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宗仁每天的功课,为了让徐州的军民有信心,他这个司令官只能装出独掌乾坤的样子,来迷惑治下的百姓,有时候,骑在马上的李宗仁都自己觉得有些异样,脑中也会幻想徐州大战,第五战区力斩日寇于坚城之下,扬我中华国威,炼我华夏军魂。
天色还很早,天也是刚蒙蒙亮的样子,徐州的城门也刚打开。
罗荣桓顶着两个黑眼圈,出现在了徐州大街上,身后跟着一个国军中尉。看守城门的桂军连长,看了眼罗荣桓的证件,中将的光环在这个小小的连长眼中,简直就如同艳阳般刺眼。
尤其是罗荣桓一开口就是要见第五战区最高长官,李忠仁上将。把桂系小连长顿时雷的外焦里嫩,跟着罗荣桓的战马,就跑了起来。
‘李长官有没有起床?’
‘去司令部也要有个通报的人吧’
‘李司令见到我,是否会提拔兄弟一二……’
小连长有些上气不接下气的跑在大街上,脑子里却在胡思乱想。
“站住,什么人?不然开枪了。”李宗仁的卫队,和40军警卫连顶在了一起,双方都有保护长官的重任。
李宗仁和罗荣桓在马上都是一愣,李宗仁是看清了对方的装束,因为接待过曾一阳,知道来的是40军的部队。
而罗荣桓更是诧异,在临出发前,曾一阳和罗荣桓介绍过第五战区的情况,也详细描述了一些李宗仁的样子,罗荣桓在第一时间就认出了对方是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罗荣桓一挺腰,下马拨开警卫连的战士,走到了双方的中间,大声问道:“来的可是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将军?”
李宗人的卫队马上就不乐意了,国军上将,称呼先生?这就是大不敬,双方的火药味一再升级。
李宗仁挥手,让侍卫放松,在马上沉声道:“正是李某,不知将军在40军担任何职?”
李宗仁并没有对罗荣桓多大重视,在他看来,40军由于和国军两个体制,使用的密码也完全不同,要想和40军联系,就需要先和重庆联系,然后再由蒋介石的侍从室找GCD在重庆的办事机构,然后再转到40军,这样一来,周转麻烦,而且也不安全。
于是,就有了让40军派遣人员来徐州,作为联络之用。
罗荣桓不卑不亢的说:“国民**军40军,政委罗荣桓,见过李先生。”
宗仁在马上的身躯一震,心说,不至于吧李宗仁马上从马上跳下来,隔着十来米的距离,就伸出了手:“李某代五战区数十万将士感谢40军的大义。”
他不过希望来一个联络参谋,40军竟然把二把手都派来了。问题就出在了多方转发给40军的那封电报上,李宗仁为了避嫌,让40军派遣人员,去徐州,设立办事处,共商徐州抗战大局。
李宗仁如此大的口气,试想40军能轻视吗?
于是一个由一百多警卫,十二个参谋,三个电报员等,二百多人组成的办事机构,被派到了徐州。
自从济南失守后,日军向南推进谨慎了很多,攻占济宁后,第10师团终于开始分兵冒进。
运河西面的40军对整个战区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起来,李宗仁也看到了战机,但要拖住7万在黄河和大运河之间的日军,谈何容易。
于是,就有了让40军参战的准备。
原先他也担心,曾一阳并不会服从战区的指挥,毕竟还有汤恩伯的十万大军在其后,李宗仁哪能不知道蒋介石的想法。他的这个老对手,铁腕手段,下手极狠。
只要40军在黄河沿线伤亡惨重,汤恩伯立刻就会强行收编,围剿40军的作战中去,而会视周边的日寇于不顾。
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年代里,曾一阳能不小心吗?
曾一阳当然要当心,蒋介石早就希望通过一场谈判,停止中日两国的作战。尤其是,在南京失守后,这种愿望很强烈。
但蒋介石知道,想要日军停战,除非把日军打痛了,打蒙了,大傻了,在巨大的伤亡面前,日军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和国民政府坐到谈判桌子前,商讨停战事宜。
不过,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就是日军的伤亡继续扩大下去,以至于在经济危机中,还未恢复的日本经济,无法支撑日军的庞大的军费。
还有一点私心,就是蒋介石希望通过中日之战,让杂牌军和GCD的军队,在和日军交锋中大量伤亡,无力补充。从而让他获得全国的掌控。但他忽略了一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日军不会放弃已经占领的中国土地,随着日占区的进一步扩大。
日本从中国的经济掠夺中,获得了巨额的补充。
使得战争还能勉强支撑下去,这是蒋介石无法想得到的。即使谈判,蒋介石也无法获得他心中的筹码。
他的底线就是维持34年,长城战役之后,中日两国的版图,除此之外,日军占领中国的其他地方,必须退让给中国。在德国的斡旋下,蒋介石的这种愿望原来越强。
柏林也对日军进行了重新的评估,获得的结果是,日军不但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胜利。
而且,还很有可能在中国一直沉陷下去,被拖入持久作战之中。
于是,德国就成了一个中日两国之间的中间人,传递着双方的筹码。
日军一口咬定,华北六省脱离中国政府,并在华东取得的既得利益可以退让一部分,将南京让给蒋介石。
但蒋介石知道,34年之后的中国领土,任何一地只要还在日本人手中,他的政治生涯就到头了。
卖国贼的名声也无法抹去。
蒋介石一狠心,只能将徐州战役一再升级,以至于眼看又是一个淞沪战场。各地汇聚到徐州的军队越来越多。
李宗仁眼看着这么多的部队,但是他能够指挥的动的军队,还是那么些人,就越来越担心。
随着国民政府一再在增兵,日军增兵也是必然,可作为战役指挥官的李宗仁,能够指挥的动的部队,还是那么些人,就让他很担忧。一旦汤恩伯、顾祝同不接受他的调遣,最后徐州战场的失败,将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于是,就打起了40军的主意,不过也是带着商量的口吻。
罗荣桓在徐州坦然的住下,并在第一时间,建立了和40军的空中桥梁。
本来稳固的徐州战区,在三月中旬的时候,却突然出现了意外。日军第10师团的长濑旅团,连被士气低落的第三集团军拖住,在济宁、邹县一带周旋。伤亡不大,战果也不大,毫无建树的表现,让第10师团的另外一个旅团长濑谷启大为恼火。
装备精良的第10师团,连被称为钢军的第5师团都要大叹不如。
常设的挽马师团,28000多人的正常编制,在加上特编的两个重机枪大队,两个坦克中队,两个独立重炮联队,这样强横的实力,即便第5师团都是自愧不如的。
但被一个斗志不强,内忧外患的中国第3集团军挡在了济宁,这等耻辱,让濑谷启绝对无法容忍的。
带着整个濑谷旅团,加上一个重炮联队,一个机枪大队、一个坦克中队,以及后勤等部队,一万七千兵力,直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