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样一个大智大慧、无所不能的造物主不会造出“低等产品”,就像绘画大师不会画出低劣的油画一样。这样一个造物主不会故意使产品质量上不去,就像汽车制造商不会故意使汽车造不成功一样。
信奉正统基督教的人告诉我们,人活在世上的主要目的和原因,是为了“给上帝增光”,而人文主义者则告诉我们,人生存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表现自己”。
不过,如果我们接受“上帝是富有爱心的造物主,像尘世间的父亲对孩子那样,对自己的创造物有着相同的责任心”这一假设,那么我是否可以认为,信奉正统基督教的人和人文主义者其实说的是一回事。对父亲来说,有什么比看着后代过得好、取得成功、能充分展示自身能力和才华更让他光荣、自豪和满足的呢?如果一个足球明星在参加比赛,他到场的父亲是否会无动于衷、袖手旁观?耶稣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他告诉我们:“不要掩盖自己的光芒,而要让我们的光芒普照,以便为天父增色。”我认为,如果上帝的孩子们言行举止时卑躬屈膝、过得凄凄惨惨、害怕振作起来以便像个人样儿,那他们是不会给上帝增添任何“光彩”的。
本书首版出版之后多年来,我应邀在许多不同类型的教堂发表演讲,这些教派从福音派基督教到浸礼教到新教,再到所谓的“新思想现代宗教”和“思维科学”教派,不一而足。我曾经和公使、牧师、中国佛教的僧侣、不可知论者甚至无神论者深入探讨过心理控制理论。在与这些人士交往时,我根本没感到有任何困难,我们总能找到相同的根基,这些根基都来自某个基本假设:把人们从自己内心的、精神的、无意识的自我损毁行为中解救出来。如果个体希望(就算不是上帝指引他们)取得成功而不是失败,这种假设就是必然的。
美国著名教士诺尔曼·文森特·皮尔博士曾想针对心理控制理术说点什么,我和他也进行过几次愉快的交谈。不过,我并没有机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多数人想象的简单“积极思考”也时常以注定失败的结果告终,因为这种思考方式试图把问题推向我们存在的“边界”,而不是在自我核心中对其重构。
我想,我们不会看到对心理控制持反对意见的正统宗教或教会。
有关想象练习的结论
你在宗教上、精神上或哲学上有什么样的背景或者持什么观点,这其实无关紧要。想象练习、“直观显示”、“心像”或用我自己的话说叫做“精神影院”,怎样表述都可以。关键是你要实施它,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选定一个靶子,然后运用这一技巧,并真切地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21天试验,你就会欣喜地看到取得的成果。你肯定会下决心在余生继续运用这一手段,并且通过实践极大地获益,就像你之前的无数运动员、演艺人员、医生、律师、商业领导人以及其他人员经历的那样。你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练习起好步:
心理控制训练
当前的自我意象建立在你对过去的自我进行想象和刻画的基础上,这种刻画源于你对自身经历的解释和评价。现在,你要用与你之前用来树立不恰当的自我意象相同的方法,来树立一个恰当的自我意象。
每天腾出30分钟可以一人独处、不受外界干扰的时间来。放松下来,尽可能让自己舒服些。现在闭上双眼,开始想象。
许多人发现,如果想象自己坐在一块巨大的电影屏幕前看一部关于自己的电影,那么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重要的是让这些电影画面尽可能栩栩如生、详细具体。你要指望你的“心像”尽可能与实际经历相近似。具体做法就是关注想象的环境中有哪些细节、场景、声音、物体。在这种练习中,想象的环境中的具体细节特别重要,因为你练习的目标具有绝对实用性,你在营造一种“实际经历”。就神经系统的功能而言,如果想象得足够生动、足够详细,你的想象练习就会等同于亲身经历。
接下来要记住的重点是,在这30分钟内,你要看着自己的行为和反应恰如其分、很成功、很完美。你昨天怎样育行举止并不重要,也不必努力怀有“明天我要表现得完美”之类的信念。神经系统到时候自然会打理好一切——只要你坚持练习就行。要看着自己像你希望的那样去行动和感知。不要对自己说“我明天要这样做”,只用说,“我要想象自己现在就在这样做——就在今天30分钟里。”想象你如果已经成为想要成为的那种人时,会有怎样的感觉。如果你向来内向而怯懦,就“看着”自己在自由自在地与别人打交道、举止从容并由此感觉良好;如果你在某些场合恐惧、焦虑,就“看着”自己在平静而镇定地做事,满怀自信和勇气做事,并由于举止从容、镇定自若而感到更加开朗和自信。
这种练习会把新的“记忆内容”和存在的数据输给你的中脑和中枢神经系统。它能树立一种全新的自我意象。练习一段时间后,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有不同的表现”,这种表现或多或少是主动或自发的,而且不需要尝试。这就对了。你不必在此时寻思、尝试或努力,以避免获得不一样的感觉和不恰当的行为。你当前的不恰当感觉和行为是自动、自发的,因为你向自动机制输入了新的“记忆内容”(有现实的,也有想象的)。你将发现,这种机制既会自动作用于积极的想法和体验,也会自动作用于消极想法和体验,而且效果也一样。
步骤一:拿出纸和笔,对你打算在“精神影院”中构建、实验、形成和观看的“精神电影”进行简要勾勒和描述。
步骤二:每天腾出30分钟时间,最后在每天同一时段,找一个安静而隐秘的地方,闭上双眼,进入“影院”,然后开始播放、编辑、再次播放你的“电影”。
步骤三:对电影进行逐步“修改”(以便让片中“明星”(即你自己)的表现完全符合你的预期),并获得你想要的体验和结果。在头10天里,你要努力达到这一目标。
步骤四:在余下的11天里,毫不改动地反复播放并享受这部“电影”。
第四章|让自己从错误信念的催眠中苏醒过来
◆至少有%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让自卑感影响了自己的人生,而对无数人来说,这种自卑感成了他们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严重障碍。
◆“你”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不应与任何其他人形成竞争,因为在这个地球上没有任何人和你一样、和你处在完全相同的水平线。你是一个个体,是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