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香江一九八四 > 第99部分

第99部分(1 / 2)

>按照陈平安的剧本,《来到美国》的核心是黑人和华人,这有悖好莱坞电影的原则,也难怪林清霞担心。

不过这正是陈平安的目的。完全以黑人为核心的《来到美国》,在后世已经证明其成功,高居88年美国电影排行榜第三名,陈平安所要做的,就是联合黑人,一起打开好莱坞市场,让好莱坞接受东方文化,接受东方人。

“放心好了,我什么时候错过?”陈平安笑着在林清霞光滑的大腿上亲一下,后者这才发觉自己的睡裙不知何时已经被陈平安撩起。

“要死啦!”林清霞在陈平安身上打一巴掌,并未将他推开,“这部电影成本多少?”

“估计得小三千万吧。”这部电影的主角艾迪墨菲;重要角色塞缪尔杰克逊、库巴古丁名气不低;导演他准备找约翰兰迪斯,也是大牌导演,这些人的片酬不可能低。另外林清霞的片酬他计划是两百万港币,又要去非洲取景,成本低不了。

三千万美元陈平安很轻松就能拿出来,甚至都不用他名下价值数亿的物业地产作抵押。《神话之城》的票房前不久全部到账,四千八百万的美国票房,三千四百多万的海外票房,他分到近三千万还没算上录像带的销售利润,足够拍摄《来到美国》。再说了,《血点》的票房也开始陆续到账,虽然海外票房不如美国本土票房那么理想,但也能分到两千万左右。

林清霞又问道:“导演不是你?”

“不是。不过开拍前,我会和你们一起去好莱坞选演员以及前期筹备工作。”说着话,陈平安侧脸在林清霞大腿上蹭几下,“清霞姐,到时候我们可以朝夕相对好几天了。”

“谁稀罕跟你朝夕相对?”

“那你不想找我倾诉谈心嘛?”

不等林清霞回答,正事办完的陈平安开始亲吻的林清霞的大腿,在后者的抗议声中,一点点向上,隔着睡衣亲吻林清霞的小腹、酥胸、玉颈,直至封堵住林清霞的滚烫樱唇……(未完待续。。)

第一七四章 褒贬不一

“《幽灵斗僵尸》vs《杀妻二人组》——喜剧片之争,谁能笑到最后?”

首映式次日,《明报》破天荒的对昨日首映的两部电影进行了详尽报道,占据极大版面。以事实说话,不偏不倚的对两部喜剧电影进行公允阐述。这是《明报》以往从未有过的事情,在业内引起广泛议论。

《明报》创刊于1959年,由查良庸先生和沈宝鑫先生联合创办,创办伊始亏空严重,凭借金庸的连载小说,才使得《明报》一年年坚持下来,并且逐步扩大影响力。

六、七十年代,《明报》与查良庸在有关中国问题上常被人讥笑为“机会主义者”和左摇右摆的“墙头草”,但到八十年代,《明报》已经被视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份子报刊,赢得很高清誉,与胡仙的《星岛日报》和马氏兄弟的《东方日报》一直争夺香港读者市场。

80年代初期,三方进入一种微妙的平衡,可是随着陈平安和他的黑马国际出现,《明报》逐步被两个竞争对手拉开差距,而且这种情形有日趋严重的苗头。

《明报》管理层对此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导致《明报》销量被两个竞争对手拉开的最主要原因,就在陈平安身上!

由于陈平安和他的黑马国际总是充满令人惊奇的东西,《东方日报》的粉以及《星岛日报》的黑,都令香港读者产生浓厚兴趣。每当两家报纸围绕陈平安和黑马国际大打口水仗之刻,就是两家报纸销量暴涨之时。

两家报纸的互喷非常有趣。今天《东方日报》把陈平安和黑马国际粉成大熊猫;明天《星岛日报》就立刻戳穿。说那不是大熊猫,而是松狮化妆。还罗列各种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后天《东方日报》又列举各种证据,暗指《星岛日报》指鹿为马迷惑香港市民;大后天《星岛日报》反戈一击。说自己是最有良心的报纸,以报道事实真相为己任,不像某些报纸为博眼球放弃底线;大大后天《东方日报》又……

双方的口水仗一般会维持五到七天,时间再长的话读者就会厌倦,但在这五到七天里,读者对此兴趣浓厚,就好像看连载小说似的,看完当日的某份报纸后,开始猜测次日另一份报纸会怎样还击。

分析出原因后。就该寻求对策了,但是这个对策很难制定。

效仿《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对某件事情或某个人,与另一家规模相当的报纸展开舆论争夺显然不可能。因为在香港只有一个陈平安,一家黑马国际,没有其他人或者公司能像陈平安和黑马国际那样,不但能够取得惹人瞩目的成绩,还能经常爆出争辩性话题。

这条路被堵死后,《明报》管理层又开始思考第二条对策——介入陈平安、《东方日报》和《星岛日报》之间。

他们已经派人打听出来,这种现象的产生。并非陈平安和两家报社高层商量后的结果,完全是一种自发的默契。建立在对市场的机敏嗅觉和商业上的高度敏感,于无形中形成的格局。

想要取代《东方日报》吹捧陈平安显然不可能,这么长时间来黑马国际和《东方日报》已经形成良好互动。后者甚至专门为黑马国际开出专栏,前者在国内外的第一手资料也都会先交给《东方日报》。

那么唯一的机会就在于和《星岛日报》争抢黑陈平安的角色。虽然《星岛日报》已经在读者心中打上“陈平安黑”的标签,难度不低。但总比取代《东方日报》要容易些。

管理层商定后,将对策上报查良庸。结果被查良庸好一番臭骂。查良庸绝不容许自己的报纸为了销量,丧失自身报格。丢掉好容易才树立起的清誉。

但是黑马国际这潭水《明报》必须插只脚进来,因此他定下方针,以后对黑马国际的人或事或者电影,都以公众角度,持不偏不倚态度进行客观报道,绝不许夹杂半点主观因素。让读者能够通过《明报》的报道,产生自己的分析判断。

这样的做法,虽然短时间内难以借助陈平安提高销量,但只要把客观性持续下去,假以时日定能收获回报,而且还能够继续维护《明报》“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份子报刊”的清誉。

制定策略后,就是等待最佳良机。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和等待,终于在昨晚觅到良机。于是,今日便有了这篇有关两部喜剧片的对比报道。

报道中,《明报》很客观的对两部电影进行阐述。

“《杀妻二人组》演员阵容强大,四位主演周闰发、钟振涛、梅艳方、王组贤都是时下当红明星,只凭这一点就足以吸引观众走进戏院一睹为快。这部电影的剧情夸张疯癫,场面热闹笑料不断,可惜全片走的喜剧风格并无新意,即便以略带夸张的尖刻手法嘲讽小丈夫的矛盾心理,迎合了八十年代中期都市狂想的大潮流,但仍无法摆脱已有喜剧片的既定框架,属于从众作品……”

“这次的两部喜剧片,如果单从片名看,没有半点喜剧色彩,《幽灵斗僵尸》更是如此。刘德骅、李賽凤两位正式转战大屏幕的当红电视明星,以及被邵氏从台湾带到香港的王组贤三人联袂主演,仅从演员阵容来看稍逊《杀妻二人组》,但就昨晚观众反应来看,《幽灵斗僵尸》的笑声更多,许多观众走出影院时,脸上的肌肉和肚子都还隐隐作痛。

欢乐更多未必代表成功。《幽灵斗僵尸》开创出一种不同于时下的新的喜剧风格,更加夸张荒诞,有违常理有悖逻辑,是否能够得到广大市民认可,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陈平安参与制作的每部电影,除了在荧幕闪光的主角外,同时还会塑造众多有血有肉的角色。吴猛达、吴君茹、徐晋江、李字雄等人在片中戏份虽然不是最多,但同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至少在这一点上,《幽灵斗僵尸》是成功的……”

“哗众取宠!”

这是《星岛日报》的标题,他们定位明确,继续扮演“陈平安”黑的角色。在《星岛日报》记者笔下,《幽灵斗僵尸》这部跟风片,完全是一部荒诞离奇的电影,甚至套用了上个月陈佰生“一部莫名其妙的电影”的话来形容。

在《星岛日报》看来,整部电影虽然笑点众多,笑料层出不穷,但这些笑点笑料,夸张的失去边际。他们提醒陈平安,“虽说艺术高于生活,但不要忘了艺术同样来源于生活”,《幽灵斗僵尸》的笑点虽多,但完全脱离生活,典型的哗众取宠!

文末又指出,如果这样哗众取宠式的搞笑方式,也算是一种新的题材,那将会成为香港电影最大的悲哀!

“现象级导演!”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