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则天的夸奖和李治的附和声中,心里有点惴惴的贺兰敏之回到了自己的座上。
身边的人都向贺兰敏之表示了恭喜,并纷纷举杯向他敬酒,贺兰敏之也来者不拒,痛快地饮着。
虽然有点担心李治那皇帝老儿,但今天在这么多人面前出色地表现了一番,贺兰敏之还是挺高兴的,他再一次证明了,他这个皇后的外甥,不只脸蛋长的好看,什么方面都能拿的出手的,而且技艺非常出色,可以让更多的人对他刮目相看,皇帝和皇后对他的宠爱并不出格。
一番痛快的畅饮后,武则天再次站了起来,全场安静了下来。
“诸位爱卿,刚刚看了贺兰少卿出色的剑舞,及两场精彩的剑术比试,助了今日宴饮的兴,不过宴饮日不能只有武艺的展露,应有诗文相庆才对,文武之道是治国之本,有文有武的相庆才是完整,”武则天说着走到御阶前,继续大声说道:“接下来陛下和本宫想看看诸位爱卿有何好的诗作献上来,今日无论何人,只要有好的诗作,皆可呈上来,所作之诗应和今日之情,格律和韵脚不限!有上佳作品者,陛下和本宫皆有重赏!”
武则天的话引的全场一片哗然,以往宫中赋诗都是限定韵角或者格律,今天条件竟然这么宽松,许多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出一下风头,一些人已经在埋头沉思了。
当然这是贺兰敏之要求的结果,不限这些条件,他可以自由发挥,随便挑选好的诗作,要是限定死了,匆忙间他不一定能找出什么让人惊叹、又能表述他某一方面意思的诗作来。
武则天同意,他当然放心,他并不担心众臣有什么特别好的诗作拿出来,抢了他的风头。
在武则天宣布完后,马上有几名宫人上来,在刚刚演舞的地方摆了案,还有笔墨纸砚。
看到宫人在准备笔墨,贺兰敏之在犹豫他要不要第一个上场写一首精心准备的盗版诗,眼睛往武则天所座地方看去,正巧看到武则天往他所座方向看过来,还向他微微地点点头,知道他这位姨母要自己第一个上场表演,当下马上从座上长身而起,面向李治和武则天所坐方向作了一礼,朗声说道:“陛下,娘娘,臣有一诗要献给陛下和娘娘!”
武则天露出满意的笑容,看着贺兰敏之所站方向,很是威严地说道:“贺兰少卿以往所作几诗,皆非凡之作,想必今日一定又有非常之作想出来了,陛下和本宫倒要看看,贺兰少卿所献会是何诗!本宫令你快快献上来!”
“是,陛下,娘娘!”贺兰敏之对李治和武则天方向行了礼,再向场上其他人施了礼,即离席大步往放置笔砚之处走了过去。
在场上许多人的惊叹与注目中,贺兰敏之走到摆置在刚刚他舞剑过地方的案几边,没有任何的沉思,提笔蘸墨,很快就将准备好的一首诗一挥而就!
!@#
百屋()
第一百四十二章何人诗作最佳
'··]更新时间:201282910:28:42本章字数:4662
第一百四十二章何人诗作最佳
(感谢鬼帝01友的打赏,宫妃羽友的两张月票!特别感谢瀋水之陽友的大笔打赏,本又一位舵主产生了!)
在贺兰敏之的挥笔疾下,一首五言诗跃然纸上: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此是大诗人李白所作《从军行》,这首诗的意思非常简单易懂,几乎任何一人都可以从诗中看出来,诗人想从军报国、杀敌立功的豪气和志向,在吟念间让人顿然心生壮志豪情。
李白的名作太多了,这首很是豪气的诗后世时候并不太为人所知,但这确是一首读之让人非常振奋的佳作,这首诗不只意境豪迈,在诗句的构成上,也极具韵味,远非一般诗作可双,后世的贺兰敏之挺是喜欢,并将之熟记,没想到穿越过来后,派上了用场。
贺兰敏之自当日知道武则天想让他到奉宸卫中任职,并清楚宴饮时候要举办诗会后,就想找这样一首诗出来,表露他想从军报国的志愿,那样武则天也可以顺势给他安排军中职务。
今日他表现这么出色了,在比剑中力挫薛仁贵这样的名将,还有李孝逸这个武艺肯定得到许多人公认的青年人,他再以诗表述他的志向,到军中任职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然,他熟记脍炙人口的诗还很多,许多拿出来会更惊震四座,但他不想把那些诗作拿到今天这样的场景来用,他要在特定时候用那些更出名的作品,为自己博取更大的名声,将穿越人先天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贺兰敏之写完后,搁了笔,向李治和武则天方向行了礼,再向殿内注视着他的群臣施礼后,退到一边,他准备看殿内的诸臣听了他这首诗后,会有什么反应。
今天上台献诗的人只需要写,不要吟念,每诗作完后,另有宦官上来将诗作念给诸人听。
一名年轻的宦官在贺兰敏之写完后,疾步上前,拿起诗稿大声吟念了起来。
宦官声音虽然尖利了一点,但还是没让贺兰敏之失望,把这首高亢激昂的《从军行》吟念的很有气势,在听明白了此诗中的意思后,许多人都流露出惊讶的目光。
皇后娘娘的这个外甥,韩国夫人之子,竟然要从军报国了,连武则天都是满脸惊色。
殿内众臣及武则天惊异的目光还是让贺兰敏之有点惊讶,但他不知道诸人震惊于他的“才学”,还是他诗中所表达的意思,或者两者皆有之。
不过贺兰敏之已经满意了,无论如何,他所作的诗引起了众人的惊叹,这就够了。
诗的质量他根本不担心,李大诗人留存到后世的名作,经过千年岁月的淬练依然被许多人推崇,让人惊叹和津津乐道,这样的诗,当然是非常之作。
贺兰敏之面对殿内众臣的注视,很自信地笑着,这样一首诗,不但再次表露了他的“才情”,还将从军的意愿表明,他觉得,今天他的表现已经够完美,武则天没有理由不满意。
他也特异向李治和武则天所坐方向望过去,看到这两位大唐的最高统治者,正在低声讨论着什么,还不时抬头往他所站方向看,这让他窃喜,他知道他们是在议论他的诗,他也分明看到,在他看过去之时,武则天特意多注视了他几眼,还有满意的笑容展露出来。
一首诗是要细品才能理解其中的味道的,殿内众臣听了宦官所吟贺兰敏之的诗后,也都在字斟句酌地品味,一些人还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地吟念,稍一会后,终于有人站起来,大声叫好:“好诗,好诗,贺兰少卿所作之诗,实是难得的非常之作,诗作中包含的满腔报国豪情,想从军杀敌,不让胡虏侵边之志,真是让人动容,这足以让任何人汗颜!”
贺兰敏之闻声看去,原来是许敬宗。
一看到又是这位当朝重臣站出来赞赏他,贺兰敏之有占怪异的感觉起来,想到上次宴饮时候许敬宗的表现,及后面一些不合身份的举动,他总觉得这位得身居宰相位的人,是故意这样做的。只是他不知道这是许敬宗的本意,还是有武则天授意的因素在里面。
贺兰敏之已经知道,现在的许敬宗可以说武则天最宠信和依仗的大臣,
当年武则天就是得到许敬宗、李仪府等挺武派大臣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