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景从软榻上坐起来,面色凝重:“你详细说来。”
公子渊点头道:“郭子干原名郭孖,在家乡是有个叫莺莺的相好,后来莺莺入宫为宫女,而他自己屡试不第掉头做了道士,在张淮雨、曹裕章的逐级推举下,最终引荐给了宣正帝。
莺莺是宣正七年入宫的,小人斗胆猜测如果莺莺就是赵王的生母,那么郭孖进宫就与赵王有着不可分的联系,而其中引线的正是张淮雨!这也就解释了张淮雨为什么总是在关键时刻跳出来搅混水,他明面上是为了王爷,背地里却是给赵王卖命……如果再大胆些,是不是可以猜测,赵王出生、其母莺莺‘病逝’与端妃娘娘有着莫大的关系,正因为此才会有后来的巫蛊冤案。王爷,螳螂扑蝉黄雀在后。”
韩景合上手里的奏本,冷笑道:“好大胆的推测!”
“若果真是如此”,公子渊声音压低:“皖大人就危险了!”
比起大都的干冷位处东方的赵地更多了浓浓水汽。若说北方的寒风如刀,割得人皮肉生疼;那么东方的阴寒就如毒药,直入骨髓驱而不散。
“东瀛的冬天也是这样的吗?”方新宇抬头看了眼围在火盆旁的七宝,温厚的声音一如往常:“这里住的还习惯?”
七宝不爱说话,有时几天也不见他开口吐一个字,好像真如传言中那样是个只知道杀戮的异族怪物。人人畏惧却又极度不屑,存在偌大的王府除了赵王韩骐与郭子干,也就只有书呆子的方新宇愿意与他说话。
没等到七宝的回答,方新宇干笑几声只得换个话题:“王爷最喜欢的蛇眼石楠花也是你们东瀛的,听说那花开起来就是一个山岗连着一个山岗,大片大片的粉红映得天空都失了色彩。”
“我不喜欢石楠花!”七宝一字一顿说的异常认真:“它太霸道了,自己就要霸占整个山岗!”
出乎意料的回答使方新宇来了兴致:“那七宝喜欢什么?”
“糖!”七宝想都不想。
“果然还是小孩子,”方新宇站起身捶着发酸的肩膀:“我们这过年是要给小孩子发糖的,他们给你了没?”
“我不是小孩子,也从来没有人把我当成小孩子”,七宝依旧蹲在火盆旁,有一下没一下的拨弄着炭火,生涩的发音中难得有了细微的起伏:“我只吃过一次糖,很甜的那种。”
明明还是个孩子,却被人当成没有温度的兵器,方新宇心里泛起丝丝酸涩。打开桌角的竹盒,翻出前些天被顽童硬塞进手的几块姜糖,方新宇走过去把糖放在七宝身边:“这里有几块姜糖,你拿去吃吧!很甜而且驱寒!”
七宝盯着黄不拉几的小方块,良久才半信半疑地捡起一块放进嘴里:“怪怪的味道,不好吃!”嘴里说着不好吃,却也没舍得吐出来。
眼睛像是黏在了上面,七宝小心翼翼地将剩下的包好揣进怀里,认真谨慎的样子像是得到了了不得的宝贝。
“辛苦了”,郭子干接过张淮雨手里的名册:“张大人可知道,现在朝中还有多少人愿意助赵王?”
张淮雨自己满了茶,挥了挥茶盅上的热气,笑道:“十之三四。”
郭子干快速翻动手里的几页薄纸,一目十行向下扫视名单:“三分天下?”
“超过五成的人还是晋王的,况且他有京军”,张淮雨吹开浮在表面的茶叶:“可是一旦皖紫霄出事,晋王内部就会不攻自乱。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郭子干脸上不见喜色:“张大人蛰伏这么多年辛苦了!”
张淮雨摇摇手:“怎么会?若非赵王我与内子又怎会苟活至今。”
初遇张夫人是很早很早之前的事了。
春风吹起了轿帘,她规规矩矩地坐在里面,一身藕色的齐胸襦裙、妃色披帛,螓首微低,乌黑的长发一直到了腰际,文静淑美地像是从画中走出来的仙女。
只是一瞬,家境清贫又无功名的年轻穷书生再也移不开眼,暗暗许下此生非她不娶。
别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时候只要敢想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张家富甲一方却膝下无子,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哪知道什么姓名,“于”姓也不过随了收养他的村头老秀才而已。如今老秀才早入土为安,再姓“于”姓“张”又有什么区别,索性舍了姓名入赘张家。从此张家多了半个儿子,来年的红榜上添了一个叫张淮雨的秀才。
秀才、举人、进士,一路顺风顺水,志得意满地以为自己也能指点江山,可直到大难来时,张淮雨才猛然意识到仕途不易。说起来不过是件小事,但不知怎么地传到太皇太后管素耳朵里就成了结党营私。
张淮雨锒铛下狱,张家彻底慌了手脚,疏通关系几乎用尽家产。折腾数月,等保释出狱,张老爷却一命呜呼。
出殡在深秋,一场雨水一场寒。连天阴雨,天空都是乌蒙蒙的,丧事还没有完全结束,幼子又染上风寒,病倒了。
许是孩子太小,许是那病根本就不是风寒,才有好转就急剧恶化,反反复复几个月,爱子最后也没有熬过那年冬天。
接连打击,张夫人的心垮了,终日以泪洗面,最后竟然想投河自尽一了百了。任张淮雨如何劝说都没有丝毫作用,人都站在河边了,却愣是被一个少年给劝了回去。
“那少年就是赵王?!”郭子干问,“张大人可知道他说了什么?”
“赵王救了我夫妇二人”,张淮雨笑笑,一口气喝完盅里的清茶:“这样的结果很好,至于说了什么还重要吗?”
听人故事如同观人品茶,若非亲身经历,其中滋味又怎能明了。
☆、第七十四章 升官
拖拖拉拉几个月,在郭子干与张淮雨为首的文官集团的极力推举下,嘉佑帝终于不甘不愿地颁布诏书升任皖紫霄为内阁大学士。
可圣旨一传下去,嘉佑帝就开始后悔,皱着眉头暴躁地原地打转,恨不得亲自冲出去把它抢回来。
“皇上”郭国师板着脸,张嘴刚吐出两个字,嘉佑帝便毫不客气地打断:“听你的,全听你的!那现在小山怎么办?国师倒也给个主意!”
“皇上还在闹脾气?”郭子干眼角下垂,平直的声音容不得别人反驳。
“小山哪里比不过皖紫霄?”嘉佑帝愤愤,怒瞪着木桩样的国师,埋怨道:“连他都能进内阁,小山怎么可以还只是翰林院的学士?”
主子动了火,伺候在身边的内侍都小心地抑住鼻息,偌大的宫殿除了嘉佑自己的喘气就再无声响。
郭子干一派平静,停顿良久才缓缓道:“齐公子心不在朝堂,未必希望卷入官场纷争。皇上乃一国之君,不可任性妄为!”
“国师是在指责朕?!”嘉佑帝尾音上扬,嘴角衔着冷笑,眼睛里的愤怒、狂躁肆意地燃烧。
下人们早抖成一片,郭子干却一点儿也不畏惧,依旧是万年不变的语气:“贫道不敢!”
最恨这种不咸不淡的态度!郭子干、皖紫霄、韩景,还有已经死了的曹裕章,每个人对他都是这幅态度!像是看着戏台子上的丑角表演,想笑又极力压制,等着看下一场好戏,嘉佑帝只觉得心里的火越烧越旺:“不敢?你们什么不敢?说起来我是个皇帝,可谁把我看在眼里?就算是你郭子干,待我又有几分是真心?你当我是傻子,什么也不知道?!我最称得上也就只有这个‘寡人’的称谓。”
郭子干站得直挺,连眉角都没有多余的动作,神情平淡地看着嘉佑帝发完脾气,等到龙椅上的人面红耳赤再也说不下去,才道:“皇上,您应该用‘朕’而不是‘我’。”
“哼!”抓着一点小错不放,每个人都喜欢指责他!指责嘉佑帝冷哼一声,自嘲道:“‘朕’?震得住谁?”
传旨的公公随着引路小厮一路走到庭兰雅筑,额头上的汗水已湿了整个手帕。怕是真怕,但怕的人却不是要接旨的那位。上调又不是外迁,能有多可怕?令他胆颤的是这个王府里的真正主人。若说曹国公是贪得无厌的“饿死鬼”,那韩景就得算是地府里的“阎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