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头把这些船带回去也不错。”苏游有了这个想法,当即下令道,“船队继续前进,目标:高丽王城东门!”
苏游的临时起意,让急急往码头赶来投降的渊太祚与他失之交臂。
渊太祚再骑马从岸边往上追去时,却见王城江上唯一的一座桥缓缓倒了下去。
赵州桥是这个时代最有名的石桥,高丽显然还没能掌握这项伟大的技术,所以这座桥实际上是一座木桥,年久失修的木桥在火药面前是坚持不了几个回合的。
苏游所不知道的是,高丽王城的这座木桥就像东都的天津桥一样,是平城最有名的地标性建筑。
高丽国为了建造这座木桥,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可苏游的一声令下,便将之毁于一旦!
炸掉了王城的唯一一座桥,苏游的船队一路通行无阻,只有看见岸边的高丽军实在太多,才会偶尔发射一两轮炮。弹。
云中军攻入王城的消息一次次传入了高丽王宫之中,高丽王高建文早在昨天就已打算投降,问题只在于投降无门罢了。
投降是早就定下的基调,至于怎么投降倒是个大问题,高建文早早派人去请渊太祚倒来,无奈来来回回好几次都没见到这高丽第一权臣。
无奈之下,高建文只得亲自前往渊太祚家,当他怅然而返时,却远远看见苏游的船队正在炮轰王城的东门。。。。。。
高建文当时就吓尿了,赶紧命令内侍去召集文武百官,一齐来跪迎王师。
云中军此时已把高丽王宫的东墙轰得残破不堪,苏游又从望远镜中看到了高丽人王的仪仗,以及代表着投降的白旗。
苏游当即命令火炮停止攻击,命令王伯当和爨子恒的部队登岸,王伯当去接管王城的城防、爨子恒则收缴高丽军的武器。
高建文听着炮声落下,又看着渊太祚姗姗来迟,总算是松了口气;可看着王伯当和爨子恒的骑兵纷纷从船上下来时,他又难免感叹大势已去。
苏游下岸之后,以张龙为翻译,第一时间接见了高建文和渊太祚。
大业三年之时,苏游在东都的四方馆一举成名,当时渊太祚也在座中,所以他对苏游也算是印象深刻的,但他没想到苏游此次征伐高丽代表的是自己而非杨广。
高建文和渊太祚的到来,投降是大前提,他们在苏游的火炮威逼下,也不得不投降。
至于投降的条件,苏游提出的第一条就是,——“无条件释放百济王室及俘虏,追回从百济抢来的一切战利品。”
“果然又是那些无能的百济人跪舔了他们的主子。。。。。。。”听到这个条件之后,渊太祚心神不定,又不由得有些庆幸。
当初士兵们把从百济运回来的五六十船战利品运回来后,渊太祚一意坚持等到渊盖苏文胜利归来再进行分配,朝廷分成了两派相争,最后还是渊太祚坚持了下来。
百济王室包括国王扶余璋在内的一百多口以及百济的贵族三百余口,都在渊太祚的掌握之中,当初若不是自己太独,只怕现在想要凑齐他们就难了。。。。。。。
“有问题吗?”苏游看着渊太祚脸色阴晴不定,不由得面无表情地问道。
“没。。。。。。。没有。”渊太祚摇了摇头,心中真有些不甘啊。
苏游的第二个条件就是要高丽国割地赔款,割让的领土包括马訾水(也就是鸭绿江)以西所有领土,赔款则是一百万石粮草,可以分期支付。
之所以提出这个条件,也是因为这些土地在后世属于中国的领头,苏游此时已打入了高丽,不可能不争取这些土地的主权,实际上他并没打算开发,——鸭绿江口的铁山除外。
高丽人感觉这个条件实在有些苛刻了,粮食倒在其次,问题是高丽对中原的第一门户辽东城就在马訾水以西啊。
若是撤销辽东城,高丽以后还不是让中原像软柿子一样随便捏?
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苏游既然提出了如此苛刻的条件,他们也对自己的处境慢慢放下了心来,至少他们不会像百济王室一样被苏游掳走了。
至于赔款什么的,那都不叫事,反正这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要还能统治高丽,高丽老百姓就能当牛做马把这些粮食种出来!
苏游的赔款条件,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苏游的第三个条件,则是在大同江口南浦开设码头,建立通商口岸了。——高建文和渊太祚刚才已经答应划出马訾水以西的大片土地了,这会显然不会再在意这个条件了。
说完这些条件之后,苏游又把自己俘虏了将近一万五千高丽军的消息爆了出来,并且命人把渊盖苏文等十余高级将领带了过来。。。。。。。
渊太祚得知己方的士兵被俘虏了这么多之后,自然以苏游刚才要求释放百济俘虏为借口,希望苏游能够把这些高丽士兵放回来。
作为战胜的一方,苏游显然不可能轻易放手,于是渊太祚又提出了用金钱来赎回这些士兵,这正中了苏游的下怀。
双方随后达成协议,苏游一方每月释放两千名俘虏,七个月内释放所有俘虏,高丽一方则需每月支付苏游一方两万两黄金,共十四万两。
这些黄金看起来不少,但平均到每名俘虏只有十两黄金一个,差不多相当有一匹马的价格。
262东都局势
苏游要求高丽投降的条件中,并没有“纳贡称臣”这一条,这让高建文和渊太祚都觉得不可思议,但他们显然没有提醒苏游的义务。
协议谈妥之后,高建文为了让苏游的大军尽早退出平城,遂又信誓旦旦地保证鸭绿江以西的高丽军一定会在年前撤回高丽。
至于土地上的百姓,向来是与土地连在一起的。
苏游提出割地的要求,虽然没有明说这些土地上的百姓属于苏游,却也同样包括了不许高丽人挟裹百姓离开的要求,至于百姓们自愿迁移到高丽,那都是百姓的事。
高建文已暗下心思,先下手为强,把鸭绿江以西的能够带走的百姓全都带回来,苏游暂时没有开发这片土地的打算,也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的心思。
说完这些之后,高建文又假意督促渊太祚尽快把百济的俘虏和从百济收上来的战利品吐出来,后者自然明白高建文的意思,随后匆匆离开了。
苏游很快就见到了百济国王扶余璋,并告知自己帮扶余慧复国之事。
扶余璋对苏游之名似曾相识,他第一时间便猜测苏游是杨广派来救自己的,此时自是对天朝感恩戴德。
苏游也不点破扶余璋的误解,一面督促高建文速速把扶余璋的家私送上,同时也透露出自己会在三日内离开平城的信息。
高建文得了苏游的口风,顿时放下了心来,可一想到赔款和赎回俘虏所需的重金,他终于又忍不住叹了口气。
在苏游大军的压力下,渊太祚的办事效率还是令人赞赏的,第二日一早他便找齐了从百济带来的所有俘虏。
至于当日高丽军从百济王城带回来的战利品,谁又能确定总数是多少?
苏游虽然早知渊太祚老奸巨猾,但听了他的信誓旦旦之后,还是无可无不可地点了点头,最主要是苏游听说他们从百济抢来六十船战利品后,便难免动容起来了。
这六十船战利品包括将近三十船粮食,这些粮食最终以赔款的方式支付给苏游,但这还远远不足一百万石。
至于剩下的三十多船东西,苏游一方作为正义之师,在获得了割地赔款之后,显然不好意思对此下口了;当然,若是扶余璋上道的话,与苏游见面分一半,苏游也不会拒绝。
总之,苏游坚持要高丽国突出当日从百济王城所获,要的也只是一个态度罢了;至于到底是不是百分之百吐出来,他也并非一个斤斤计较的人。