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我最怜君中宵舞(清穿) > 我最怜君中宵舞(清穿)第90部分

我最怜君中宵舞(清穿)第90部分(1 / 2)

>犯了多大多大的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两头都告诉我,如果我不穿,今天没事儿,以后的后果很严重。我小心翼翼地做着最后的努力,说道:“即使臣媳没穿这件朝服,出现在太和殿上,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况臣媳出不出现,对十四阿哥的必胜信念,也无多影响。”康熙低下头,清冷低沉地说道:“他看到穿上朝服的你,只能成功归来。江山?美人?你常常挂在嘴边,要江山还是要美人?朕告诉你,没有江山,美人也守不住。”我遍体生寒,伏跪了下来。康熙拍拍我的头,说道:“你的心思,朕明白。十四的想头,朕也知道。朕初登基之日,尝尽少年天子的苦楚,这个江山朕守得不易啊!朕不要求你懂得,只命你做到。下去更衣吧。”

我浑身冷汗地退到了西暖阁,四个宫女把朝服一层一层地往我身上裹。我就像木偶一样由着她们摆弄。康熙的话暗示出很多层含义,但至关重要的立储一事,他根本没有表明态度。他告诉十四要一战成功;他告诉他的阿哥们,八爷党倒了,太子党倒了,不等于朝中就是乱世为王!他还告诉胤祯,处江湖之远,唯有竭尽全力争取圣意,才会有希望,而且仅仅是有希望。他告诉我,在他眼里什么都在江山后面,什么都在他的君权后面。我当初是他的线偶,现在还是,将来也会是!既然胤祯已经争到兵权了,那么我该准备的不是有利的结果,而是雍正登基的预案了。

我穿戴整齐出来,却见李德全带着一个太监跪在康熙面前。康熙沉着脸一言不发。那太监面色青灰,虽低着头却能感觉到在观察康熙的反应。李德全小心地问道:“出征的吉时快到了,奴才请皇上的旨意去办差。”康熙转头向我,说道:“二阿哥在咸安宫闹着要自尽,宫守来请朕过去。你认为朕该当如何?”唉!“矾书案”和“朱天保案”,还没有让这位“才俊”长长记性?他在咸安宫里也呆了六年了,《孙子兵法》、《战国策》也该倒背如流了。怎会做出如此不智的举动?我躬身答道:“回皇上,臣媳听过一句话‘弗知而言为不智’。”康熙含笑点点头,说道:“朕记得下一句话是,‘知而不言为不忠’。”我笑回道:“依三纲之倒序,萱儿等着十四阿哥的教诲。”依三纲之倒序,先是夫为妻纲,最后才是君为臣纲,我先要得到胤祯的准许或者指导,才能回康熙的话,不管投机取巧也罢,还是避实就虚也罢,总之我不要回答他的鬼问题。再说他哪里是问我呢,分明张开大网,摆好陷阱让我往里跳,尽管我没有猜到他所为何事。康熙说道:“终于长大了,到底聪明变成智慧了。”我规规矩矩地行礼,说道:“臣媳惶恐。承蒙皇上金赞,臣媳不胜荣幸。”

康熙转过来,向那个太监说道:“传朕的口谕,命二阿哥抄写一百遍《孝经》,开宗明义之第一章抄写五百遍。”“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康熙分明意指胤礽,事亲、忠君、立身三项均不占!未曾说一句重话,却批得对手体无完肤。我的胤祯还需要历练啊!

第一百零一章 旌旗展(下)

但那太监仗着胆子问道:“敢问皇上,二阿哥……”话犹未完,已被康熙的目光压住了。李德全说道:“还不去执行皇上口谕?还有,皇上不得闲,不用复旨了,自去敬事房领二十杖。下去吧。”那太监忙磕头有声,匆匆退下了。李德全还在御前太监的位置上,那么魏珠将扮演什么角色呢?康熙站起来吩咐摆驾太和殿,我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了现实问题——我不知该如何作处。

花木兰从军记是美好的传说,至少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女人于军不利是占上风的观点。我知道前朝的梁红玉,知道后世的“天妹”洪宣娇,但是不记得在清初的旗女有参与出征这一回事,而且还扮演着这样一种角色!然而康熙从我身边经过后,我迅速下定决心,战也是死,不战也是死,那就战!我疾步跟上御驾。康熙的仪卫森森,绵延几百米。而我顶着若干斤重的头饰,踩着硌脚心的高跟鞋,走在队伍后面。虽然很辛苦,但能在胤祯出征前再见一面,也是意外之喜。

太和殿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仅站在太和殿前的广场上,就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望着殿顶的斗拱和隼子,我的“小鼋”即将从这里踏上新的征程。那年我失去了我们第一个孩子,他带我上太和殿顶,向我郑重地表达他的爱。那是我这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时刻!我在大清王朝人生的全部就是胤祯,再也没有比胤祯更重要的了!

随着礼乐声,康熙缓步升座。李德全引我站在康熙身边。殿内如旷野,殿外旌旗招展,满眼森森而立的刀枪剑戟。八旗将士各依本旗之颜色立于旗纛之下,如凝重之雷雨,横扫千里;如海啸之静谧,势不可挡。将士之前列是出征之诸王、贝勒、贝子、公等,俱是戎服立于丹陛之下,无形的杀气散发出来,在他们身边聚集,压迫着、凝结着!五色战气并不全是传说!最前列是顶盔贯甲的胤祯,头上正黄旗纛在风中冽冽作响。他仿佛出鞘之利刃,现出从未有过的光辉。我曾经以为,在五台山时他把锋利的气质展现的淋漓尽至。却不知原来他收敛了多少锐利的光芒!然而眼前他,才是真正的他,真正的威不可挡的大将军王!昔年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孤身入浑邪王之中军,一己之身,数名扈从的武贲,弹压了四万匈奴部众和八千乱兵。天威过处,众生俯首!

我的思绪又飘至不远的将来!青海的罗卜藏丹津是否为胤祯的气度所折,而俯首听命呢?后来的雍正青海平叛,是否更多的是为胤祯鸣不平呢?他们之间,是否是男人之间的义气,更胜过君与臣、统帅与部将、宗主国与部族长的差别呢?这都需要时间给我答案!殊不知,检验这些是我最不愿见到,也最是漫长而痛苦的!

胤祯已就丹墀,面向康熙四拜,金甲在晨曦中熠熠生辉,而后由西陛入殿,金制的甲扣铿锵作响,再次康熙行跪拜礼。承制官宣制,以节、钺授胤祯。胤祯再拜而受。康熙始终肃然地望着胤祯,目光包含着期待,却又带着无尽的落寞。“吟鞭东指”已成过往,“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良久,康熙只说了一句话:“大清的江山靠你了。”胤祯叩首,稳稳地站起,深深地望了我一眼,大步迈出太和殿。

甲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两侧分列。宫门依次打开,让出一条通衢大道。胤祯飞身上马,拔出佩剑,遥指西南,然后缓辔而出。之后随出的是王、贝勒、贝子及公以下,再之后是八旗将士,打着旌旗步伐一致地走出太和门。

康熙也摆驾午门,我又跟着登上午门的城楼。城垣上下侍立的都是披甲武士,包括他的一等侍卫都身着戎服,护持在周围,而我就被命令站在他的身侧。俯瞰午门前,依品级排列着在京的王公及二品以上官员,均着蟒袍系玉带。我在领衔的队伍中看到了胤祉、胤禛和胤祺三位和硕亲王。同为亲王,这三位是皇阿哥,尤其在没有皇太子的微妙时刻,地位更加尊崇。

胤祯勒住所部亲兵,至午门前方整队,建旗帜,鸣金鼓,正行列,擎节钺。眼前的景象更令我血脉贲张。太和殿前的队列不过是前导,眼前出发的也不是大军,更多的应该是中军直属,却布满了午门前的广场,城外的列兵处,三十万大军又该何等壮观呢?康熙扶着城垛,低声说道:“丫头,记下来吧。这将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足够你们后半生回味的了。”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又把我的心情从云端推入谷底。古代的男人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是封侯拜相,而君权时代的皇子,最成功最辉煌的时刻却是登基大典。他的意思无疑于指胤祯与帝位无缘!

“敬酒”与“恭送”之后,忽听下面高喝道:“奏乐!”本以为是古代出征之乐,却听得一千甲士齐声唱道:

“旗正飘飘

马正萧萧

凯旋归来就在今朝

男儿征战去

女儿缝征袍

一身转战三千里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