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乾得到这个消息,首先反应过来的不是担心,反而是庆幸,金琳遇刺的消息比柴仁雅传回来的消息来得要早,赵乾一收到消息,就恨不得抽自己几耳刮子,若是金琳出了什么意外,他该如何是好。幸好,没多久柴仁雅便传回了消息,舒同的武功,保护她是足够了,这样看来,这一趟杭州之行,金琳应该是安全的了。
但是,在庆幸之后,身为一个帝王的意识最终还是占了上风,开始担心起来,舒同武功如此高强,该怎么才能抓住他,并问出从前的事呢?
再说,那第一次行动便失了手的刺客,也是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原本接这么个刺杀的任务就已经是大材小用、牛刀杀鸡了,如今失手了,让他颜面何存?这人是黑白两道通吃的,所以办事也没个章法,心知自己不是舒同的对手,也不硬拼,而是暗中地召集了不少的人手,打算明的不行就来暗的,一心要置金琳于死地。
第一茬就是在船上唯一的水缸里投毒,这个刺客自己自然是不会用毒的,这擅于用毒的,乃是蜀中唐门的弟子,他花了重金请了人来,趁着夜黑风高,便在首船的水缸里投了毒。这投毒的生意,是按次数计费的,所以他就算心里恨不得把五艘船的人全部毒死泄愤,却也不愿意为这些不相干的人下这么大的本钱,况且,杀了那些人又没人给银子,白干的活他可没兴趣。
蜀中唐门的人,鲜少失手,于是,第二日一早,他早早的就上了首船,等着割目标人物的人头回去复命……
【今天第一更,第二更放到晚上吧,额米豆腐O(∩_∩)O~】
第八十三章 唐门
但是,刺客却跑了个空,目标人物完好无损地坐在饭厅里,身边依旧跟着那个功夫高得怕人的男子。刺客气急,自水面上回到岸边,然后找来蜀中唐门的传人,问他为何失手。
唐门弟子细细地回忆了一遍昨日投毒的情形,再三的肯定投毒的过程没有问题,至于船上的人为什么没有中招,那就不知道了,但是作为一个重信义守承诺的好商人,他还是愿意对此次的失败承担责任,并表示愿意免费再去投一次毒,直到将这一船的人毒翻在地为止。
刺客原本是十分愤怒的,但是想到这次的失败已经有人愿意买单了,于是也熄了怒火,让他改变投毒的策略,争取下次成功。只是,他不知道,唐门弟子就算改变无数次策略,也不可能成功。
昨日深夜,那唐门弟子潜入厨房,向厨房的陶瓷大水缸里投毒,他的确是得手的,并且确定四下里无人后,才离开,但不巧的是,一个同样鬼鬼祟祟的人正趴在房梁上,亲眼目睹了他朝水缸里投毒的经过。那鬼鬼祟祟的人就是来厨房找吃食的笨贼了,他也不能喊叫”有人投毒“这一类的警告语,也不能现在去告诉他的师叔,他怕自己一转身,就会有人不小心喝了水缸里的水,或者是用它来做了什么吃食,万一毒死个把个人,那可就不好了,于是只得趁着四下里无人,从房梁上下来,运起功来,把一寸厚的水缸底戳了个大洞,又守着水缸,直到水都漏完了,才拿了吃的,回到货仓里躲了起来。
第二天一早,厨子见淡水没了,水缸底下有个大洞,其余部分皆完整如初,不由得大喊见鬼了。只有会武功的人才知道,这种洞,是功力高强的人戳出来的,至于这人为什么要在水缸上戳洞,那就是个谜了,反正这口缸现在是不能用的了,幸好其余四艘船上的水缸都是好的,于是首船临时停靠在了岸边,向其余四艘船调了些清水,这才煮好了早饭。
笨贼趁着舒同早饭后一个人折回厨房的时间,把昨晚有人投毒的事情跟他讲了。舒同开始有些庆幸自己把他留在船上了,明面上的刺杀他自然是不怕的,但是这样的暗箭,他却未必能防得住。知道刺客还没有死心,舒同也不敢大意,让笨贼多留心一些,尤其是晚上防备松懈的时候。
那唐门弟子,第一次未能得手,心里十分不服,明明自己是看好了形势才动的手,为什么会失败?所以再次动手,不只是为了信誉,更是为了证明自己。
第二次动手,依旧是选在晚上,夜黑风高的,在金琳的房间门口,那唐门弟子戳破了窗户纸,朝里面吹起毒烟来。但是,一瞬间之后,那毒烟开始自动地朝外冒了出来,那唐门弟子猝不及防,被自己的毒烟呛得一阵咳嗽,就听到房间里一个不屑地声音嘲笑道:”太不专业了,居然还发出声音,赶紧走吧,现在赶回唐门拿解药大概还来得及。“
这毒烟并不是慢性毒药,而是一旦吸入便会立即毙命的剧毒,但是唐门有一种能暂时缓解毒性的秘药,可以缓解毒性的发作时间一个月左右,不过,虽然能缓解发作时间,但是其本身并不能解任何毒,更何况是那种见血封喉的剧毒。而那毒烟是用来杀人的,所以原本就没有配置解药,那唐门弟子身上也就没有解药,现如今被人反制了,只能回去求族里的前辈制出解药来,才能救得了自己的性命。
那唐门弟子倒还是讲信誉的,临走还把银子退给了那刺客,说是自己学艺未精,需要回去再历练历练。
刺客见那唐门弟子一脸的沮丧,心知他说得大约也是事实,于是放他回了唐门,并请他求族里的前辈出山,酬劳定不会少。那唐门弟子失手两次,把自己搭了进去,也想找回场子,于是告诉了刺客,去哪里找唐门的前辈高人,该如何求他来干这杀人的勾当。
那刺客听了唐门弟子的话,先安排一些虾兵蟹将,沿途不停地骚扰首船,自己则去寻那唐门弟子说的前辈高人去了。
再说金琳舒同这边,虽然时不时地打发一些不入流的刺客,但是应付得实在是轻松惬意,所以慢慢的也就不再紧张了,半个多月的时间,五艘船顺风顺水,很快便来到了扬州。
扬州拥有整个京杭运河路段上最大的港口,是大部分船只的重要补给站,钦差大臣们的船队也不例外,除了要在这里补充给养以外,还要停靠一天,接受扬州官员们的招待,以及了解杭州的近况等等。
船队还未停靠,便可以见到码头上涌动的人潮了,扬州的百姓许久不曾见过钦差大臣的船队了,所以听说了有钦差路过,都跟看猴子似的,早早地就在码头上选了一个最佳的观看位置,只等着钦差大人的船停靠。古代娱乐生活匮乏,鸡毛蒜皮的事情都会被炒得十分有嚼头,更何况是钦差大臣到来这种大事?人们在很多天以前便开始猜测钦差大人的相貌了,有无妻妾,有无家产,有无绯闻等等。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有没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大臣将会给整个扬州城带来整整十天以上的话题。
汪静书曾经在地方上当过父母官,自然是知道人们期盼他到来的真正目的,只有经常看电视但是实际经验缺乏的金琳,才会觉得百姓们聚集在一起,用那种期盼的目光看向船队,是在对钦差大人表示欢迎,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可以上新闻联播的热情画面。所以,金琳下船的时候,十分欢喜地朝着围观群众挥手,再挥手。
只是,围观群众并没有像电视里演的那样跪下三呼万岁,或者是慷慨激扬地说一些欢迎词,而是三三两两地凑到一起议论纷纷。
”我认为副使大人比较好看。“
”我比较喜欢钦差大人,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
”哇,跟在钦差大人身边的那个大侠,看起来好酷哦!“这说的是吴云。
金琳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