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6(1 / 2)

,搭建草屋,在边界蛮荒地区,跟土人杂居。

但缅甸无法抗拒清政府的压力,便把朱由榔交给坐镇云南昆明的吴三桂,吴三桂把他绞死。

这个使人作呕的明王朝,建立二百九十四年,到此灭亡。

——跟明王朝同时结束的,还有漫长的第三次宦官时代。

朱由榔十六年颠沛流离的小朝廷中,宦官当权的传统没有改变。

最后一位宦官巨头是司礼太监马吉翔,他在破草屋里的金銮殿上,对忠心耿耿、追随正统政府流亡的官员,仍不断地呵责叫骂和施用廷杖酷刑,好像仍在北京一样。

朱由榔被擒送回中国之前,缅甸政府把马吉翔诱出杀掉。

——站在当时的民族感情上,由汉人组成的明王朝的覆亡,使人悲痛。

但站在中国历史的高峰回顾鸟瞰,我们庆幸它的覆亡。

明王朝本世纪(十七)的疆域已萎缩到三百余万平方公里,而且仍继续不断萎缩,内政的改革根本无望,只有越变越坏。

如果拖下去,拖到十九世纪,跟东侵的西洋列强相遇,我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会被瓜分,中华民族会成为另一个丧失国土的犹太民族,而且因为没有犹太人那种强烈的宗教感情作为向心力的缘故,将永远不能复国。

至少,注意一点,二十世纪清王朝一再割地之后(总共割掉了、百五十余万平方公里)中国仍有一千一百四十万平方公里,比明王朝要大三倍,使中国具有翻身的凭借。

这当然是二十世纪的今天一切都事过境迁后的观点,不是当时面对着异民族铁蹄入侵时的观点,两者时间相距三百五十年。

九汉民族的反抗与三藩战役满洲人从没有想到会把明王朝消灭,更没有想到会成为天朝中国的主人,突然间被吴三桂邀请入关,已大大地出他们意料之外,而迁都北京后,向南方进军,好像暴风吹散一堆落叶,所向无敌。

满洲民族于是大为惊奇,惊奇他们自己的满洲兵团竟是如此的英勇,也惊奇汉民族竟是如此糟透了的懦弱。

事实上当时的情形确实如此,但它是有原因的,明王朝的军队腐败已极,汉民族疲惫已极。

统治阶层的变化已不能刺激强烈地反应,在人民眼睛中,满洲兵团,汉奸兵团,明政府的正规军和游击队,以及所谓流寇,都是一丘之貉。

更加上对明政府和对朱姓皇帝的厌恶,除了少数士大夫乡绅之外,没有几个人肯认真的为它牺牲。

于是清政府毫无忌惮,就在一六四五年,攻陷南京之后,颁布剃发令。

剃发,在另一个角度说,也叫辫发。

自从有历史记载以来,北方的一些蛮族,都是辫发的——我们不知道什么原因。

五世纪大分裂时代,南朝的汉民族诟詈北朝的鲜卑民族是“索虏”索,绳索,形容他们的辫子像绳索一样垂在背后(这诟詈比较温和多了,二十世纪初叶,汉人讥嘲满洲人的辫子是猪尾巴)这种专属于男子的发型,十分丑陋,先把头顶四周的头发剃光(剃发)只留下头顶当中的一撮,使它成长,然后结成辫子(辫发)垂到背后。

在稍为有点文化水准的人看来,如此装束,实在难以入目。

汉民族男子对头发传统的处理方法是束发,既不剃边,也不下垂,而只是盘在头顶上。

金帝国在十二世纪二十年代,就曾下过剃发令,凡拒绝一律处死,但只限于政府官员。

现在清政府则普及全体汉人,严厉地执行,并喊出狰狞的口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是一项尖锐的挑战,一下子触发起疲惫不堪的汉人的民族情愫,原来对砍头都驯服的像一群羔羊,忽然间只因为要剃掉他头上一部分头发而怒吼如虎。

我们引叙当时绍兴(浙江绍兴)一位西洋的传教士马丁尼在他的《鞑靼战争记》一书中的目睹记载,代为说明:鞑靼军发现没有任何抵抗,顺利地占领绍兴。

浙江省南部各县,也很容易的予以征服。

鞑靼这时候下令,强迫新近归降的汉人剃发,于是所有汉人,无论士兵和市民,都愤怒起来,手执武器,向鞑靼反抗。

他们对国家和皇帝都没有这种热爱,而为了保护自己的头发,却舍生命去抵抗强大的敌人,鞑靼终于被击退到钱塘江以北。

最具有代表性的激烈反抗,发生在扬州(江苏扬州)和嘉定(上海嘉定)这两个孤城的殊死战斗,招来满洲人残酷的报复,他们在扬州屠杀十天,死八十万人,在嘉定屠杀三次,死二十万人。

——这笔血债,于二百年后十九世纪末期,汉民族向满洲人讨还时,称为“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可是被要求偿还这笔血债的凶手的后裔们,早已忘掉他们祖先这段兽行。

因为没有统一的领导,最后的胜利仍归于满洲人,汉人终于跟满洲人一样,背后垂下辫子——这辫子垂了二百余年,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才跟清政府被同时剪除。

不过汉民族的战斗力使满洲人变为恐慌,那时明王朝最末一个皇帝朱由榔仍在西南流浪,云贵高原一带山岳起伏,消息跟外界隔绝,清政府不愿再遇到扬州、嘉定那种场面,它希望跟逃亡中的明政府议和,互不侵犯。

但大汉奸吴三桂反对,他主张斩草除根,并自愿当异民族主子的先锋,清政府迟疑了很久才接受他的建议,朱由榔遂死于吴三桂之手。

——回溯十二世纪的往事,金帝国以雷霆万钧之力南侵,却只能推进到淮河为止。

而它的后裔清帝国,却迅速地把全部中国并吞,主要的原因是,金帝国在开始时便缺少得力的汉奸和汉奸兵团的帮助,以致完颜兀术虽然渡过长江,仍是一支盲目的孤军。

而清帝国入关时,已豢养了不少强有力的汉奸和汉奸兵团,吴三桂更是摇着尾巴送上门的狗。

很多重大战役,往往不是满洲人攻击汉人,而是汉奸攻击汉人。

清政府旗帜下最著名的三大汉奸,都被封为藩王,并划给他们广大的地盘。

当时称为“三藩”清政府有一项最进步的措施,是皇帝的儿子不一定加封亲王。

加封亲王后也不能取得采邑土地,也没有政治性的王府组织。

而这三个非皇族的汉奸藩王,却各据一方,成为半独立的局面,显然不是正常状态。

连三大汉奸都感觉到,削藩不可避免。

削藩是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必须采取的手段,但中国历史显示的现象是,每一次削藩,都要引起一次激烈地反抗。

一六七三年,尚可喜因为不能忍受他儿子尚之信的横暴,向清政府请求退休,推荐尚之信继承他的王爵并接替他镇守广州。

当时的皇帝是福临的儿子玄烨大帝,他允许尚可喜退休,也允许尚之信继承王爵,但不允许尚之信接替老爹镇守广州,他说:“地方官职,没有世袭的规定。

”吴三桂、耿精忠(第一任藩王耿仲明的孙儿)听到消息,发现气氛有点异样,于是他们也请求同时退休,目的在试探清政府的态度,希望(并相信)中央会慰留他们。

清政府对这件事十分重视,有过激烈的争论,了解一旦真的撤藩,三个大汉奸一定叛变。

二十岁的玄烨大帝坚持撤藩,下令接受他们的请求。

最新小说: 妖王溺宠:拐个蛇男当相公 开局一张破床垫[经营] 我的科学修仙 新神话:大圣降妖伏魔传 仰他 西游牧神篇 剑斩天痕 [聊斋同人] 我的聊斋生活不一样 都说了不是恋爱游戏[综武侠] [红楼同人] 红楼之小皇孙的躺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