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血沃黄龙石 > 第34部分

第34部分(2 / 2)

“萧公,我来也!”

张心也走进囚车,县令一声令下,几十个官军分成两列,闯进府里来,趁这个机会,我很顺利地逃了出去。

当我赶到刘邦家的时候,远远地看到有几个便衣的人在院子外转悠,我无法进去,只好转道到灌婴的家,想让他和我一起想办法。到灌婴家,我敲了好办天的门,居然没有人出来,难道是灌婴已经逃了,我又转回刘邦家。

我利用黑暗掩护,摸进了院子,没敢从门里进去,看屋里有灯光,敲了敲窗棂,轻声说是萧何派我来报信。屋里居然是个男人的声音在回应我,告诉我说萧先生已经安排好,吕雉已经转移,没危险,请回复萧先生。

正当我准备离开,外面的人开始朝里面冲,正好挡在我的面前。我被十几个人围着,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官兵,没有受过攻击训练,被我击倒两三个后,全都站到离我三四米远的地方观望着,不敢往前进一步。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动过拳脚,今日突然就觉得力量大增,暴发力奇强,似乎每动一下手,每动一下腿,都有千钧的力量,只需轻轻一挥,被击中之人就会如落叶般被打飞,弓身一跃,差不多能跳起二三米高,六七米远。我觉得像是项玉附体一般,有着使不完的力气,耗不完的精力,但是,我这个人从来缺乏自信,此时居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那些人不再进攻,自己倒呆呆地立着了。

正在我与那些人僵持的时候,屋里人出来,他认识这些人,对他们说:“尔等也不过农民,何苦与刘季作对。况刘季千人大军正开来沛县,明日一早必到,县令必不能守城。刘季进城,有怨报怨,有德报德,尔等可能自全?且灌婴已攻入县衙,只等县令回衙,必被生擒。尔等为县令而与刘季为敌,其得失,可自思量。”

那些人立即放下兵器,说他们只是受命于亭长,从另外的地方调来,配合官军抓叛逆,并非自愿与刘季为敌,现在,他们愿意投靠刘季。

那些人一看我比较会打,就主动服从我的调派,一起去攻打县衙,救出萧何和张心。

当我带着这十几个人直到县衙时,县衙里却非(www。kanshuba。org:看书吧)常平静。我们冲进去,看到萧何、张心、县令,正坐在堂上闲聊。此情此景,真是让我无法理解,先前的朋友成了敌人,才刚的敌人转眼又成了朋友。

我还发现灌婴正领着好几个人在县衙里巡逻,把守着各个通道,看我带着几个人进去,他叫过曾躲在刘邦家里的那个人,询问了一下情况,就放我进到堂上。形势的急剧变化,让我真是莫明其妙,但看萧何谈笑风生,看县令的默不作声,看张心的心不在焉,我似乎明白了,真正胜利者,首当萧何,如果没有他,这大局可能早就乱掉。

天一亮,我们就在县衙里用完早餐,再前呼后拥,朝西北城门走去。萧何牵着县令,满脸堆笑,我们则紧跟在两人身后,昂首阔步,大有意气风发之感。城里人不明就里,纷纷躲到暗处观察,只有少数人,远远地跟在队伍的后面,想一探究竟。

到城门口,我发现看门人的头领已经换成了刘邦的人,那人正领着手下对来往的人进行严格的盘查,此时已接近早上入城高峰的末期,进城的人并不很多。那人见我们大队人马到来,立即停下手中的事,前来向萧何报告。萧何点点头,然后领着我们上了城楼,吩咐摆上酒席,待刘季队伍一到,就打开酒坛庆贺。

快到中午时,刘帮的队伍终于出现,我本以为刘邦的队伍会像一群返乡的民工,哪知道远远还没见人就见几面巨大的印有“刘”字的旗帜,队伍的头出现好一阵,才看到队伍的尾,粗略算来,大约不会少于五百人。城楼上的人沸腾起来,指着越来越近的队伍议论纷纷,县令看了,颓然地倒回到座位。

队伍近了,透过飘扬的旌旗,终于见到傲然立于战车上的刘邦,一身戎装,腰间仗剑,气度不凡,身后周勃、樊哙骑马护在左右。紧跟在战车后面的,是两列装备整齐的士兵,这些士兵步伐整齐,戈矛森然,绝不少于二十对。再后面,人员就显得有些杂乱,不但服装各一,武器也各不相同,甚至还有举棍棒扛农具的,但还是能基本保持有秩序地前进,在各色旗帜的辉映下,依然令人生畏。刘邦真是神了,这么几天时间,哪里找来这么多人,而且如此训练有素。

萧何一见此景,立即叫人抱着酒坛,一起小跑下了城楼,我们也紧随其后。

刘邦见萧何来到战车前,立即从车上下来,首先抱拳致意,萧何捧着酒爵,让待酒人斟满,奉给刘邦。刘邦一饮而尽,将酒爵扔给待酒之人,然后高声叫道:

“兄弟们,随我与萧先生进城。”

起点中文网 www。qidian。com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六十四章 怀疑

更新时间2012…6…16 14:33:31  字数:3025

我有些失望,我与张心就站在萧何的身后,刘邦居然只是瞄了我们一眼,没有任何的表示,便旁若无人地牵着萧何的手登上战车,朝城里前进。

刘邦的队伍浩浩荡荡开进城来,城里百姓先是惊得四处奔逃,但当得知是刘邦后,又都从躲藏的地方出来,远远地望着,整个城里的空气依然比较紧张。如果换作我,也会为自己的命运而紧张,我已经深刻地感受到,在这个时代里,对于老百姓来说,根本就没有敌我之分,内在的,外在的,都不一定是自己人,杀戮是轻而易举也是时常发生的事情。没必要分清敌我,只有抢先逃命才最为可取。

来到县衙,谁都没有坐下,主位只有一个,刘邦首先发话,要县令坐,只把自己当成客人。县令没敢表态,只畏缩地站着,樊哙瞪着如铜铃般的大眼睛,“嗯”了一声长音,县令嗫嚅着说:

“我,我无德,能,不,不能坐。”

樊哙又“嗯”了一声短音,县令见此,又忸怩朝前挪步,樊哙又“嗯”了一声闷音,县令身体一软,瘫倒在地。

我对县令并不熟悉,但看得出来,他一定也还算得上个读书人,刘邦在此地拉帮结派,他居然没有派人弹压过,从统治者的角度来说,他算得上是个庸才,从民众的角度来说,他算个得上个蠢才,但也正是这样的人,统治者对他放心,老百姓也不大触他的霉头,虽然没有两头讨好,但至少不是两头都得罪,官做得还算平稳。如果没有萧何这一帮人,也许,他还会在秦末的大风大浪中开着这艘瘦小的破船继续前进一段时间,说不定,老百姓还真能因此少遭遇兵豩之灾,暂保性命无虞。这样的官不但在我们的历史上层出不穷,在现实的社会里也真不少,他们饱读诗书,大道理一讲一大箩,但就不能做出一件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当然,他们也做不出害国害民的重大事情,他们没有是非,但能维持现状,不能以非对是,也不以是对非。

刘邦扶起县令,萧何却说:“刘季为亭长,仁义以对乡亲父老,全城敬服,堪为大任。”

刘邦却推辞说:“现今天下纷扰,诸侯并起,沛令一席自应选择全县最有声望之人。我并非自爱,实因德薄能鲜,误己事小,倘若误了全城父老,那就百死莫赎,还是快快另选贤能,以图大事吧。”

早在我们到县衙之时,我已经发现堂上多了好几个长者,这几人见刘邦出言谦逊,更加悦服,纷纷扬起大指头?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