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行一阵,前面浓雾消处,忽有月光斜照,藤荫匝地,枝叶纵横,碧空云净,夜色幽绝。一转崖角,穿洞而出,已达潭边。仙宅密迩,沿途再无险阻。
晴朗心中大喜,整了整衣服,恭恭敬敬的前行,忽然听得远处一阵鸾凤和鸣,接着便是一片轻云当头飞过,立时云雾大作,腥风四起。
他只得施展天眼通,只见远处云气回旋中,现出一对海碗大的金光,中间各含着一粒酒杯大小的红心,比火还亮,赤芒远射,一闪一闪,正从对面缓缓移来。
晴朗略一沉吟,立即隐起身来,潜伏在阴影中。
没过多久,前面的金红光华,倏地隐去,腥风顿息。
阴云浓雾,由密而稀,渐渐消逝,月光又透射下来。
晴朗再往前走,踏上一条丈许宽的冈脊,石地已与石崖相脱,两边都是深壑,泉瀑之声越发奔腾汹涌,宛如雷喧。
之前那光华现处,有一条极宽的湿痕,婉蜒冈脊之上,料是龙蛇一类。
晴朗屡遭奇险,身经百战,自然不会将这种小角色放在心上。
又行走一阵,由崖左转,地势渐低。两面危崖之顶,忽然越过两旁涧壑,往中央凑合拢来,天光全被遮住,依稀辨得路径,暗影中似见壁上洞穴甚多,也没在意。
他行约半里,已入洞中。再走里许,便到尽头,危石如林,似已无路。
又从石笋林中转折几处,才寻到那出口的洞穴,磊场纪梗尉螅浯蠼隹赏ㄈ恕?br />
洞中的石壁上,铭刻着许多鬼怪,仿佛活过来一般,摇头吐舌,伸爪跳足,作势欲扑。
一会儿工夫,全壁间大大小小的奇禽怪兽、鬼物夜叉、龙蛇狮象之属,都飞动起来,暴怒异常,作势向穴口扑来。
立时异声大作,阴风四起,危壑摇摇,四壁似要坍塌,端的声势惊人。
晴朗微微一笑,屈指一弹,纯净透明的三昧真火在指头飘舞。
那些鬼怪腾跃虽烈,仍是不能离壁飞来,被那三昧真火一吓,渐渐安静下来。
晴朗淡然一笑,继续前行,倏地听得万啸同喧,潭底悠然一声清磐,立时群嚣顿息,壁间一切鬼物也都恢复原状。
只剩那清磐一击,空壑留声,余音泠泠,半晌不歇。
危岩四处,澄泓不波,圆影沉壁,真个是幽静已极。
磬声响罢,过去半盏茶的工夫,先是潭底澄波,无风生浪,似开锅的水一般,滚滚翻花,从中心涌起,分向外圈卷去。
中间的水却变成一个漩涡,急转上百转,突然由小而大。一个亩许方圆的大水泡冒起,倏地一落百丈,现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水洞。四外的水,也都静止如初。
当中晶壁井立,直达潭底,光华隐隐。
晴朗料知仙潭已开,便以东皇钟护体,朝晶井中飞落。
由上到下,约有三百多丈深,四壁的水,全被禁住,分而不合,流光晶莹,如入琉璃世界。快要到底,晶井忽然转折,又是一条高大的水道现出。
他用脚一试,竟如踏在玻璃水晶上面,平滑异常。当即不再飞行,往水道中走进。前行才几步,刚才所见的光华越显强盛,流辉幻彩,映水如虹,射眼生缬,奇丽无俦。
朝那发光之处一看,是一根大约数抱的水晶柱子,上面有‘地仙宫阙’四个古篆,高有九丈,下半满是朱文符篆,彩光四射,便自此出。
往后方是石壁,壁上有一高大洞门,相隔那柱约有三十多丈。
这条水道有三四丈方圆,由柱前十来丈之处直达洞壁。
这一大片的水壁,却加高加宽好几倍,脚也踏到真的石地。看那情势,那根晶柱是辟水之宝,即使没人来,柱前后这一片也是常年无水。
晴朗且行且看,来到洞门之外,通语祝告,坦然而入。
先到前洞,只见洞甚高大,壁如晶玉,到处光明如昼。
陈设却少,只当中有一座大铁鼎,旁设丹炉杵臼之类。
鼎后有一玉墩,一石榻,还有几个就原生珊瑚制成的椅子。
行进数十丈,便到前洞尽头。一片大钟乳,似玉络珠缨,水晶帘帐一般,由洞顶直垂到地,将洞隔断,更无空隙。
两旁却各开一个门户,由左门入内一看,是一个钟乳结成的甬通,弯弯曲曲,长约里许。
当顶满是冰凌晶柱,笔直下垂,离地约三丈,两壁宽仅两丈。仿佛成千成万的宝玉明晶砌成一般,看去光滑温润,个个透明,千光万色,形成一圈圈不同的彩虹,看不到底。
人行其内,如入珠宫贝阙,瑰丽无俦。
出口处是一半月形的穹门,过去便是第二层洞室,奇辉闪耀,越发光明。
回顾来路右壁,也有一扇同样的穹门,与外相通。
细查形势,这座地仙宫阙,当初未开辟之时,只到前洞尽头处晶壁为止。
中间里许,尽是石钟乳将前后洞隔断,不能再进。
洞中仙人用法力在钟乳林中开出两条甬道,才得里外通连。
再看二洞情景,比起外洞,又不相同。中间洞作圆形,广约五亩,没有外洞高大,可是洞壁上共有七个门户,内望有深有浅,洞室必定不少。
除来路二门外,全是石质,再见不到一根石钟乳。
全洞形如覆碗,洞顶也是圆的。通体石壁石地作灰白色,光洁莹泽,全没一丝斑痕,直和美玉相似,而且内里陈设也多。
在正对着中间洞门处,放着一个石榻。
榻前散列着许多石几、石凳、石屏、石案、丹灶、药炉、琴、书、剑器,陈设繁多。
榻后有一丈许高的石台,台上也有一个小石榻。
环洞壁石地上,种着许多奇花异卉,异常罕见。
有的形如海藻,朱实累累;有的叶如大扇,上缀细花;有的碧茎朱干,花开如斗;有的无花无叶,只有虬干屈伸,盘出地面;有的形似珊瑚,明艳晶莹,繁丝如发,无风自拂。
洞居地底,本不透光,可是一路行来,无一处不是明如白昼。
这二洞之内尤其宝光四射,耀眼欲花。
晴朗匆匆看个大概,便往右壁丹炉侧面的宝物放光之处跑去。
近前一看,一个三丈多长的大石案上,放着几堆道书和不少物事。
略一盘点,道家应备之物,以及寻常使用之物,如金针、剪刀、尺子等俱备,有数十件之多,都位列井然,整整齐齐的放在那里,十有九映射出珠光宝气。
再仔细一看,上首陈列的那些无光之物,是一根满镌古篆文的铁尺,一支玉笛,两把数寸长的钱刀,三枚黑玉连环,两个古戈头。
还有一面细如蛛丝网子的法宝,叠在一起,大只数寸,厚约寸许,分不清层数。稍微揭起上百层,也没显出一点薄,估量展开来,至少比一面蚊帐还大。
余下还有一面颜色黝黑,形如令牌的东西,非金非石,不知何物所制。虽与别物一样,乍看不放光华,微一注视,不但奇光内蕴,而且越看越深。
阳面所绘风云水火,隐隐竟有流动之势。背面符篆甚多,非镌非绘,深透牌里。
不远处的石屏风后面,也有一个大石案,放着十二个古陶盘,七大五小,有一半空着。
中有五个,盛着长短大小各种不同的异果。譬如绛红色的碗大桃子,颜色碧绿、粗逾碗口的两截大藕,还有二十多种罕见的果子。
每种最多的也不过十五个,最少只有两个。
晴朗毫不客气,先挑那数目多的,每样吃了一个,只觉得甘腴凉滑,芳腾齿颊,各有各的好处,顿觉心清体快,神智莹然。
果子中有十来个形似丹橘,大只径寸,里面却不分瓣,肉色金黄。他连皮嚼吃,竟有玫瑰香,芳甜如蜜,最为味美。
第234章
晴朗环顾四周,笑道:“既入宝山,我向来是有多少,就拿多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