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疏疏落落,矗立着不少玉笋,翠色晶莹,高出水面数丈。有一种五色的苔藓,其大如钱,宛如无数奇花,重重叠叠的贴在上面。
那三座碧玉飞桥,通体孔窍甚多,玲珑剔透,风水相激,顿成幽籁。刚才听到的声音,便是从这里发出。桥下无柱,全桥宛如整块碧玉雕成。
除了来路孤峰上下童秃之外,两岸都是参天花树。因为树大枝繁,行列虽稀,上面花枝纠结连成一片,一眼望过去,仿佛两条花龙,婉蜒飞舞于碧波之上。
那些花林,是千万年的冰玉精英灵气,凝结而生。而这三座翠玉虹桥,雕镂精细,巧夺天工,分明是人力所为。
桥长中高,非到桥上,看不见对面的景物。桥旁空处,又被花林挡住目光。
晴朗潜伏在阴影中,从桥面上贴地低飞过去。桥那边竟然邪气隐隐,正当中涌起一片轻烟,将路阻住。那轻烟看去宛如一簇轻纱,甚是淡薄。
偏偏前面的景物尽被遮蔽,无法远视。而两旁的花林,也有这类淡烟浮动。
晴朗施展天眼通,却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发现前面有一座白玉牌坊,用古篆文刻着‘光明境’这三个丈许大字。
那牌坊约有三十丈高,通体以水晶建成,银光灿烂,耀眼生花。
牌坊旁边,卧着一只水怪,虎面鱼身,六蹼四翼,正喷着轻烟。
晴朗小心翼翼的绕过去,并不惊动它。
飞行一阵,前面的景物越发雄丽。先是数十丈宽的一条大道,质若明晶,长达数十里,两旁均是参天花树,翠干银枝,琼花玉叶,姹紫嫣红。
那些花树索青俪白,其大如斗,竞吐芳菲,一路香光绵亘不断。到了尽头,路忽两歧。左面不远,尽是一座座的高峰危崖。
高峰上面,有不少金碧楼台,应是妖人所居。
晴朗悄悄的往右一转,便见大片花林,树不甚高,离地不过两丈,枝干却长,婉蜒四伸,虬枝委地,又复生根,往上发枝,互相纠结蟠缠,跟榕树差不多。
最大的花树,竟然占地十亩以上,有花无叶,从上到下满生繁花,形若桃梅,望去一片粉霞,宛如花城,挡住去路。
又行五六里,迎面是一座极高大华美的宫殿。
晴朗从殿侧绕向前面,正是先前在冰山上看到的那座楼台。
楼台上的宫殿,高约十丈,占地四五十亩,玉柱金庭,瑶阶翠槛,珠光宝气,耀眼生辉。殿前有一座白玉平台,高约丈许,尤为壮丽。
只见那座宫殿,位列正中,三面翠玉峰峦环绕,远近罗列,不下二百座,犹如玉簪插地,云骨撑空,斜壁琼楼,交相掩映。
对面又是一片绿湖,澄波如镜,甚是清深。因为地面莹如晶玉,清波离岸不过尺许,望去一片澄明,几乎分不出是水是地。
湖中心也有亩许大小的一座椭圆形白玉平台,高出水面约有二尺。湖岸竟然生着一片莲花,水生之物却种在陆地上,莲藕根也露出地面。
第207章
每枝粗约二尺,长约一丈,分为三、四、五节不等。比玉还白,看上去滑嫩异常,吹弹欲破。每一节上,各生着一柄莲叶,或是一朵莲花。
那叶茎粗如人臂,长约丈许,叶子有六七尺方圆。
花分粉、红、青、白四色,盛开时约有翠叶之半。有的含蕾将绽,其大如瓜,与碧叶金茎相陪衬,仿佛一条白玉船上,撑着两三个宝幢翠盖。
古诗云“花开十丈,藕大如船”,近日得见,果真好看无比。不过为数不多,总共二十多条;结实又少,仅湖中心的那一枝白莲现出莲房。
花外更围着一圈二尺多高的珊瑚朱栏,上面蒙着一片粉红色的轻烟,隐现邪气。那藕又嫩又鲜,必定是珍奇仙品,甘芳隽美,爽脆非常。
而莲蓬只此一朵,必更珍贵。但有邪法防护,难以取得。
那是三百六十五年才结实的天府玉莲,无比珍贵。
晴朗先不去打那朵天府玉莲的主意,从阴影中飞上楼台。
只见中心的白玉平台上,孤零零的设着一个椭圆形宝榻。
上面侧卧着一个身蒙轻纱的赤身妖女,睡得正香。她生得肤如凝脂,腰同细柳,粉弯雪股,活色生香,而轻纱薄如蝉蜕,宛如雾里看花,更增妖艳。
尤妙是那玉腿圆滑,柔肌光润,白足如霜,腔附丰妍,底平趾敛,春葱欲折,更易惹人情思。
晴朗施展天眼通,看得仔细,不禁打个激灵。
妖女的真身十分丑恶,体如蜗牛,六首九身,四十八足。头作如意形,当中的两头特大,头颈特长,脚也较多。一张平扁的大口,宛如血盆,却没有牙齿。
全身长达数十丈,只有当中两首三身盘踞在宝榻之上,下余散爬在地,玉台竟被它占去大半。
晴朗急忙收回天眼通,心道:原来她还没彻底修成人形。
又有十多个道装男子,有的羽衣星冠,丰神俊朗,仿佛神仙中人;有的相貌古拙,道服华美,似是旁门修士;有的短装佩剑,形如鬼怪;有的长髯过腹,形态诡异。
他们多数面带愁容,静悄悄的侍立两旁,面面相觑,一言不发,状甚恭谨。
这些修士多数不带一丝邪气,而沿途所见埋伏和莲花上的烟雾,全是邪法。
忽然,妖女伸个懒腰,欠身欲起。旁立老少诸人,立即赶去,都跪伏在地。
有两个道童打扮的,正跪在榻前。妖女已缓缓坐起,粉腿一伸,一只又嫩又白的左脚,正踏在一个道童的头上。那个道童似是受宠若惊,面容立时惨变。
妖女坐起后,只朝众人星眸流波,媚笑着懒洋洋的一挥玉臂。
那些修士现出喜容,纷纷起立,注视妖女神色,倒退数十步。到了台口,方始转身向外,化作十多道红碧蓝紫的光华,分头朝那远近群峰玉楼中飞去,顷刻散尽。
只剩下一个相貌丑怪的矮胖道童,跪伏在榻前,被妖女一脚踏住,尚未退走。
众人去后,他似是大祸将临般,浑身战抖不已。
妖女将左腿踏在道童的头上,右腿微屈,压在左股之下,却将隐私之处微微挡住,似在想事,并不曾留意脚底。
不一会儿,她忽然从身后摸出一面金镜,朝那玉臂云鬟,左右照看两次,顾影自怜,柔媚欲绝。无意中右腿一伸,脚尖朝那道童的脸踢了一下。
道童忽然兴奋起来,纵身站起,两臂一振,所穿短装竟同时脱下,立时周身精赤,一声怪笑,便向妖女扑过去。
妖女似是先未理会到他,神情别有所注。及见道童快要上身,忽把秀眉一扬,娇声喝道:“你怎么还没走?你忙着求死,我偏要留你些时,滚一边去!”
话音刚落,纤手往外一扬,当胸打去。
道童闻声,早已止步,却不知对方的心意,进退两难,微一迟疑,便被打中。
他的修为并不弱,非常健壮。而妖女既美艳,又纤柔,这一掌仿佛打情骂俏,只是轻拍一下。
道童竟然禁受不起,一声惨嗥,跌出老远。他连衣服也顾不得穿,随手抓起,驾着一道蓝光,就这样赤身飞走。
晴朗见他逃走时,手按前胸,已受重伤,却带着十分欢喜庆幸的神情,不禁有点疑惑。
妖女逐走道童,又取镜子照了一下,微张樱口,曼声娇呼两句,音甚柔媚,也不知说些什么。
平台对面的群峰上,立起几处异声长啸,与之相应,却不见有人下来。
又隔有半盏茶时,妖女已不耐烦,面带狞笑,一双媚目突射凶光,更不再以柔声娇唤。
她张口一喷,立即有一股细如游丝的五色彩烟,激射而出,一闪不见。
接着便听见好几座峰上,传出一片呼啸异声,又有七八道各色光华,拥着一伙道装男子飞来。
他们来到台前,都飘落在地,个个面如死灰,神情狼狈。最奇怪的是,这伙人看去法力颇高,身上也多数不带邪气,对妖女却异常恭谨,不知为何会那么害怕。
妖女将娇躯斜倚在金榻之上,手扶榻栏,满脸媚笑,微唤了一个“龙”字。
来人中有一个身材高大的老道人,长髯峨冠,面色骤转惨厉,把牙一咬,便将腰间两个葫芦,连同背上两枝长叉,向高空一掷,由一片烟云簇拥着,迅速飞走。
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