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血战旗 > 第193部分

第193部分(2 / 2)

崔可夫从一踏入这篇土地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迥然不同的景象,军民合作的场景屡屡出现。很多士兵穿着破旧的军装,帮着老百姓挑水的场景,深深的感动了崔可夫这个苏联军人。

在他的影像中,军队就应该代表人民,但这种军民合作的场景,即便在苏联也不多见。

在中国生活过几年的崔可夫多少会一些汉语,看到不时走过,脸上带着菜色,但还算精神的中国农民,他再也忍不住拦住了一位从他们身边走过,不时好奇的用余光观察他的农民。

“你好,请问这就是八路军的驻地吗?”

穿着土布,很多经常摩擦的地方都打着补丁,完全是一副本分山里人的装束,苍老的脸上,岁月的痕迹一目了然,被崔可夫拦住后,老农被吓了一跳。

山里人几乎一辈子都很少出门,更别说见到高鼻子大眼睛的欧洲人了,老农紧张的看了一眼边上的**中校,然后慢慢的鞠躬,紧张的问道:“长官,我可是本分人哪”

中校军官不耐烦的打断了老农的辩解,指着身边的崔可夫对老农说道:“这位是苏联长官,他是来你们这里了解备战情况的,把你知道的都告诉他。”

老农苦着脸,哭丧的说道:“我不过是一个种地的,这年景说不上好,但今年的雨水还算来的及时,地里的收成啊……”

中校军官挥断了老农的唠叨,训斥道:“谁让你说地里的庄稼了?苏联专家是让你告诉他,这里驻扎的是什么军队,有多少人,你们家里有没有住兵……”

中校稀里哗啦的说了很多,但老农却是一脸无辜的看着几近表演的中校,最后才无助的说道:“我不过是一个种地的,打仗的事情我不知道啊”

啊——

中校顿时气的想给老农一巴掌,心说,不知道你耽误我什么事情。中校出生富贵,就像是军队中的军官一样,如果是普通军官,出生贫寒,那么即便上了军校,也只能下部队,从排长,连副做起。

等到十年八年后,才能稍微过得像个人。

但是有门路,有势力的子弟从军,可不会走这么一条路。军校一出来,就能在后勤,军需,参谋这些部门镀镀金。几年下来,就下部队,直接从营长、团副干起,仕途上升迁要容易很多。

不过,老农显然很不给中校面子,正在一行人有些遗憾的时候,一列骑兵从远处过来。

同样的军装,同样的武器,但是马上的骑士给人的感觉,却是有着萧杀的气势。

骑兵中间,几个干部摸样的人谈笑着缓缓驾驭着战马。

这队人马显然是来迎接崔可夫一行的,看到这一幕,那个还在跟老农怄气的晋军中校总算是送了口气。

崔可夫一行人总是问这那些,很多敏感的问题还是晋军中的机密,他也自然不敢说,但从崔可夫失望的眼神中,他心中有种被刺痛的感觉。

骑兵队伍也发现这崔可夫这些人,立刻加快了速度,一个带着黑框眼睛的干部催动了身下的马屁,高声用俄语喊道:“来的可是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将军?”

崔可夫也走出了人群中,知道是来接待他的。

当两人紧紧的握住对方的双手,激动的神情,让一边的那些晋绥军军官有些举足无措。

来的正是更新*最快八路军副总指挥刘中将,崔可夫虽然征战多年,但是有些失神。因为对方的眼睛,有一只是无法转动的,很显然是假眼。

受过如此重的伤,能够活下来的本来就不多见,还能回到战场,显然就是奇迹。

高傲的崔可夫也渐渐的放下了自己的身份,不再用一种专家的姿态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将马匹的缰绳交给身后的人员后,两人并肩走在碎石遍地的土路上。

经过交谈,崔可夫才知道,对方是留学过苏联,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俄语,巧合的是,崔可夫作为东方事务的军事专家,也会讲一口中文,虽然口音很重,但还是能够听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刘将军,我从武汉到南京,看过了很多部队。就像是有些部队确实很优秀,士兵的斗志也很强,但从你们的士兵身上,我看到了一支不一样的军队。”崔可夫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说着东方式恭维的话。

“军队,只有代表人民的时候,才是他最强大的时候。”刘副总指挥淡然一笑道,他知道崔可夫来山西不过是走一个过场,主要还是了解华北的中**队的战斗力。

首选当然是东北军和晋绥军,虽然好奇为什么崔可夫会来八路军总部,这个答案只有请示中央后才能知晓了。

两人在路上的交谈只不过是谈及风月,根本就没聊战事,相对于八路军接待上的谨慎,一到驻地,连饭都没吃,崔可夫就提出了要上前线。

这下变故,一下子让八路军很多人都无法理解。

前线在哪里?

眼下平型关繁峙正打的如火如荼,而八路军总部的驻地,要到平型关最快也好一周的时间,崔可夫这么可能会舍近求远呢?

近距离观察日军的作战素养,是他此行的一个关键工作。他能够通过对日军的直接观察,将信息反映后,对关东军的作战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评估。

种种迹象表明,日军对苏联远东的窥视并没有消除。

苏日之战,势必会爆发。但是控制在小规模之下,才是崔可夫最关心的。

小规模作战,几万人的区域作战,苏联是有信心击溃日军的。用一场大胜,让日军断掉北进的念头,才是关键。但如果是大规模的作战,在日本控制了整个中国东北后,两个军事强国的边防线就有二千多公里,这么长的战线,而且远东又是苏联的边远地区,物资运送要较日军困难很多。

所以,崔可夫一到八路军的驻地,就迫切的希望能够跟从八路军的作战部队,去前线看看。

正好,八路军副总指挥,兼129师师长刘BC也要去前线,于是在刚刚抵达霍城的崔可夫又马不停蹄的赶去115师的防区。

处于前期不利的消息,崔可夫是很不看好在这场战役的。

这一天,崔可夫找上了115师师长林总,一进林总指挥部,就用一幅质问的口气问:“为什么有军事行动而不告诉我。”

林总的脾气并不好,皱眉就要离开,崔可夫代表着苏联,是老大哥,但不见得115师的作战行动都要向你们请示吧不喜言语的林总,走出指挥部跨上了战马,留下一脸呆滞的崔可夫。

115师对平型关附近的地形勘探不是一天两天了,这里很适合伏击战,但是面对日军第5师团的精锐旅团,115师在重装备上显得有些不足,配合的兵力也不足以歼灭整编制的日军作战部队。

所以,前线指挥部断然放弃了伏击日军作战部队的计划,反而准备对其辎重兵联队进行伏击。

伏击日军辎重兵的好处是,能够缴获更多的物资补给,部队的伤亡也不会太大。

部队两天前就到了伏击地点,按照日军三天运送一趟补给的习惯来看,今天正好有日军的补给部队经过平型关。林总也无心跟崔可夫多说,直接去视察部队。

崔可夫不敢相信的看着林总从身边走过,好像他完全不存在似的就骑着吗走了。

气的哇哇直叫,也跟了上去。

第三十七章 大捷

第三十七章大捷

八月底,张家口失陷,南口会战彻底告败,汤恩伯已经带着五万多中央军退入了后方。

日军第5师团乘机挥兵西进,攻占灵丘之后,25旅团已经迫近了平型关,将直接叩击进入山西的东大门。

匆忙组织的平型关会战,在大同失陷后,失去了其侧翼的保护,好在李服膺将大同沿线的铁路桥梁都炸毁,让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无法依靠迅捷的铁路线迅速南下,攻占雁门关,切断繁峙、代县附近晋绥军的后路。

给在这一区域指挥的晋?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