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曾一阳指挥的战例来看,十几万的部队协同作战,曾一阳还是没有大问题的。要担忧的就是师级干部缺乏,很多团长能不能胜任师长,乃至军长的指挥岗位才是最大的麻烦。
“还有……”曾一阳想了想,还是将军委的意见告诉了罗荣桓,不是他不信任对方,而是这个意见有点打消人的积极性:“我希望最后整编完成后,总人数在八万人左右。还有,其中四万人会被作为八路军的补充兵源,被带到关中去。一万人会被十七路军的补充兵,送到庆阳。”
“我就知道。”罗荣桓这才明白,原来心中一直有些不敢相信,军委竟然会让四十军全力训练这些士兵。原来是给八路军准备的补充兵,真是辛苦了自己,便宜了别人。
不过,让罗荣桓很意外的是,曾一阳的脸上丝毫看不出有失望的情绪,反而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这个,军人,困难无时无刻都会出现,很多时候坚定下去的是一种信念,但必要的挫折也是要的,只能在平时慢慢的积累,所以说,吃亏也是福。”曾一阳说的有些冠冕堂皇,但架不住听得人有心,顿时将曾一阳的形象拔高不少。
两个军区都是受四十军军委领导的,难道曾一阳就这么乐意手下的大将倒霉?自己还偷着乐,有这样的军长,四十军的干部们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感叹。
罗荣桓在第二天就先去了在马家湖训练的新一团,这支部队是河套军区的主力团,原来战斗力还不错。当然放在四十军的眼里,还算不上好部队,因为新兵太多。
五成的新兵,让军区司令也看了高兴不起来,更不用说四十军政委罗荣桓了,看了一眼训练后,就直皱眉头。
大部分新兵都是刚刚放下手中的锄头,参加训练的,很多人都是带着好奇和木然的神情,在队列中频频出错。
罗荣桓现在才知道,为什么曾一阳一听说要将这些部队送出去后,那么高兴了。简直就是地方军区的胡闹,十万人的新兵,对上四十军一个主力团,都不见得能不能顶得住。
根本对当兵一无所知的士兵,在第一个伤员出现后,就会变得无所畏惧,如果对方有大炮的话,说不定就会哗变。
“谢司令,这就是你说的主力团?”在罗荣桓眼中,这些兵连步枪都刚刚会用,还有三百多人更是拿着红绫枪和大刀片。
看到干部的时候,眼神中也带着那种惊恐,畏惧。
一看就知道,刚放下锄头不久的新兵。
当年红军在江西的时候,也是这样的装备,或许武器上还会更加不如一些。但那是山地作战,两军交锋的距离都在树林,山坡,乱石之间被缩短了,一轮枪响后,就是冲锋后的白刃战,要是在平原上,连冲锋都冲不上去。
“都是举家逃难迁过来的,大部分都是关内的,听说我们河套有力气就能吃饱饭,都不要命的来。真要安排到农场里,也不好办,只能将那些青壮都组织起来。”谢子长也是无奈,这么多人,根本安排不过来,农场的事情有军委的人在,他根本说不上话。
农垦兵团已经是被归入总后勤部管理,根本就不是他这个军区司令能够管得了的。
但是其他地方,要么是划给了牧民,要么就是地方太小,还在开垦,需要的人也不多。
“你告诉我,其他部队到底有多少新兵?”罗荣桓面色凝重的问道,他看出来了,绝对不会像是报告中说的五成新兵,因为那样的部队,他也带过,由老兵带着,杀气还是有一些的。但是,他看到的是一群绵羊。
“八成……”
“多少?”
“超过八成,其实也不算八成,有一些战士都训练了好几个月了,另外的都是这两个月招收的,大部分都去种地了。”谢子长低声回答道。
头痛罗荣桓绝对是要疯掉了,全是新兵,还敢组建十万人的大部队,这是心太大,还是人太疯狂?
“你的事情已经上报给军委了,军里把责任担下来了,但是需要你配合。”罗荣桓毕竟是做政工的,给了谢子长一个台阶后,让对方的情绪也不那么大了。
绥远的局势危急,军里也下达过动员令。为了担心主力部队走后,防区内出现大片的军事空白,所以才招收了大量的青壮。其实,也不算大错。
罗荣桓可算是见识到了四十军的威望,在西北民众中,都知道有一支从来没有打过败仗的四十军,这样十传十,百传百的,将四十军的军力夸到了天上去,很多人都以能够加入四十军为荣。
罗荣桓没想到,为了做工作,足足做了一个多月,才完成,而那时候,四十军已经度过黄河到了山西。
1937年7月7日,曾一阳心神不定的等了足足一天,连一直都不常去的电报房都去了好几趟,其实,步入七月,曾一阳整个人的神经都紧绷了起来,也不单单是这一天,军部情报参谋还以为是军长要查他们的岗,显得战战兢兢的。
只有曾一阳自己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这么紧张。让他失望的是,除了军委的命令之外,什么重要的情报都没有。
到了晚些时候,曾一阳有些失望的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难道是自己记错了,还是历史的轨迹发生了改变?
刚刚被女生们的掌声和赞扬淹没的陈光带着兴奋的神色,出现了在曾一阳的小院里,曾一阳的反常被所有人都看在了眼中,陈光的出现当然是为了关心他。
“一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被你弄糊涂了。”陈光随后给自己倒了杯水,坐在曾一阳面前,关心的问道。
“没什么,只是有些心神不宁而已。”曾一阳有些失落的样子可不多见,让陈光也愣了愣神,随后曾一阳接着说:“日军要在北平城外进行军演都一个多月了,我总觉得要发生大事,今天就是有些担心而已。”
“丰台的日军驻扎了一个大队,一千人都不到,军演不过是幌子,但总不能大摇大摆的进攻北平吧”进入六月一来,对日军的情报也是越来越频繁,陈光也对此很清楚,但是缺乏话题,因为日军的情况他又知道的不多。
但有一点,他还是能够判断的,日军是不敢发动对北平的进攻的。
虽然,北平的外围,有三面都被日军控制了。但是在北平的南门,宛平还在东北军的手中。而北平又是城高墙厚,面对一个师驻防的北平,周边又有五个师,陈光觉得日军的胆子不会这么大。
情报上,日军在平津的兵力也不过只有两万人,但大部分都是伪蒙军队,真正的日军才一个旅团左右。在长城外,热河和察哈尔有四万左右的伪蒙军,但是要通过长城,还需要一地的时间。
保定,少帅府邸,张学良看着刚刚送来的电报,皱着眉头。
东北军和日军时有冲突,但都是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但这次日军是就像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似的,用一个大队,围住了驻扎着一个东北军精锐团的宛平城。
据说是有一个日本兵,在日军演习过程中,走失了。要求进宛平城搜查,被中队拒绝后,日军中国驻屯军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就将一个大队九百多人全部拉出了丰田,将宛平城死死围住。
“在宛平的是105师的哪个团?”
“高鹏云旅的685团,另外313旅的旅部队和另外一个团离宛平很近,一天就能增援到,兵力上占优,是否命令固守?”孙铭九虽然是侍卫队长的身份,但更多了的充当张学良的军事参谋,作为少壮派军官,又是日本陆士毕业,眼见要比其他参谋开阔一些。
张学良此时想的不是将宛平城守住,因为他根本就不担忧宛平的安危。在北平,是东北军精锐中的精锐,105师,作为他的中军主力,这支部队在34年的时,一度曾经增加到35000人,比一个军的实力都强。
现在精简下来之后,虽然减少了5000人,训练装备都不缺,手下的团,也是四营制的团,每个团1800人左右。
张学良现在考虑的是,被一个日军大队包围,他的这支卫戍部队的脸面上很说不过去,是否准备出击一下。
“南京方面怎么说?”何柱国急忙将刚收到的电报给张学良读了一边:“宛平为北平最后门户,宛平失,将平津亡矣,无平津之华北,将名存实亡。故全国支持东北军之守土卫国之劳,力保寸土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