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新鸦片战争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2 / 2)

萨克雷给了刘寄一个热情的拥抱,这个举动惹的达音泰戒备的盯着他。陪同接见的礼部尚书汪廷珍、大学士陶澍都微微皱起了眉头。

刘寄微笑着拍了拍萨克雷的肩膀,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璞鼎查的身上。在刘寄含笑的目光掩饰下,他的内心升起一股戒备。这位礼貌的英吉利人在看到财富时,眼光中一闪而过的光芒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些想法,虽然他看起来有着英国绅士的大多数优点。

同样的璞鼎查也在心里评估着这位身形消瘦的中国皇帝,对方的目光在很好的掩饰自己,让璞鼎查摸不透对方的想法,这位中国皇帝真的懂英文吗?璞鼎查依然猜不透,他将自己的礼帽放在了胸口,弯腰向这位打量着自己的中国皇帝敬了一礼。

萨克雷放开了刘寄,高兴的向璞鼎查介绍道:“尊敬的皇帝陛下,这位是璞鼎查子爵,他是这次谈判的全权代表。”

刘寄点了点头,璞鼎查深深弯腰向刘寄行过一礼。

身后的汪廷珍和陶澍不满的走了过来,礼部尚书汪廷珍大义凛然的指着璞鼎查说道:“尔等西洋小国,难道不知道面见天朝上国皇帝的礼节吗?”

璞鼎查看着眼前拖着长辫子的年老官员,脸色不善的数落起来。他赶紧让身边的马儒翰翻译起来。璞鼎查的神色随着马儒翰翻动的嘴唇开始不愉起来,双目中眼珠子滴溜溜的转动着。

刘寄注意这一切,不管汪廷珍是否不适应潮流,但是身处此时的刘寄,心中对这位倔强的士大夫官员充满了好感。

璞鼎查耸了耸肩膀,摊开了双手叽哩咕噜的讲了一阵。汪廷珍和陶澍自然是听不懂的,幸好马儒翰改用汉语翻译了起来。

不过刘寄早就听懂了,这位璞鼎查爵士大概将中国皇帝和印度的王国相比较了。

刘寄隐隐感觉到谈判会很艰难,他一言不发的转身往西洋景观里面走去。只留下了在外面和他们争论的汪廷珍和陶澍。

这场关于礼仪的争论从站着到坐着,从非正式到正式,从上午一直进行到下午,两边都不满意。

这种争论是刘寄估计到的结果,之所以没有马上让步,是有意杀杀璞鼎查的锐气,为以后的谈判铺平道路。

在长久的争论后,双方关于礼仪的问题达成了一种协议。决定英国使者以半跪的姿势面见刘寄,正式的谈判总算可以在海景堂开始了。

这场谈判果然和刘寄估计的一样十分艰难,璞鼎查在谈判中狮子大开口坐地起价。代表朝廷出面的陶澍组织了一批能说会道的官员,针锋相对的和璞鼎查谈判。这些刁难的词语让负责翻译的马儒翰头痛不已。最后谈判陷入了僵局,中国人坚持要英国杜绝鸦片流入境内,英吉利人坚持自己只能约束英国商人贩卖鸦片,但是不保证能完全禁止鸦片的买卖;至于中国派遣留学生到英国的事情,璞鼎查倒是很爽快的答应了,但是关于中国买机器和武器的事情,璞鼎查也是爽快的拒绝了。而且英国人想让中国政府割让香港,这个在大清国的地图上无法找到的中国土地。

刘寄得知谈判中英人提出的这一条冷笑了一声,心里想到有我刘寄在,中国的土地,不管是香港还是库页岛,还是蒙古、又或者是琉球,总之每一寸中国土地都不能丢失出去,土地是我中华民族生存的根,既然我刘寄来到这里,就要拼尽一切去保住大中华的国土,有那么一天还要夺取本该属于中国的土地。

这场谈判进行了十天后,刘寄向陶澍指示,至于鸦片的事情,只要英吉利人同意买卖鸦片是违法的,中国可以缴获鸦片既可。至于中国向其购买机器和武器是两相情愿的生意买卖,向英吉利人买是照顾他的生意,他不同意咱们向澳门的葡萄牙人买。至于香港那是中国的土地,英国人只能在中国官员的管理下正当的经商和旅行。

刘寄的意思在谈判座上通过陶澍表达出去,英吉利人无话可说了。最后双方达成了以下协议:

1。中国向英国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向中国开放利物浦、马德拉斯、马六甲三处通商口岸;2。中英双方互驻领事馆;3。中英两国各自统一关税,不得在关税外另行收费。4。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和华商自由贸易。5。英国承认鸦片贸易为非法贸易,中国有权收缴入境的鸦片。6。所有在中国境内的英国人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同样在英国境内的中国人必须遵守英国的法律。

除了以上的正式条约,双方另外在正式的条约后面附了一份买卖机器和武器的协议,商议了中国向英国派遣留学生的协议。单独签订了中国政府允许英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协议。

正式的协议书写在一张长卷上,现在已经被装裱妥贴了放在刘寄的书桌上。在双方签字盖印的底部,刘寄看着璞鼎查用鹅毛笔写下的英文签名,那枚印章只是东印度公司的印章。同样的中国也只是让礼部尚书签了名,盖上的也只是礼部尚书和官印。

刘寄暗自想到,英国人所谋求的法外治权,取得租界,合法贩烟一样也没有得到。他们现在只是取得了五口通商的权利,并且在刘寄的坚持下开放了东南亚、印度和本土的一处通商口岸。

这样一来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的英国强盗恐怕并不甘心,那么今后该来的恐怕还是要来。

第二十九章走向海洋

小雪以后十五天是大雪,这一天是农历十一月初七公历1823年十二月八号。

今天虽然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可却是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随同英吉利使者去西洋的是第一批五百名中国留学生。他们大部分是今年会试的举人,也有朝廷中低级的官员和附近各省第一批送来的秀才。这些人大多有些担心,不知道自己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来送行的家人凄凄切切的哭声加重这种不安的气氛。

今年会试第一名的杜受田应当属于前一类的人,这一年3第一名的成绩,居然被派遣到西洋去考察。在杜受田看来自己甚至有种被流放的感觉,那些流放琼州或者是乌苏雅里台的人还有可能回来,可这一出洋能不能回来在杜受田的心中都是个疑问。

当然这里面也有对未来充满了好奇的人,他们渴望知道红夷们生活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魏源正是这样一个特别的人,他是去年1822年考中的进士,这名29岁的青年很注意研究当世的社会经济,对来到中国的洋人,求知欲很强的魏源也渴望了解他们,这次召集士人到西洋去,无疑是魏源的一次机会,他要看看世界究竟有多大,海洋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这一大群中的领队是派遣到英吉利成立驻外领事馆的戴兰芬。在刘寄的手中的资料里,戴兰芬现年42岁,任职翰林院侍读,是一个知书达理廉洁奉公的官员。把他派去英国,在其他人看来似乎是被流放了。其实被派出去的官员正是今后刘寄要重用的官员,在临走前刘寄专门和戴兰芬长谈了一次。这位安徽人好诗及酒,也十分健谈。听到刘寄口中讲到的雄伟的巴黎圣母院,街道奔跑的四轮马车,修剪的整整齐齐的树枝,这位诗人打消了顾虑,决定去作一次冒险。

天津码头的海面上停泊着一艘武装帆船和一些福船,岸边的小船来往于大船和岸边搬运着补给。从远处看这艘数层高的远洋帆船高大雄伟,主帆上挂着一面米字旗。林立的桅杆中间,那名了望的水手芝麻般大小。隐约可以看见炮位上黑漆漆的炮管面对着岸边的中国领土。

刘寄亲自到了天津送这些出洋的官员和生员,他看着英国人的武装舰船默默的一言不发。直到萨克雷前来告别,刘寄才收回自己的目光。

萨克雷神色有些黯然的将一个木盒递给了刘寄,刘寄打开木盒一看,这是一本莎士比亚的英文版全集。

刘寄收下礼物对着萨克雷笑了笑,他勾了勾手指,一名跟在刘寄身后的侍卫将一幅装裱精美的水墨山水画递了过来。刘寄接过画卷交给萨克雷,一边说道:“这是一位意大利米兰人画的中国画,他的名字叫郎世宁。”说到这里刘寄笑了起来,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他是一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鸽。”

送给璞鼎查的是一只精美的官窑粉彩花瓶,上面红艳艳的寿桃洋溢着富贵的气息。中国瓷器在欧洲的名气,让璞鼎查小心的抱着花瓶“噢、噢”的叫了两声,这位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英国绅士在估量着花瓶的价值,在璞鼎查看来出自皇帝手中的一定是价值不菲的东西。比起萨克雷手中的画,璞鼎查更喜欢这个摸得着的东西。

准备离开中国的五百名拖着辫子的老少爷们自觉的集合到了刘寄的面前,他们黑压压的跪在刘寄这位天子的脚下。许多人失声痛哭起来,压过了海岸边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