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乱世之中,只有开疆拓土才是最大的功绩,李世民终于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
“既然没能与秦军拼消耗,那就和薛举决一死战吧!”
对李世民的这个决定,刘弘基、殷开山、李安远、慕容罗睺,包括行军总管刘文静都没有反对。
这些武将被困在营垒里无仗可打,早就憋得发慌了。
对李世民出战的决定,他们自是双手赞成;刘文静为人谨慎,他本赞同李世民深沟高垒拒不出战的决策,可这个计划不行之后,他也只能想别的办法了。
随后李世民率领大军出营,在浅水原布阵迎战薛举的秦军。
陇西是隋朝地养马之地,故而秦军多为骑兵,针对这一点,李世民采用了防守反击的策略。
在列阵之时,李世民将步兵集于中路,将骑兵放在后方;两侧的兵力最多,却多为进关中时方投靠于唐军的各路人马,他们人数众多战斗力却不见得有多强。
李世民将他们安排在两翼,是为了迷惑薛举。
如果薛举见得唐军两翼兵多认为唐军的重兵在两翼,而采取中路突破之术在唐军两翼合拢之前戳穿中路的话,那就上了李世民的圈套。
谁知薛举性格豪迈,对这些阴谋诡计并不精通,只知道硬冲硬打。
在薛举的心目中,自己的骑兵是无坚不摧的,就算他明知李世民将精兵埋伏在中路,仍然会挥师猛攻中路的。
唐军和秦军的兵力都在十余万左右,唐军步卒多一些,秦军则是骑兵更多,从战斗力方面来看,双方不相上下。
可战斗刚一开始,秦军就一直压着唐军打。
李世民的安排巧妙安排,薛举似乎也上了他的圈套。大战一开始,秦军猛将就宗罗睺就率领五千精骑弃两翼不顾,而猛攻唐军中路。
表面上,唐军虽损失严重,却还在李世民的忍受范围内。
李世民通过消耗的那些杂兵,想要直观地了解秦军的实力;从而更好地调整战术,在真正的大战中避实就虚,堂而皇之地击败对方。
唐军的中路军领军正是刘弘基和殷开山,他们所领的万人队无疑是唐军的精锐。
李世民则率领三千玄甲精骑在后方压阵,待秦军的精骑在步兵方阵前碰过头破血流后,李世民再从后杀出,一举将其击溃。
李世民的战术很不错,问题是刘弘基和殷开山统领的精锐步兵挡不住地方的骑兵冲击,位于前线的步卒很快就在骑兵的冲击中败了下来。
秦将宗罗睺冲垮唐军第一线后,薛仁杲马上统率薛举的三千亲兵冲了过来;这三千亲兵同样是骑兵,战斗力和宗罗睺的五千骑兵相比一点也不差。
一万骑兵的连番冲杀下,唐军的中路彻底崩溃。
中军的崩溃,意味着这场战争的失利,李世民为了把损失降到最小,并未将这三千玄甲精骑投入战场,而是率领三千人且战且退、向东而去。
慕容罗喉和李安远为救李世民,先后战死;刘弘基苦战断后,却是落入薛举的重围之中,力尽被擒。刘文静带兵杀入,终于将李世民救了出去。
秦军与唐军在浅水原这一仗,以秦军大胜而告终,这一战也是唐军自从起义来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
李世民在乱军之中惶惶四顾,几乎想要自裁以谢天下,结果被众将领劝阻;殷开山强撑病体出来,知道唐军惨败,差点晕了过去,不由老泪纵横。
这一仗让李世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战争不是靠无敌的主帅来打的,至少他需要一支能够执行自己完美战术的大军。
骑兵冲阵的威力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定集关中之财力打造出一只真正的玄甲精骑来,以血今日之耻。
李渊得知前线的消息后,震怒非常,当下调李世民回转长安。
殷开山自悔没有完成李渊所令,主动将责任揽在身上,把自己的疟疾转移到李世民的身上,说自己贪功指挥,酿此大错。
李渊将殷开山重责,又将此战总管全部罢免;刘文静虽有救李世民之功,却也被削职为民。
李世民愧疚之余,只得抱病不出;李渊除了刚开始将他狠狠骂了一顿外,再也没理他。
李世民这些天虽没出府邸,但从房玄龄处也能得知薛举大胜唐军后关中震动、谣言四起。随后李渊调长孙顺德、唐俭等人出马对抗薛举。
唐军利用薛举疲惫之机,小胜了两场,薛举只得暂时按兵不动,两军遂又陷入僵持阶段。
听到这些消息,李世民稍稍松了口气,暗想道,“好在这些功劳都不是大哥所得的,要不然自己这辈子就再也没法出头了。”
正在胡思乱想间,李世民忽然看到长孙无忌欣喜着进了门,开门见山道,“世民,唐王让你前往武德殿。”
514世民奋起
看着长孙无忌面有喜色,再想想最近这段时间的郁闷,李世民站起身来,没好气地说道,“家父可算是想起我了,你又高兴什么呢?”
“玄霸得了一场大胜,北方的局势差不多该能平定下来了。。。。。。”长孙无忌笑着说道。
“是吗?”李世民点了点头,也有些欣慰起来。
李世民和李玄霸是双胞胎兄弟,他对玄霸和其他兄弟又是不同;他们两兄弟从小就是极好的,直到玄霸跟着孙思邈去了终南山,直到玄霸再次回来,他们的关系并没有丝毫改变。
玄霸获胜的消息,显然与建成获胜的消息不一样,至少李世民会为自己的双胞胎弟弟高兴。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也从小就好得可以同穿一条裤子,之前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在世的时候,长孙家所受杨广的隆恩比李家尤甚。
那时候他们就互相指名道姓来称呼对方,现在自然也没有丝毫的改变。
相比于对待自己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更愿意和长孙无忌玩在一起,毕竟长孙家没落了,长孙无忌不可能与他争名夺利,但李建成就不一样了。
为玄霸高兴之余,李世民又难免自伤起来,相对于玄霸的大胜,自己实在是太没用了。
长孙无忌一眼就看出李世民的脸色有异,心中多半也能猜出其中的原因,当即劝道,“世民,胜败乃兵家之常事,过去的事就别太放在心上了。”
李世民第一次走上历史舞台,实际上可以追溯到那年杨广被突厥人围在雁门,那时候李世民和李玄霸兄弟以个人的身份加入了云定兴的大军。
李世民和李玄霸在那一年中,是除了宇文成都之外风头最劲的人,那时候他们才十六岁。
而李唐起事以来,李世民带兵的经历虽然坎坎坷坷,却未尝一败。
浅水原之战,是李世民的第一次失败,而且是大败,李世民又岂能说忘就忘?
听着长孙无忌之余,李世民顿时又陷入回忆之中,而后脸越来越红,最后终于厉声说道,“你又不是我,当然不用放在心上!”
长孙无忌一愣,也知李世民安静了太久,这是要对自己发泄情绪了;作为李世民的好基友,长孙无忌并没有反驳他的话,而只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李世民的泪水却莫名地流了下来。
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失败,还因为那些为自己失败而买单的人。——包括在战争中死去的士卒,还有被俘虏的,被降职的。。。。。。
“世民,你还当我是兄弟吗?”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默默流泪,终于开口问道。
“为什么这么问?”李世民一愕。
“你要是当我是兄弟的话,就应该了解我的想法,其实你失败回来之后,我也照样的难过,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你就此害怕了。输一场算得了什么?再赢回来不就是了?”长孙无忌当即正色起来,平心静气地劝解道。
李世民点点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