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乔康鳎还茏鍪裁炊家な担淙灰惨渌匀唬魏问虑槎疾灰弊畔陆崧邸?br />
任:是!胆子越大,做事就越要细致;越是风生水起,越要气沉丹田。
张:在大二结束之前,我觉得还需要提醒读者几个事情,比如,你有一套在正式场合穿着的正装吗?你了解一些必要的社交礼仪吗?平时穿着简朴是对的,但是当你参加奖学金颁奖礼时,当你要代表学校或者社团与外界交流时,请一定穿正装。社交礼仪是成人世界的规则,尽管你现在还是学生,但是了解这些规则,在需要遵守这些规则的场合遵守这些规则——这既是尊重对方,也是尊重自己。
任:大家还需要进一步地去熟悉自己所在的城市。大二的学生已经在这里呆了两年,不应该还是一出校门就分不清东南西北。在床头应该挂一份城市交通图,闲暇时可以读一些描述这个城市的书籍,并且找机会了解一般市民的风俗习惯。而到寒暑假,除了读书、打工之外,也尽可能背上背包出去走走、看看。钱多就走远一点,钱少的话则尽可能节省一点。或者可以争取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三下乡”活动。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同样重要。
张:在旅游的过程中,人的感悟总是格外的丰富,心理的成长也更加的全面。除了旅游,多认识一些已经奋斗成功了的校友、或者其他的校外人士也很有意思。听他们的人生经历,你也同样会有一种旅游的感觉——在时空中旅游——多和比自己年纪大、阅历丰富的人交往,也是一种旅游。
最后一个问题——在学校之外,你还认识其他校友吗?比如在别的大学念研究生的师兄师姐,比如你老家的地方官员等等,并不是说要去想办法攀附他们,但可以主动去创造接触的机会,让他对你有一个印象。同时,请记得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寄一张小卡片问候他们。
张锐:
竞选学生会主席的失败,给了我一笔宝贵的财富,而搬出宿舍在校外租房的经历也非常有意义。在捷克和韩国,我发现异国的同龄人正在比我们还要刻苦地学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学生起点已经不占优势,在未来的竞争中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改变自己,用国际一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大三的暑假也许是我最忙碌的一个夏天,不停地飞来飞去,我想我是在挑战自己的极限。
第七章(一)感谢失败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古罗马的一位将军被埃及人打败了,逃回了罗马。皇帝不但没有处死他,反而再次给他一支大军,让他继续出征。朝中的大臣纷纷表示反对,认为不能信任他。皇帝问:“为什么不能信任他?”“因为他失败过。”“这正是我相信他的原因。”皇帝说。不久,捷报从前方传来。
失败往往比成功更能够给人教益。成功的时候,很少有人在欣喜之余,还能心平气和地总结原因,而失败却会给你带来心灵上更大的震撼和刻骨铭心的记忆,使你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审视自己犯过的错误。
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所以许多大学生在走出校门后,才真正遇到了困难与挫折。听说过太多在校园里春风得意的人离校后一蹶不振的故事,于是我经常想,如果能够在学校里面经受过一些困难和失败,应该不是件坏事。然而当失败真的袭来时,我仍然花了不少时间去调整。
大三的上学期,按照传统,法学院的学生会主席都是由刚刚升上大三的学生通过竞选出任。当时的竞选是由全系本科四个年级的班级产生的代表,不记名投票,得票数多者当选。
我知道这比起昌平园里我经历过的那场竞选可要复杂和困难得多了:这里有四个年级同学的不同利益,有即将“退役”的上届学生会的势力,还要靠自己平时对学生会系统工作的了解和投入,许许多多的因素都可能会左右竞选的结果。
大二的暑假,我在对香港大学学生会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之后,突然觉得北大传统学生会那种“组织讲座+组织晚会+组织比赛”的存在方式应该彻底加以改变,学生们现在需要的已不是单纯的组织文体活动,而是更深层次的与就业、学生权利和自身素质发展紧密相关的综合服务。因此,当暑假结束我回到北大时,突然决定去参加竞选,我认定,只要我竞选成功,就能实现我所期望的那种转型。
那个时候我的竞选对手已经准备了一个暑假了,他们都有着在上届学生会工作的经历,并且和这次竞选的组织者(大部分也是上届学生会的成员)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竞选也是千方百计去赢得关系和信任的过程,于是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建立联系。
在我开始宣布竞选之前,我已经明白自己在准备工作上处于劣势了。然而我仍然相信我有优势,我有他们所没有的新的主意和观念,能够用我的竞选纲领和改革计划打动选民。
于是我终于在一片惊讶和不理解的目光中开始了胜算很小的竞选过程:组织竞选班子、准备竞选海报、找各种各样的机会和“选民”接触、向他们讲述我对学生会的新想法,这个过程紧张又有趣,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我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然而在临近竞选之前,一些学生突然站出来揭露有些班级代表并不是通过班级内部选举、讨论产生的,而是通过某些“中介”或者“游说集团”利用竞选程序缺乏透明度来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的,甚至有的学生自己都不知道已经被“安排”成了班级代表。随后,一位参与竞选的候选人,也是上届学生会的副主席,因为不满上届学生会主席有操纵选举的嫌疑,退出竞选以示抗议。
我当然也清楚了其中的一些“内幕”,但经过考虑,决定继续参加竞选,如果我退出的话,整场竞选就成了只有一个候选人的竞选,而如果我留下来,竞争获胜的可能还有百分之五十。不能否认我仍然抱着侥幸的心理,这也成为了我后来失败后总结的教训之一:请果断退出所有存在着不诚实因素的竞争,永远不要对不诚实的因素也许会对自己有利抱侥幸心理。
然而事态的发展越来越超出我的控制和想像,当我走进最后演讲和投票的教室的时候,看着台下那些班级代表的表情,我几乎已经肯定,这场选举我输了……
失败之后,我不想太多地在别人身上寻找原因,而是在自己的身上寻找原因。我想:准备不足,过分乐观,对竞选规则的不了解,对局势变化分析的失误……许许多多的失误与错误,都值得我去好好回味,通过这次失败,我觉得我在心理和智慧上的成熟都进步了不少。
感谢失败……没有尝试过失败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