到底居住在东胜神州还是西贺牛洲,思索一阵后汪廷珍说道:“洋人面色苍白隆鼻猫眼,须发皆为红色,脚长尺二,身有异味。据律劳卑讲英王竟可以由女儿继承,女王薨后,再由女王子女继承,此等无父无君的蛮夷之邦令吾辈羞于言谈,有何面目与我天朝礼仪之邦相谈国事。”

汪廷珍的话引起了朝堂上一翻轻蔑的嘲笑声,刘寄知道这笑声也包含着朝臣们提醒他这个皇上也不要太在意英吉利人了。

禧恩咳嗽一声说道:“汪大人所言还是小事,最近法兰西人也在东江米巷开了个使馆,听馆中仆人传言,法王长发披肩,喜烹食儿童,一妖人也。”

刘寄楞楞的听着这群大臣如同街头三姑八婆一样谈论些离奇的话题,难道把外国人引进来让他们了解到的都是这些街头传闻。

那边兵部尚书玉麟接着说道:“听说俄罗斯国有一个女皇,经常更换情夫,或几月或一年,其情夫便被女皇砍头,再换一个接替,真禽兽也。”

刑部尚书汤金钊似乎发现了其中规矩,他精辟的分析道:“臣以为,洋人不懂礼义,廉耻仁义道德是何物,其祖先必是犬类。”

户部尚书英和捻着胡须若有所思的点头说道:“有道理,难怪洋人以牛奶为饮,以酪浆为食。牛奶、酪浆不易消化,胶结肚中,须吃大黄和茶水消解,如几月不吃,则双目失明,肠胃雍塞。”

“英中堂所言不差,难怪洋人非与我天朝上国贸易不可,其必所赖也。若无我大清供给大黄茶叶,西洋鬼子不出数月必须命丧于此。”经典的总结出这个结论的是偷偷看了看刘寄表情的左都御史穆彰阿。他的话引起了朝堂中一片赞扬声。刘寄差点没有笑出声音来,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工部尚书包世臣有些疑惑的问道:“看书中记载,西洋人以前并不同我中华上国交易,然西洋人如何还遗存至今?”

包世臣的话问到了点子上,可似乎不合朝臣门的胃口,禧恩当即反驳道:“蛮荒之地,物产必然贫瘠,即使有此物,也消耗殆尽了。包大人不见我天朝上国只要断绝贸易,洋人们吓的连魂都没了。”

禧恩话音刚落朝堂又是一阵哄笑,让包世臣下面的话再也说不出来了。

半响陶澎以猜测的口气问道:“不知这英吉利到底在那里,那些孟买的商人又是怎么会事。不知道宫中的皇舆全图还在否,若在,皇上可与臣等一观,考察一下英吉利人到底在何处,其风俗面貌又怎样,有了这些也算是知己知彼,方不至胡乱出主意。”

第五十三海关总监

终于听到一句像样的话了,刘寄失望的心似乎看到了一丝期望。他早已看过这幅地图了。皇舆全图只是早期的中国地图,跟世界地图全不相干,要找到英吉利,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陶澎的思路在群臣中和包世臣一样都是鹤立鸡群的,这让刘寄十分欣赏,他点头说道:“陶中堂所言极是,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怠。”

说完刘寄向林则徐说道:“元抚你将两广总督李鸿宾的密折念一下。”

众臣的目光一下集中到林则徐身上,心里都在想这小子回来没几天,就被皇上如此宠信,不知道是烧了那一柱高香。

林则徐坐在椅子上朝议很不习惯,听到刘寄点了名正好站了起来,将早已经在胸中记熟的密奏念了出来:“诸官虽贪譬如肉烂在锅里,洋行倒闭也是情理之中。外商到我天朝虽难管制,却也让朝中多了一处银源,况且广东繁荣以外商来粤功不可末。微臣以为收取洋商费用太多有如杀鸡去卵,不如惩治部分官员以正国法,免除苛捐杂税以顺民意,如此行事既吸引外商前来,又整饬了官吏。另有广东商人伍秉鉴拜托鸿宾上书皇上,免除杂费后可在关税外收取交易税,此税既在交易时收取货物十之一为税,如洋商货物卖不出去,则免交此税。洋商在本国大都缴纳此税,皇上令广东官员收取,必定可行。”

*********************

朝会在众臣们维护“天朝体统”的呼声中结束,林则徐在会议中被刘寄任命为中国海关总监,负责中国所有进口关税的收取,缉拿私自入口的货物,处理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具体事物。在冠上“朝廷钦派大臣”的名义入驻广洲,原本在广州、宁波、福洲、厦门、上海等地的海关监督一职,全部归属到海关总监名下,下属官员由海关总监重新任派。海关总监这个新职务直接由军机处管辖,不隶属于各部衙门,为了更好的执行海关的任务,刘寄还将广东水师,福建水师的调遣权利交给了林则徐。

至于如何处理和外国的商务纠纷,刘寄是不可能在会议上找到合适的办法。此事的最后结果,刘寄派礼部尚书汪廷珍通告了律劳卑,告之律劳卑,商务纠纷不必要奏报到皇帝处,其纠纷由中国海关总监林则徐处理。

林则徐在京师新近分得了一套四合院的房子,这栋不大的房子很合林则徐的口味,院内几颗松柏,一方石桌,小小的园圃内种植着三二冬梅。不过这栋房屋很快就要空闲下来了,林则徐在今天已经处理完孟买商人的请愿,明天就要离开京师到广州去和洋人打交道了。对此林则徐感到为难的是,自己对洋人的情况知之甚少。其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他站在屋外的庭院里望着老梅树身上点点娇艳的花朵,默默无声的思考着。

处理这次洋人的商务请愿,为林则徐带来了一些经验,按照刘寄提出的纲领,林则徐答应了制裁部分违规的官员,同时减免洋商不必要的缴费,当然也提出了要缴纳交易税的问题。从英国人的反映来看,他们对这个结果是满意的,那个戴着白手套,头上一顶高高的黑色帽子的洋人给林则徐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在交涉的过程中,这个人始终彬彬有礼,怎么也和朝议时大臣讲述的西洋人形象搭链不起来。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