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味 > > 望念 > 第2部分

第2部分(2 / 2)

真正的第一次征战,便让我体会到一个猝不及斟酌的道理:原来战争,不会赐给你布阵排兵的时间!

就在晨光初照,我们刚刚翻过一座山坡之后,军阵的前方忽然产生了一阵骚动,随即传来的是振聋发聩的军鼓声。还没有人来得及想什么,只是不知听到谁喊了一声“冲呀!”大家便如洪水一般扬起手中的刀枪,向前狂奔。

这是群情激愤,众志如潮的一瞬,每个人都受到了磅礴声势的感召,战场上刹那间喊杀连天,冲入敌阵的下一刻,我便闻到了那股熟悉的血腥的味道。

亲眼看到战场上密集砍杀,血肉横飞的那一刻,我才发现我忽然听不到,也闻不到什么了。满眼是刀枪的明晃,战衣的血染。我的‘念’在此时如火升起,提刀燃烧了开阳士兵深褐色的战甲。

直到真的冲入敌阵,我才知道,何参守讲的不过都是故事。因为,杀红眼的时候,所有人都疯了。不会有人记得自己究竟刺穿了多少个躯体,砍断了多少只手足……

那日的拼杀,对于我们这些初上战场的人来说,的确是个严酷的考验。因为,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如此不备的正面冲杀,就是中了埋伏的表现。

%%%%%%%%%%%%%%%%%%%%%%%%%

我想,那日一战,若不是后援的骑兵及时赶上,我们这些备军可能都要葬在南岭山间的这片草场上了。

一场恶战后,开阳军被我们逼退了三十里。

战后的清点集结,血污覆盖了每个人脸上

3、第三章 。。。

的表情,除了沉默,还是沉默。这种沉默,替代了不久前战场上疯狂的嘶喊砍杀,这种大起大落,让我思绪如浪,时光仿佛行了百年。

当张明悄悄走到我的身边,指着五十步处一具浴血的尸体说那是何参守时,我才想到,刚刚挥刀拼杀之时,似乎身边有人喊过“何守云”这个名字。

我俩趁着众人清点兵器之时,默默走到了那具尸体的旁边。那正是何参守,面目依稀可认,可是身子却被人从中劈开,只剩下腰部一点的血肉相连。张明不愿再看,他说着“集合了”,便拉着我匆匆离开。

%%%%%%%%%%%%%%%%%%%%%%%

天黑,所有的人都是幕天席地而眠。而每个营都有人被安排轮流守夜。

轮到我和张明守夜之时,我跟他说了声自己内急,便偷偷溜跑出了驻扎的营地,向白天看到何参守尸体的地方走去。

走到那片草场,我依稀记得,他的尸体边,有几块不大不小的石头,隐约排列成一个圆环。寒夜中,依着清冷的月光,我终于摸到了那片石头附近,果然何参守的尸体就在那里。

我看到他,走了过去。慢慢蹲下,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匕首,和撕好的布条。我努力摆正了他的尸体,把被砍断的部分对齐,在上下两块皮肉上,用匕首的尖扎出细细的小孔,然后把布条在皮肉里,一上一下,小心穿连。虽不如肖无针的细针韧线,可是若能把这尸体连起来,成个“全尸”,也总不枉他在军中悉心待我们一场。

我穿好他的尸体,正要起身,忽然听到身边有悉悉索索的声音。这让我猛然想起七岁那年见到的那一幕:难道身边还有活口?

我转头向四周望去,赫然看到离我十几步远的那圈石头边站着一个人。那个人穿的不是军服,而是一身白色的长袍,他背对着我,看不到面目,只有如瀑的青丝垂下。

这些年,我只怕阎王不来找我。所以,眼前的是人是鬼,对我来说都没什么分别了。只是,我起来转身要走的一刻,我听到了他的声音:“你认识肖无针吗?”

“他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回答的非常平静。

“原来如此。”他的声音悠远的像从天籁中飘出,“我左脚下的石头下压着一本书,你过来拿吧。”

“不必了。我已经很久不读书了。”我说完,便转身往营地方向走去。是的,读书无用,书中的繁华盛世,书中的安居乐业,都是对世人最大的欺骗。

%%%%%%%%%%%%%%%%%%%%%%%%%%

回到营地,张明问我怎么去了那么久。我只胡说是吃坏了东西,便敷衍了过去。

3、第三章 。。。

守夜时间过后,我便同张明一起,回到众人休息的地方,躺在土地上睡了过去。熟睡中,我竟然梦到了自己小的时候,在自家的草房里,和爹爹的那几个学生一起捧着书本,高声诵读。诵读声未落,场景已换,我忽然看到爹爹一袭青衣,站在一座巧边,扶着桥墩,口中似在说着什么。我走近去听,就听到他在喃喃地叨念着:“茫茫泉路,悠悠来生,能读书否,解读书否?”

“能读书否,解读书否?”我被这一句猛然唤醒,睁眼便看到了夜空中低垂的星星。原来是梦,是梦?梦里的书。我忽然像被针扎了一下,猛地清醒了。我偷偷起身,再一次溜出了营地,走到了那个石头圈的旁边。

那个人已经不在了。而我,回忆着他指点过的那块石头,轻轻搬开,就发现底下压着一本书,纸很粗,线角并不规则。这书没有名字,第一页只是空白。当然,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若说这是一本图,每一页都有一些点和线,有一些页上偶尔写着些 “天、地、春、秋”之类的零星片语。

不得不说,这书虽然糙鄙,但是上面的几个字却着实有风骨。可以看出,运笔之人的功力。我潦草翻到了最后一页,此页无图,只是在纸的中间写着一个不大不小的“望”字。

“望”——这与我心底深埋的那个“念”字不谋而合。“望念”,难道也是写这本书的人的用意?天已渐明,我不及多想,把它收在怀里,就匆匆赶回了营地。

作者有话要说:嘘~

4

4、第四章 。。。

回到营地后,张明已然醒了。他看着我可怜道:“你看来真的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这一夜没少折腾。”

天明后,备军集结。这一次,我们接到了撤军的命令。

回撤行军自然不比奔赴沙场的急行军,整队出发后,庞大的备军军队缓缓地走在西回的路上。这一次撤军,我们走了很远,其间路过容城,盐城,绕过景城,最终驻扎在了远离前线的韩城。

韩城的太守叫做陆远明,是武帝二十四年科考殿试的第五名。我们到了韩城,便驻扎在离城十五里外的树林里。两日后,陆太守亲率随护,拜见赵然将军。

太守来时,恰逢我营当职。何参守殉国,便由以前的副参守魏华接任参守,调令营中兵士,列队相迎。

陆太守是个面貌和善,四十有余的中年人,他带着七八个随从,从两排整齐的队列中缓缓行过。在他们中,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那是爹爹生前的知交好友………宋清扬。

看到宋世伯时,我一激动,差点忘形喊出他的名字。可是他掠过我的那一眼,我方觉:事隔八年,他已经认不出我了。还记得,我九岁那年,他到我家辞行,说是要离开容城,赴兆京赶考。当时爹爹曾与他煮茶夜谈,及天明他出门之时,我正在院子里和哥哥劈柴。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次他和爹爹分别时的对话。他靠近门扉,看着爹爹,眼中的遗憾表露无疑: “存之,一夜长谈,也不能让你转念。栋梁不出,国之失也。”

爹爹看着他,淡淡一笑:“孝启,国之栋梁,已然决意去了兆京。我只是个书馆先生,能顾念的仅有这小小容城的民之失。”

对了,宋清扬,字“孝启”………想到这里,我忽然有了一主意。

%%%%%%%%%%%%%%%%%%%%%%%%%%%%%%%%%%%%%

晚上休息的时候,我写了自己从军两年来的第一封“家书”。这世上,我已没有亲人。而今日所见的宋清扬,便是在世唯一与我前尘有染之人。

提笔之时,我忽然忆起了童年的往事纷纷,脑中满是父母兄长的慈爱和蔼。自十岁失去所有亲人的那一刻,七年的挣扎与痛苦,终在今夜决堤。

我自是不愿失态于人前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