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37(1 / 2)

乱,宋政府的军队,只能对内,不能对外,明年(九八一)黎桓用诈降计把侯仁宝杀掉,宋军大败而回。

九八三年,黎桓向中国进贡谢罪,并呈上丁(王睿)同意让位的奏章,请求册封。

中国宋政府最初还不允许,僵持了三年,到九八六年,对既成事实既无力予以改变,只好同意,于是册封黎桓当静海战区司令官,继而再封为交趾郡王。

下世纪(十一)一○○六年,黎桓逝世,儿子黎龙廷即位。

一○一○年,大臣李公蕴发动政变,杀掉黎龙廷,自己继位,请求中国册封。

中国不再为他们计较是非了,就册封李公蕴当交趾郡王。

李氏王朝对中国进贡不绝,但这并不能避免边境冲突,最严重的一次发生于七十年代一○七六年,国王李乾德(李公蕴的孙儿)在位,攻陷邕州(广西南宁)全城居民五万八千人,全被屠杀。

中国派遣郭逵当元帅,赵囗当副元帅,出军反击,在交趾城富良江畔决战,交趾兵团大败,斩首数千人,皇太子李洪真也包括在内。

李乾德恐慌,派遣大臣奉上降书,向司令部投降。

赵囗极力主张进入距离只有十数公里的交趾城,收回原土。

可是郭逵胆小如鼠,受降而退。

从此三百年间,两国和平相处。

交趾王国也采用事奉大国政策,对中国的恭顺程度,较之高丽王国(朝鲜开城)有过之无不及。

唯一不同的是,交趾王国本是中国领土,交趾人本是中华人。

六宋江对抗欧洲人认为契丹(震旦)就是中国,因为辽帝国向西的影响力,直抵天山,跟西方各国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

真正由汉民族建立,居于中国本部的宋帝国,西境阻于回纥部落,反而跟西方隔绝。

不过宋帝国始终把辽帝国看作跟匈奴、突厥一样,认为他们是夷狄蛮族。

事实上辽帝国文化程度虽然远较匈奴、突厥为高,但比汉民族要低得多。

开国君主耶律阿保机曾命他的大臣制造契丹文字,不过经济状况如果不能达到某种程度,文字的需要便不急迫。

而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汉文比契丹文占有优势。

同时,这个由部落进化成为国家的民族,也并不真正的了解进步的意义,所以辽帝国宫廷中,一向严禁读书。

他们认为读书不但浪费时间,还会把一个人的脑筋弄得太复杂。

皇子贵族如果想求得知识,就得冒着“私自读书”罪名的危险。

所以他们的文化发展很慢,最显明的例子是,人民只有名而没有姓。

只两大部落有姓,一是皇帝族的耶律部落,一是皇后族的萧部落。

“耶律”是自己所定,“萧”是中国人代他们起的。

这两大部落仍保留着上古时代初民互婚的习惯,世代相配。

辽帝国凭空得到中国的燕云十六州,增加大量财富和国力,但也严重地伤害了中国的自尊。

而且长城险要已失,黄河以北像敞开着大门的广大庭院,再没有阻止外人闯进来的重要屏障,自然使中国不能安枕。

所以燕云地区,始终成为两国冲突的导火线。

本世纪(十)五十年代,后周皇帝郭荣曾用兵夺回两州——莫州和瀛州,但仍有十四州在辽帝国手中,以致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十一)初的二十年之间,宋辽两国,发生四次重要战争。

第一次,九七九年,宋帝国第二任皇帝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在消灭后汉帝国,中国本土统一完成后,他兴奋地打算一举收复失土。

但辽帝国不同于枯萎的后汉帝国,而中国将士们大战之余,已疲惫不堪,原来满怀希望征服后汉之后得到休息和赏赐的,现在全部落空,还要徒步六百余公里,越过连绵险恶的太行山脉,去进攻庞大的强敌。

他们对此强烈反对,但赵光义拒绝采纳任何反对意见,他坚信“成大事者不谋于众”的格言。

一个月后,大军抵达幽都府(即幽州,北京)攻城。

辽帝国大将耶律体哥反击,在城东高梁河会战,宋帝国愤怒的士兵乘酣战时叛变,攻击赵光义,于是全军崩溃。

赵光义腿部受伤,狼狈逃回球州(河北涿州)追兵赶到,赵光义已不能骑马,只好爬上驴车奔驰,才算逃脱,留下一万余具士兵的尸体。

第二次,明年(九八)辽帝国为了报复宋帝国的无端攻击,耶律休哥进围瓦桥关(河北雄县)宋军大败,辽军追到莫州(河北任丘)才撤退。

赵光义下令亲征,走到大名(河北大名)距莫州直线还有二百八十公里,却不敢再进,潦草结束。

第三次,九八六年,赵光义经过六年的准备后,向辽帝国发动总攻。

东路由征服南唐帝国名将曹彬率领,出琢州(河北涿州);西路由征服南汉帝国名将潘美率领,出雁门(山西代县)但两位都是对内有余、对外不足的“窝里凶”人物。

东路军在歧沟关(河北高碑店西北)被辽兵团迎头痛击,像山崩一样溃散;西路军在飞狐口(河北涞源)也失败,大将杨继业正在前方节节胜利,听到消息,即行护送归附的汉人,向内地撤退。

杨继业是这次战役中唯一的胜利者,潘美答应他在陈家谷(山西朔州南阳方口)留下重兵接应,杨继业一路血战,勉强抵达,却远远发现谷口无一兵一卒,他知道被他的统帅所出卖,不禁放声大哭,结果全军覆没。

杨继业是中国抵抗北方蛮族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他的骁勇和被出卖后的壮烈殉国,使他成为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祖父型英雄。

很多作品都在描述他和他的妻子佘太君,以及他的诸子诸女,即“杨家将”一门,在跟辽帝国无数战役中,所表现的可歌可泣的事迹。

第四次,下世纪(十一)第一年(一○○○)辽帝国进攻瀛州(河北河间)击败宋军,生擒大将康保育,深入齐州(山东济南)、淄州(山东淄博)大掠而归。

宋帝国大将范廷召一直在尾随,不敢进击,等到辽兵团退出边界,他才上奏章说是他把敌人赶走的。

新即位的皇帝赵恒(赵光义的儿子,赵光义终于死于腿伤)十分高兴,还作了一首《喜捷诗》搞得群臣们不得不一窝蜂表示庆贺。

——范廷召告捷,赵恒喜捷,这个新兴的宋政府,很快地就习惯于上下互相欺骗。

从这些战役可以看出,宋帝国根本不是辽帝国的对手,所以每战必败。

但辽帝国也没有强大到能够消灭宋帝国的程度,两国遂形成紧张的对抗,只不过宋帝国承当的要沉重而危险。

亅亅亅35.第三十五章:宋王朝宋辽对抗在本世纪○○年代和解,两国之间保持一百余年的长期和平。

但宋帝国由于本身太衰弱的缘故,西北一隅的夏州(陕西靖边北)跟西南一隅的交州(越南河内)一样,也脱幅而去,建立西夏帝国。

这个帝国既小又穷,可是,对宋帝国的伤害,却十倍于辽。

在中国固有的领土上,事实上不是宋帝国大一统的单独局面,而是三国分立局面。

这个局面,一直延续到第十三世纪。

一宋辽和解宋辽两国的冲突,到了本世纪(十一)初叶,急转直下。

一○○四年,辽帝国大举南征,皇帝耶律隆绪和他的母亲萧太后亲自统军,进入宋帝国本土之后,只使用少数军队攻击城市,主力却穿过原野,直赴黄河。

深入四百公里,进抵澶洲(河南濮阳)距宋帝国首都开封(河南开封)直线只一百二十公里。

宋帝国朝野震动,皇帝赵恒召集紧急会议,群臣们除了想到迁都外,别无他法。

最新小说: 妖王溺宠:拐个蛇男当相公 开局一张破床垫[经营] 我的科学修仙 新神话:大圣降妖伏魔传 仰他 西游牧神篇 剑斩天痕 [聊斋同人] 我的聊斋生活不一样 都说了不是恋爱游戏[综武侠] [红楼同人] 红楼之小皇孙的躺赢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